春天最適合的健身/健身氣功八段錦/運動少出汗多?/練完之后耳聰目明

武八段
武八段多為馬步式或站式,又稱北派,適合青壯年與體力充沛者。其名稱出北宋·洪邁《夷堅志》:“政和七年,李似矩為起居郎?!瓏L以夜半時起坐,噓吸按摩,行所謂八段錦者。”
歌訣:
兩手托天理三焦,
左右開弓似射雕。
調(diào)理脾胃須單舉,
五勞七傷望后瞧。
搖頭擺尾去心火,
兩手攀足固腎腰。
攢拳怒目增氣力,
背后七顛百病消。
1.第一式“兩手托天理三焦”——消除疲勞、矯正肩背
作用:拉長脊椎、頸肩部肌肉,調(diào)理氣血,穩(wěn)定情緒,預(yù)防頸型頸椎病。
從動作上看是四肢和軀干的伸展運動,和伸懶腰很相似,可以加強四肢和軀干的伸展活動,影響胸腹腔血流的再分配,有利于肺部的擴張,使呼吸加深,吸進更多的氧氣,對消除疲勞有一定的作用。
“兩手托天理三焦”動作是全身的伸展活動,又伴隨深呼吸,可以調(diào)理內(nèi)臟各部,對腰背肌肉骨骼有良好作用,有助于矯正肩內(nèi)收和圓背等不良姿勢。所以經(jīng)常伏案學習和工作的年輕人也可以練一練八段錦。
2.第二式“左右開弓似射雕”——加強身體血液循環(huán)
作用:可減輕胸悶、肩頸酸痛、增加肺活量、消除肩背部不適。
這一動作的重點在胸部,用中醫(yī)術(shù)語來說就是重點在上焦。這節(jié)動作影響所及,包括兩手、兩臂和胸腔內(nèi)的心肺,通過擴胸伸臂可以增強胸肋部和肩臂部肌肉,加強身體血液循環(huán),有助于進一步糾正姿勢不正確所造成的病態(tài)。
3.第三式“調(diào)理脾胃臂單舉”——調(diào)理腸胃,防治胃腸病
作用:牽拉腹腔,調(diào)理脾胃、有助消化吸收。
這段動作是一手上舉,一手下按,上下用力對拉,使兩側(cè)內(nèi)臟器官和肌肉進一步受到牽引,特別是使肝、膽、脾、胃受到牽拉,使胃腸蠕動和消化功能得到增強,久練有助于防治胃腸病。
4.第四式“五勞七傷向后瞧”——增強頭部運動,調(diào)節(jié)大腦神經(jīng)
作用:緩解肩頸僵硬、落枕等癥狀。使頸部肌肉韌帶恢復(fù)彈性,健腦安神,防治頸椎病。
這一節(jié)動作是頭部反復(fù)向左、向右轉(zhuǎn)動,眼球盡量往后看,顯然是一種頭部運動。頭部運動對活躍頭部血液循環(huán)、增強頸部肌肉活動有較明顯的作用,有助于預(yù)防和治療頸椎病,保持頸部肌肉正常的運動功能,改善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患者的平衡功能,減少眩暈感覺。而且對消除大腦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疲勞和一些生理功能障礙等也有促進作用。
另外,有加大眼球活動范圍和瞪眼怒目的動作,可以增強眼肌,防治近視。
5.八段錦第五式“搖頭擺尾去心火”——全身放松,增強體質(zhì)
作用:祛心火,避免失眠多夢、心煩、情緒暴躁等情況的發(fā)生。
這段動作是個全身性動作,對整個身體都有良好作用。搖頭擺尾,旋轉(zhuǎn)身體,可放松精神、提高全身各器官、各系統(tǒng)的功能,能夠增強體質(zhì)。
6.第六式“兩手攀足固腎腰”——鍛煉腰肌
作用:調(diào)理腰背的肌肉,強腎健體。兩手如攀握不到兩足趾,可不必勉強。
這一段動作,既有前俯,又有后仰,可充分伸展腰背肌肉,同時兩臂也盡量向下伸展,堅持練兩手攀足可使腰肌延伸而受到鍛煉,使腰部各組織、各器官、特別是腎臟、腎上腺等得到增強,既有助于防治常見的腰肌勞損等病,又能增強全身機能。
7.第七式“攢拳怒目增氣力”——增強眼肌,防治近視
作用:增強肌力,肩部肌肉自然跟著伸展,強健筋骨,可增加氣力。
有加大眼球活動范圍和瞪眼怒目的動作,可以增強眼肌,防治近視。
8.第八式“背后七顛諸病消”——疏通經(jīng)絡(luò)
作用:有提神醒腦、疏通脊椎經(jīng)脈、血脈通暢等功能。
這個動作簡單,顛足而立,拔伸脊柱,下落振身,可以放松身體、疏通經(jīng)絡(luò)、按摩五臟六腑,十分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