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講解TTL門電路工作原理
在硬件電路中,大家可能會用到邏輯門這樣的數字器件,然而對于這樣的數字器件,內部工藝結構來份的話主要有2個大的分支:一個是晶體管構成的,另一個是場效應管構成的。很多工程師也聽說過TTL電平和CMOS電平,其實就是指的由這兩種工藝構成的邏輯門電路,可以對比大家常用開關管當中的三極管和MOS管,就容易區(qū)分了。
那么,今天就來先介紹一下TTL門電路。其實,TTL門電路也分很多種,比如說非門、與非門、或非門、與或非門以及OC輸出的與非門。雖然種類多,但是基本的工作原理都是類似的。所以,接下來就介紹一個經典的TTL與非門電路,理解了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其他的自然也就知道了。
我們以74LS00這款集成芯片邏輯門為例,它內部就是由晶體管構成的。它的原理圖符號如下圖所示:
?
它的內部結構是什么樣子的呢?如下圖所示:
(圖1)
我們先來認識這3個級:輸入級、中間級、輸出級。
(圖2)
輸入級:T1是多發(fā)射極晶體管,可以把它看成二極管構成的,如圖2所示。所以根據圖中就能看出來,輸入級就是一個與門電路:Y’?= A·B。只有當A、B都為 1 時,Y’?才會輸出 1,其余Y’都為 0。
中間級:由三極管T2和電阻R2、R3組成。在電路的開通過程中利用T2的放大作用,為輸出管T3提供較大的基極電流,加速了輸出管的導通。所以,中間級的作用是提高輸出管的開通速度,改善電路的性能。
(圖3)
輸出級:由三極管T3、T4、二極管D4和電阻R4組成。如圖3所示,圖3(a)是三極管非門電路,圖3(b)是TTL與非門電路中的輸出級。從圖中可以看出,輸出級由三極管T3實現(xiàn)邏輯非的運算。但在輸出級電路中用三極管T4、二極管D4和R4組成的有源負載替代了三極管非門電路中的R4,目的是使輸出級具有較強的負載能力。其中D4可以起到三極管be反向擊穿的保護作用。
在理解了每一級工作原理后,下面結合整個內部電路一起分析它的工作邏輯。在下面的分析中假設輸入高、低電平分別為3.6V和0.3V,PN結導通壓降為0.7V。
?
1)A、B輸入全為高電平≥2.0V(邏輯1)
如果不考慮T2的存在,則應有Vb1=VA+0.7≥2.7V。顯然,在存在T2和T3的情況下,T2和T3的發(fā)射結必然同時導通。而一旦T2和T3導通之后,Vb1便被鉗在了2.1V(Vb1=0.7×3=2.1V),所以T1的發(fā)射結反偏,而集電結正偏,稱為倒置放大工作狀態(tài)。由于電源通過R1和T1的集電結向T2提供足夠的基極電位,使T2飽和,T2的發(fā)射極電流在R3上產生的壓降又為T3提供足夠的基極電位,使T3也飽和,所以輸出端的電位為VY = Vce_sat ≈0.3V(<0.4V), Vce_sat為T3飽和壓降。
可見實現(xiàn)了與非門的邏輯功能之一:輸入全為高電平時,輸出為低電平。
2)A、B任意一個輸入低電平≤0.8V(邏輯0)
?
當輸入端中有一個或幾個為低電平(邏輯0)時,T1的基極與發(fā)射級之間處于正向偏置,該發(fā)射結導通,T1的基極電位被鉗位到Vb1=VB+0.7≤1.5V。
1、當Vb1≤1.4時,T2和T3都截止。由于T2截止,由工作電源VCC流過R2的電流僅為T4的基極電流,這個電流較小,在R2上產生的壓降就小,可以忽略,所以Vb4≈VCC = 5V,使T4和D4導通,則有:VY=Vce=VCC-Vbe4-Ud=5-0.7-0.7=3.6V。
2、當1.4V<Vb1≤1.5V時,T2放大導通狀態(tài)而T3依舊截止,所以在R2兩端會產生壓降,此時,Vb4 = VCC - V2,假設V2 ≤ 1.2V,那么VY=Vce=VCC-V2 - Vbe4-Ud=5-1.2-0.7-0.7≥2.4V。而實際上,邏輯門輸出電平≥2.4V就認為是高電平。
可見實現(xiàn)了與非門的邏輯功能的另一方面:輸入有低電平時,輸出為高電平。
綜合上述兩種情況,該電路滿足與非的邏輯功能,是一個與非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