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海軍又一艘遠征基地艦交付
3月1日,美國通用動力公司旗下國家鋼鐵造船公司向美國海軍交付了“劉易斯·B·普勒”級遠征移動基地艦的4號艦“約翰·L·坎利”號(ESB-6)。
ESB-6于2020年6月開工建造,同年11月鋪設龍骨,2021年6月命名為“約翰·L·坎利”號。該艦艦長約239米,舷寬約50米,吃水約7.8米,滿載排水量近9萬噸,是目前全球第二大的常規(guī)動力軍用艦艇。造價約5.3億美元,比一艘4萬多噸的兩棲攻擊艦高達30億美元的建造成本便宜的多。

該艦設有兩層作業(yè)甲板,上層飛行甲板可起降包括MV-22“魚鷹”雙旋翼運輸機、MH-53E“海龍”運輸直升機;下層為主作業(yè)甲板,可運輸物資,搭載小型船艇等。此外,還配備了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和情報系統(tǒng),可為艦載部隊執(zhí)行任務規(guī)劃、機載水雷對抗以及特種作戰(zhàn)提供支持。
按照美國海軍設想,遠征移動基地艦屬于后勤保障艦,為遠征艦隊提供移動的基地保障。該型艦兼具“港口和碼頭”的功能,能使水面艦船無需再專門挑選有港口碼頭的地方停泊,從而提高了遠征作戰(zhàn)的效率?!皠⒁姿埂·普勒”級遠征移動基地艦目前已有3艘服役,首艦“劉易斯·B·普勒”號(ESB-3)于2017年8月服役,2號艦“赫謝爾·伍迪·威廉姆斯”號(ESB-4)于2020年3月服役,3號艦“米格爾·基思”號(ESB-5)于2021年5月服役。5號艦“羅伯特·E·西馬內克”號(ESB-7)已于去年5月開工建造,并在去年10月鋪設龍骨,6號艦(ESB-8)的建造合同也已授出。

遠征移動基地艦是一種功能類似海上碼頭的大型支援艦艇,用于在無法及時獲取陸上基地后勤補給的情況下,進行裝備投送和物資補給。近年來,美軍提出“遠征前進基地作戰(zhàn)”概念。這一概念旨在熱點海域建立臨時陣地,進而奪取制海權。遠征移動基地艦是“遠征前進基地作戰(zhàn)”概念中的重要一環(huán),不僅能夠執(zhí)行后勤補給、傷員救治等任務,還能搭載氣墊登陸艇,進行火力部署。不同于陸上基地,遠征移動基地艦機動性強,能夠部署在潛在熱點地區(qū),一旦開戰(zhàn),依托艦上搭載的重型直升機,可對前沿島嶼進行裝備補給,還能充當補給點,或派出氣墊登陸艇進行兩棲作戰(zhàn),被認為是制勝戰(zhàn)場的關鍵裝備。

不過,這種移動基地艦的弊端明顯,由于船體采用民用技術建造,達不到軍用標準,一旦船體被擊中,將造成嚴重損傷。另外,艦上未安裝艦炮等防御武器,無法對來襲導彈進行攔截,戰(zhàn)場生存能力較弱,極度依賴護航艦艇的保護。同時,其最大航速低于目前大部分軍艦速度,一旦被對方盯上,將很難逃脫,更不要說是對方的飛機了。
伊朗海軍也有一艘海上基地艦——“莫克蘭”號,最大排水量達12.1萬噸,成為全球最大常規(guī)動力軍用艦艇,和“福特”級航母二號艦“肯尼迪”號12萬多噸的排水量差不多??偢杏X美國海軍造基地艦還算情有可原,伊朗海軍造基地艦則顯得莫名其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