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張詠,北宋名臣,少年任俠,年老治蜀,與孔明齊名,稱得一流人物

2023-03-18 17:00 作者:踏雪無痕過處留香  | 我要投稿

北宋名臣有許多,官拜宰執(zhí)也許多,唯獨他,沒有當過兩府(中書門下和樞密院)高官,卻能與蜀漢丞相諸葛孔明齊名。


為啥北宋,只有他能與諸葛孔明齊名呢?只因他們都干過同一件事——治理巴蜀


自古巴蜀都因為崇山峻嶺和中原文化交流有所隔絕,時斷時續(xù)地,自從秦將司馬錯拿下巴蜀后,它正式成為華夏一員。


可是由于地理原因,巴蜀很容易割據(jù),與中原王朝形成對立,可是自從出現(xiàn)諸葛孔明和他以后,巴蜀才徹底融為華夏一統(tǒng)之中。


而這位治蜀名臣,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張詠,張復之,號乖崖。


張詠一生可謂俠氣十足,從少年時仗劍走天涯,到當官后,敢為了百姓和國家,使用霹靂手段,絲毫不顧法律程序。


無論在朝還是在野,張詠都秉持著心中信念,只要為了國家安定和百姓安康,自身榮辱都可以拋到了一邊。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了解這位北宋豪俠如何走完自己貫徹信念的一生吧!


一、少年任俠的開始


張詠,字復之,濮州鄄城人(今山東省菏澤,和張亢算是老鄉(xiāng)),出生于后晉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此時正是五代十國,天下紛亂。


出生于亂世的張詠,雖然家境貧寒,但是沒有隨波逐流,而是自幼就練就一番文武雙全的本領。


做人不拘小節(jié),哪怕自己很貧窮,外出交游時,也總是能不卑不亢,從來不肯居人之下。


時間一下就到了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此時朝代已經(jīng)更迭到了宋朝,由于它定都汴梁,為了和后面定都臨安的宋朝進行區(qū)分,史稱北宋。


此時北宋建立才四年,天下還是紛亂不堪,盜賊橫行。


此時張詠18歲,他從小就向往隱士任俠的生活,如今他長大了,有時間也有能力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了。


于是張詠就一人一劍開始自己游歷天下的旅程了。


前面提到北宋剛剛建立不久,朝廷對于地方掌控也不牢固,世道也不安定。


可以說是秩序崩壞,治安混亂。一人膽敢走夜路,都要擔心一下自己的人身安全。


有一夜,張詠帶著行李住進了一家野外客棧,這家看起來沒啥特別的,沒想到這家店居然是黑店。


干的勾當和水滸里孫二娘干的別無二致——殺人越貨。


掌柜父子三人看到張詠帶著鼓鼓囊囊的行李,都以為是大買賣上門了,三人對了一個眼神,便決定了要謀財害命。


沒想到張詠十分警覺,很快就察覺此三人的意圖,只是假裝上樓,沒有戳破他們的陰謀。


三人卻以為奸計得逞。


等到夜半三更,店家長子偷偷上樓,準備結(jié)果了張詠的性命。


沒想張詠早已埋伏房門后面,只見房門推開,張詠一個閃身,手起劍落,就把店家長子,斬殺當場。


速度之快,店家長子還來不及發(fā)出慘叫,就倒在了血泊中。


次子見兄長還沒有下來,便準備上樓探查一下,當推門進去的剎那,一劍就把他給刺穿。


當張詠完成雙殺后,他感覺大局已定了。等到天亮,張詠收拾好行李,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的一樣走下樓。


正巧看到店家掌柜坐在樓下烤火,張詠也不多話,上去就是一劍,把他們?nèi)艺R齊送上了路。


然后放了一把火,燒店走人。


這么多年快意恩仇的游俠生活,讓張詠經(jīng)歷太多這樣的事情,此時張詠的閱歷,已不是那些普通的書生能比了。


對基層百姓的生活,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他看來這個天下之所以紛亂,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秩序的崩壞。


如果一個國家沒有秩序,人人都想著弱肉強食,那么良善之人是很難在這種環(huán)境生存下去的。


長此以往,善人要么死去,要么被惡人同化,那么國家又何談安定,天下又何談仁義呢?


張詠深刻地明白行俠仗義不過是讓一兩人脫離苦海,而進入仕途才能拯救天下的黎民于水火。


二、入仕濟民的抱負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張詠此時32歲,已過而立之年,終于決定踏上仕途了。


作為寒門子弟,進入仕途只有一條路——科舉。


32歲那一年,他決定通過科舉,踏入入仕參加科舉,從根本上改變這個還沒有秩序的世界。


但是現(xiàn)實卻狠狠給張詠一個大耳光,自命身經(jīng)百戰(zhàn)而見得多的他,十分暴冷地落榜了。


考試前他自以為能奪得魁首,沒想到發(fā)榜后,卻連最后一名都沒擠上去。


對于一直有些高傲的張詠來說,這個耳光都把他打懵了。


有些心灰意冷的張詠脫下了儒服,想要入山修道了,當他想拜希夷先生陳摶為師時,得道高人陳摶一眼看出他濟世安民的心在躁動。


相比讓天下再多一個道士,不如讓天下再多一個好官吧!


陳摶便勸誡張詠,每個都有自己的道,你的道不在此,隱避深山,你還是遵從本心去拯救天下黎民吧!


在陳摶的點撥下,張詠又重燃了斗志。


太平興國五年(979年),34歲的張詠,重返大名府解試考場,他決定再戰(zhàn)個痛快,他張詠何時認過輸。


這一次復考,張詠遇到了比他小15歲的青年寇準,仗義豪放的張詠遇到剛直不阿的寇準,一下子兩人就對上眼,從此兩人引為知己。


可是孤傲的寇準一輩子沒有服過誰,就是對張詠心服口服。


哪怕張詠打趣寇準不學無術,寇準也只是一笑了之。


解試之后,考官品評文章,眾人都以張詠當為第一,這次張詠終于洗刷了前恥,并且還能穩(wěn)住心態(tài),不僅沒有志得意滿,反而反過來推崇大名府宿儒張覃當為第一名。


同樣性格孤傲的寇準也被他感染,和他一起聯(lián)名寫信給郡守,請求把解試第一名的位置讓給張覃。


這件事讓張詠和寇準在士林中可謂是廣殖名望。


翌年,太平興國五年(980年),35歲的張詠與寇準一起高中了進士。


這一年的進士榜,在宋代僅次于仁宗嘉祐二年的龍虎榜,除張詠和寇準外,如蘇易間、李沆、向敏中和王旦等后世的名臣也都是在此榜中及第,步入了仕途。


三、因為才干的升遷


在宋太宗振興國朝文教的國策之下,這批青年才俊都在各自的領域受到了重用,與寇準長年在任京官不同張詠的履歷更多的還是在地方。


在登科后,張詠被授任大理評事,到鄂州崇陽擔任知縣。


他在擔任崇陽令時,發(fā)生了一個有名的故事。


那一天,張詠端坐堂上,面前站著一個小吏,“老子我只貪了一文錢,就算被你抓住了,你有本事也就打我一頓板子,難道你還能砍了我不成,”這個小吏輕蔑地看著張詠,囂張地譏諷道。


此時張詠剛到崇陽不久,就抓一個偷拿官家財物的小吏,按照常例來說,像張詠這樣的品級低、資歷淺、沒背景和沒根基的官員來說,最好不要得罪在此世代傳承的吏員們。


俗話說流水的縣令,鐵打的吏員,還有強龍不壓地頭蛇。


加上小吏也只偷了一文錢,數(shù)額不大,按照國法也是很難治罪的。


按照常例和過往縣里的套路,此事本該是不了了之的。


可是張詠那是一般的縣令,就把他就算放在整個一千多年的士大夫群,都是非同一般的存在。


想當年,張詠游走江湖時,可是敢拔劍就敢砍人的主,現(xiàn)在雖然披一身官皮,難道就這么被一個小吏一句話給噎住了。


更何況這小子所觸碰的,可是張詠一直以來最重視的東西——秩序。


哪怕張詠官再小,也是那人的頂頭上司,就算想砍人只需要加點理論支撐,就夠了。


張詠很平靜地回視著小吏囂張的目光,眼神深邃得讓小吏不由得打顫,“你今天或許只貪了一文錢,但是以你這種敢頂撞上官,且不思改正的品行。


只怕日后還要接著貪,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為了大宋日后的吏治清正,本官今日便要斬了你,以絕后患?!?/strong>


張詠的話一字一句說得擲地有聲。


然后也張詠不管官衙其他官吏的阻攔,竟然執(zhí)劍下階親手將小吏的頭顱斬下。


當時,在場其他官吏都縣令大人親自砍人的畫面,給震撼得到呆立當場。


這種不走司法程序,直接加了個鋪墊就砍人的操作,還有些不走尋常路了。


擅殺官吏的做法,明顯有些破壞宋朝司法程序,雖然史書也沒有記載對此事處理,但是從后來張詠一日升官的結(jié)果來看,朝廷對其是沒有任何處理的。


就這樣,張詠對貪一文都無法容忍的雷霆手段,確實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從此崇陽地區(qū)吏治變得清明了,無人再敢在張詠手下做手腳。


當張詠三年任滿,要調(diào)職時,史書留下了“崇陽民常固留之”的記載。


可見張詠在崇陽縣的所作所為,那是深得民心的,我們可以看出張詠為了穩(wěn)定秩序,那也真是不計后果的。


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一直到淳化三年(992年)的12年中,張詠就這樣憑借過人的才干,加上李沆、宋湜、寇準等人舉薦,從地方知縣穩(wěn)步升遷至一路轉(zhuǎn)運使。


在淳化四年更是被官拜樞密直學士,允許穿戴三品金紫朝服。


13年里張詠能從一個地方官就一路做到部級干部,其中技術含量,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同時代和張詠一起登科的文豪蘇易簡,縱有狀元加持在身,升官速度都沒有張詠快。


可見張詠治理地方真是別人難以企及的能力。


這個少年曾經(jīng)任俠天下,當了縣令還敢砍人的張詠,如果就在這般平穩(wěn)的節(jié)奏中升官下去,完成世俗意義上的人生成就,未免過于平淡,很幸運老天爺也是這么想的。


四、治理蜀地的開端


淳化五年(994年),已經(jīng)49歲的張詠受命知益州,這是他第一次進入蜀中為官。


以當時的節(jié)點來說,張詠的這個任命是很尷尬的,因為在淳化四年,四川剛爆發(fā)了王曉波李順起義。


到了淳化五年正月,李順率領的蜀中義軍,就已經(jīng)順利攻陷了益州城,自號大蜀王。


作為剛被任命的益州知州張詠,他的治所,現(xiàn)在地盤卻是敵軍的手里。


朝廷也考慮到這個現(xiàn)實問題,在張詠正式任命前,宋太宗先派遣了王繼恩,王公公作為平叛主帥,率軍出征。


王公公在當年5月攻破益州城,平定了叛亂。


而張詠卻遲遲沒有動身,直到9月份才正式得到命令后,張詠才前往益州赴任。


對于四川當時的亂局,張詠是做了充分的準備的,要處理這樣一個長期被朝廷折騰,又一直和朝廷離心離德的地方,必須要用恩威并施的手段,才能鎮(zhèn)住狀況。


好在當時王公公已經(jīng)獲勝4個月,又有重兵壓場,情勢應該是比較安定的。


可是當張詠到達益州后,發(fā)現(xiàn)事情的發(fā)展已經(jīng)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蜀中局勢并沒有因為叛軍首領被殺,而逐步穩(wěn)定,反而更亂了。


這一切亂象的源頭都來自平叛元帥王繼恩,作為一個有追求的公公,他有感于仗打得太快,實在是不夠刺激,不僅沒有清剿王小波和李波的余黨,反而坐視王小波和李順的余部四散逃命。


這樣王繼恩就有正當?shù)睦碛?,繼續(xù)駐軍益州,并且還能以搜捕叛軍為名,縱兵掠奪四川全境,暴取財物。


經(jīng)過王繼恩這么一通瞎搞,四川亂得更厲害了,一月之間,四川竟又有八座城市被叛軍余部攻陷。


但王繼恩對這些真正的硬骨頭卻依舊視而不見,反而終日飲酒作樂,只讓軍隊去侵擾無辜的百姓,進一步逼著老百姓跟著叛軍作亂。


對于王繼恩只顧個人私利,不顧百姓死活的做法,張詠實在看不慣。


可是無奈對方官比自己大,又是宋太宗的心腹,和王繼恩正面起沖突,掉腦袋只能是自己。


張詠一開始想借著送軍需送糧草的方式,來暗示王繼恩出兵,不料王繼恩不但不領會,反而掉過頭,把那些送軍需的百姓構陷成叛軍抓起來,還送回來交給張詠處置。


對此,張詠實在忍無可忍,二話不說就把百姓給放了。


王繼恩聽說張詠把百姓都放掉的消息后,感到十分不爽,這姓張不是在打自己的臉嘛!


于是親自前去張詠府衙質(zhì)問,為何要放走亂民,是要縱容他們謀反不成。


張勇卻不慌不忙地回道:“這些亂民,原本就是李順脅迫的良民,如今我與公再把亂民教化回良民,斷了叛軍的來源,有何不可嗎?王公公?!?/strong>


一句話噎得王繼恩無話可說,二人不歡而散。


經(jīng)過此事,張詠明白王繼恩在蜀中一日,蜀中就不得安寧,既然官職壓不過他,無法明面上是無法扭轉(zhuǎn)大勢了,那么只能暗地出手了。


一方面,張詠采用江湖手段,派人暗地跟著王繼恩的士兵,一旦他們做出不法之事,立即把他們綁了,丟進枯井里處死。


一方面又密奏朝廷,申明王繼恩的不法之事。


王繼恩發(fā)現(xiàn)士兵莫名地失蹤,一猜就知道是張詠所為,便立即上書彈劾張詠任俠妄為,不遵從禮法,應當罷黜。


當王繼恩知道朝廷文書下來時,他實在高興壞了,可是王繼恩等來的不是罷黜張詠的文書,而是宋太宗的申斥。


同時宋太宗還委派大臣前來和王繼恩共掌兵馬,這個時候王繼恩才有所收斂,可是依然按兵不動。


對于平叛,張詠眼見王繼恩是指望不上了,可是王繼恩手下還是有忠義之士的,他借探討政務的機會,說動了上官正等將領前去平叛。


在上官正等將領出發(fā)前,張詠特意設宴為他們餞行。


酒酣之際,張詠舉杯對軍官們勸勉道:“各位將軍,此去平叛,爾等必能直抵敵寇營壘,蕩平叛賊,還蜀中以安定。


來滿飲此杯,祝各位將軍凱旋。”


上官正等紛紛舉杯回應。


官軍在上官正等將領帶領下大獲全勝,一舉肅清了李順余部,蜀中的紛亂也逐步平定。


這為張詠治理巴蜀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在張詠的恩威并施,原本因為叛亂而蕭索的蜀中,又煥發(fā)了新的生機,使得蜀中百姓對其是既敬畏他又愛戴他。


張詠本來是要在益州干滿三年再來開的,沒想到一件事情發(fā)生,使得張詠不得不提前離任。


五、喪滿再仕的重啟


張詠在益州還未任滿,就因父親去世,只能辭職回家丁憂。


可是宋太宗覺得張詠才能實在太突出了,不能讓他在家埋沒三年,于是在張詠喪期未滿,就把他重新起用,改任張詠為兵部郎中。


雖然張詠在兵部任職,卻一直關注民生,正巧遇上朝廷下詔在川、陜各州同時混用銅鐵兩種錢幣,而且銅錢和鐵錢兌換比例是一換十。


對此張詠覺得有些不妥,于是上奏道:“陛下,臣昨日經(jīng)過利州時,發(fā)現(xiàn)那里用一枚銅錢換五枚鐵錢,而在綿州則是一枚銅錢可換六枚鐵錢,到了益州則一枚銅錢可換八枚鐵錢。


若統(tǒng)一規(guī)定以一當十,恐怕于公于私都不方便。


臣希望根據(jù)各地的估算來折算銅錢,比較合適?!?/strong>


宋太宗認為有道理,便采納張詠的建言。


至道三年(997年),宋真宗即位后,張詠加任為左諫議大夫。


到了咸平元年(998年),張詠的老冤家王繼恩在權力交接的風波中失勢,徹底離開權力中樞出局。


而張詠則憑借著在蜀中的優(yōu)秀政績,再次升官,授御史中丞


作為御史中丞,在承天節(jié)齋戒聚會時,張詠看到丞相大臣中有酒后失禮的,便上奏彈劾他們。


咸平二年這年夏天,張詠又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


恰逢當年歉收,有很多百姓都通過私自販賣鹽來養(yǎng)活自己。


官吏以販賣私鹽為罪命,捕獲了幾百個犯法的人,經(jīng)過張詠審理,全都減輕刑罰,然后把他們遣散回家了。


他的部下屬官都請求道:“大人,販賣私鹽,若不嚴加制裁,恐怕無法禁止此事??!”


嚴懲的建議張詠并沒有采納,并且解釋道:“諸位,錢塘一帶十萬家民眾,如今歉收,饑餓的人有八九萬,如果他們不靠買鹽來救命的話,就逼迫他們?yōu)楸I。


如果八九萬人一旦蜂擁而起做強盜了,那就會釀成大患。


本府此舉就是給他們留一條活路,如果等秋天收獲了,他們還敢販賣私鹽,本府自然會按章辦事的?!?/strong>


正是這種凡事以百姓生計為先的做法,才使得張詠在治理地方時,總是能使地方得到繁榮和發(fā)展。


杭州任滿后,張詠又被調(diào)任為永興軍知府。


就在張詠在地方上轉(zhuǎn)任時,他曾治理的蜀中又亂了起來。


六、再治蜀地的手段


在張詠離開蜀中后,益州城迎來新的繼任者——紈绔子弟符昭壽,同時接替張詠益州知州的牛冕也是個庸官。


這對禍國殃民界的知音湊一塊下,沒幾個月就把張詠辛苦幾年創(chuàng)下的和平局面,糟蹋到慘不忍睹,弄得民不聊生。


偏偏在咸平三年(1000年),因為鎮(zhèn)壓李順起義的指揮使王均被調(diào)入蜀中,成為符昭壽的下屬,由于對蜀中軍民遭遇抱有同情而得到了愛戴。


于是當年就被擁戴起義,割據(jù)一方,然而到九月后,叛亂就在官軍壓境下再次被平定了,王均等人身死。


在咸平五年(1002年),現(xiàn)任的益州知州馬知節(jié)要調(diào)任了,宋真宗就問群臣誰能擔任益州知州,群臣都推薦張詠可以勝任。


此時宋真宗才記起這位治蜀能臣,便立即下詔讓張詠去益州,再治巴蜀。


咸平六年(1003年)四月,快58歲的張詠加刑部侍郎銜、充樞密知學士再知益州。


這次去益州,張詠只帶了一個仆人,駕著馬車緩緩進入蜀中,當他再次看到殘破不堪的府衙時,張詠真是思緒良多。


對于當時的巴蜀,史書是這樣記載的,叛亂初定,百姓四散凋零,盜賊充斥于山野之中,府庫中沒有金錢財帛,倉庫中沒有糧草。


對于這樣的開局,張詠雖然有才能,但是也有一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無力感。


雖然局面不樂觀,但是張詠畢竟是經(jīng)歷過大風大浪的,年輕的豪氣和堅韌并沒有隨時間而消磨。


在衙門停留了片刻,張詠便召集了益州的官員,開始商議益州的恢復事宜。


他根據(jù)益州實際情況,先是頒布了賑糶糧法,具體就是讓官府在百姓豐年秋收時,以固定的價格收購糧草,并按照全城的人口數(shù)量發(fā)放糧券。


等到第二年,如果百姓在社會上遇到青黃不接的狀況,便可來到官倉,憑借糧券,以當初官府豐年收糧的價格買到定量的糧食。


這樣一來于國無虧,于百姓也緩解燃眉之急。


接下來,就是把蜀中盛行繼承自唐朝飛錢的紙幣——交子規(guī)范化,由于之前都是商戶私家發(fā)行,質(zhì)量和信譽都難以保證,就導致了貨幣市場的嚴重混亂。


為此張詠就找了西川轉(zhuǎn)運使黃觀,并說動他,一起在嘉、邛二洲鑄景德大鐵錢,在重鑄的鐵錢達到一定的量后,這樣市面就有了足夠的現(xiàn)錢來作為保證了。


在此基礎上,張詠再進一步聯(lián)絡蜀中的商家規(guī)范交子,并且以16家最有實力的富戶擔保,進行統(tǒng)一發(fā)放。


有了糧食和經(jīng)濟上的保證,之前無奈落草的百姓,越來越多地回到原來的家園,也回歸了平凡的生活。


張詠對這些愿意從良的百姓也能寬大為懷,并還給他們分配各自的田地,讓他們擁有自己的產(chǎn)業(yè)能安身立命。


在這一系列操作下,蜀中的重建工作得到了飛速地發(fā)展。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冥頑不靈之輩。


恰好此時有一個叛軍余黨,由于之前殺了一頭耕牛,為了逃避官府懲罰,而被迫落草。


張詠向來對無奈落草的百姓頗為體諒,于是張詠就提出只要他主動自首,便能寬大處理。


不想這兄弟對衙門十分無感,對于張詠的勸告也是無動于衷。


張詠只好無奈地,派人關押了余黨的母親,希望通過他的孝心,逼他獻身。


沒想到這兄弟對自己親媽一點孝心都沒有,母親被關了10日,依舊沒有出現(xiàn)。


這讓張詠有些尷尬,只能接著把余黨的妻子也給關押了。


沒想到這一下效果拔群,沒過一晚上,余黨就主動投案自首了。


張詠看著這個只在乎妻子不在乎母親的余黨,如此不孝之徒,在十分看重倫理秩序的張詠看來,此人不殺,還留到明天嗎?


于是在余黨的判決書寫下“倚門之望何疏,結(jié)發(fā)之情何厚”的批文后,把命將其拖出斬首了。


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張詠的這次判決顯得有些無情了。


可是想到宋朝建立,距離五代亂世結(jié)束也就隔了二十多年,法令的威嚴,只能用猛藥以毒攻毒,才能建立起來。


如果對百姓只是一味地安撫順從,那么王均下場便是前車之鑒。


張詠在體察民間疾苦的同時,也始終和民眾保持適當?shù)木嚯x。


對百姓的疾苦,張詠可以悲天憫人,但是必須要有淳化民心作為保障。


也只有這樣,方能讓秩序禮教以最快的速度,在百姓中傳播萌芽,從而社會才能安定,百姓才能樂業(yè)。


治理巴蜀,對張詠來說,發(fā)展民生是重要,文化教育那是更重要的事情。


七、發(fā)展州學的善舉


從五代十國的出現(xiàn)到宋朝的建立統(tǒng)一,巴蜀地區(qū)和中原隔絕太久了,當中原戰(zhàn)亂不斷,猶如人間地獄時,巴蜀還是一片安穩(wěn)靡靡之音。


當亂世結(jié)束,華夏一統(tǒng),那些在中原地區(qū)存活下來的遺臣們,當他們看到蜀中如夢似幻的風韻時,很容易迷失本心,陷入貪欲之中,如王全斌、符昭壽之流。


也正是因為中原王朝和巴蜀之地出現(xiàn)的種種沖突,導致了離心離德的局面,蜀人也普遍不愿入仕為官。


從開寶元年至咸平年間,竟有20余年,沒有蜀人登科了,這進一步割裂了巴蜀和中原的交流。


看到這樣擰巴的局面,對于那些從五代走過彪悍的武夫來說,解決無非是暴力而已。


然而張詠這樣文武雙全地來說,他太明白怎么以德服人了。


當他聽說蜀人張及、李畋、張逵都是品學兼優(yōu)的俊才時,張詠不僅登門拜訪,還舉薦他們?nèi)⒓涌婆e。


這三人確實優(yōu)秀,一下子三人皆中進士。


有了帶頭的榜樣,蜀中學子向?qū)W的氛圍日漸濃厚,張詠也趁熱打鐵地陸續(xù)開辦學校,招攬學識淵博的士人來給蜀中學子講學。


李畋三人為了感念張詠的提拔,在蜀中時,都伴隨張詠身邊,幫張詠處理政務。


李畋不僅自己幫忙,還向張詠舉薦自己的同門劉式。


對于李畋推薦,張詠馬上就讓劉式擔任州學主,給予了極大的信任。


張詠本人也酷愛學問,在處理政事之余,也經(jīng)常會帶著酒水前去慰勞士人,興致來了甚至還會親自授課,除了講授子集詩賦,還講講當年在江湖上砍人的經(jīng)歷。


士子們對這位益州張知州,既對他的學識感到崇敬,又對他的為人感到親近。


由于張詠如此優(yōu)遇和重視士人,使得蜀人不遠千里,都會來益州求學,這讓益州州學名聲越來越響。


張詠不僅在響應國家興文教的國策方針之余,還憑借一己之力,推動整個巴蜀和中原的文化交流,從此蜀中向?qū)W之風日盛,入世之人也越來越多。


張詠引領向?qū)W之風,一直影響到仁宗年間,更是讓蜀中培養(yǎng)出了蘇洵、蘇軾和蘇哲父子三人,這樣頂級的文豪家族。


當然對待學子的培養(yǎng),張詠也從未更改過去恩威并施的風格。


當時蜀中有一才子名叫彭乘,弱冠之年便已經(jīng)才華橫溢。


有一日他興沖沖地帶著文章上門拜夜張詠,希望得到張詠舉薦。


不想張詠讀罷后,不僅沒有給出任何評價,反而一臉冷漠地將文章扔在了地上。


此舉,讓十分高傲的彭乘,委屈莫名,一顆玻璃心都碎了一地。


在張詠處所挫后,彭乘不僅沒有再以文采斐然而自傲,反而為此發(fā)奮苦讀的數(shù)年。


直至決議赴京趕考時,張詠才又與他見了一面,并告訴彭乘,當初自己十分喜歡他的文章,只是怕他過于驕傲,才憋著沒夸獎他。


如今看到彭乘沒有因為所挫而一蹶不振,反而學有所成,張詠內(nèi)心感到十分欣慰,只有經(jīng)歷榮辱,才能成為大才。


在彭乘動身時,張詠資助了他鐵錢200貫當作路費,并且祝他一路順風。


誰想到張詠都60多歲的人了,還是那么喜歡考驗人。


后來彭乘果然一舉中第,成為當世名臣。


正是張詠多方面的游走下,不僅蜀中學風日盛,中原和蜀中文化交流也越發(fā)密切,可以說張詠為蜀中安定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八、淳化民心的堅持


也可以說張詠在蜀中民望,除了諸葛丞相,是無人能夠企及的了。


正是憑借著堅實的基礎,張詠緊接著提倡要民風節(jié)儉,并且進一步淳化民心。


為此,他還特意在視政廳做古風詞《悼蜀四十韻》一首。


詩指出蜀中原本富庶,而民風則輕狂浮躁的民風,這很容易招引朝中官員的貪欲,為蜀中百姓引來禍端。


而朝廷過往的政策也同樣流于表面,政策不以寬人律己為本,導致蜀中百姓被逼落草,而軍隊又以殺人為戲謔,導致落草百姓無法從良,導致禍亂是越滾越大。


最后只能讓良民生計空,蜀中不得安寧。


由于張詠自己,本人就是個廉潔寡欲的個性,在物質(zhì)上也沒有太多要求,加上張詠積累的名望,使得蜀中百姓都樂于以張公為榜樣,節(jié)儉持家。


就在這樣多年的敦風移俗教的化之下,蜀中百姓也逐漸愿意收斂脾氣,有事能走程序,從根源上緩和了蜀中官民間的矛盾。


當張詠這首詩詞傳到朝堂上,宋真宗從其中委婉的表達中,深刻了解蜀中動亂的癥結(jié)之處。


于是自張詠之后,朝廷每再次選拔蜀中官員時,要么以敦厚之人優(yōu)先,要么干脆以張詠為模板,同時徹底調(diào)整了太宗一朝對蜀中的敵對態(tài)度。


景德三年(1006年)丙午,張詠知益州任滿,得替回京,復掌三班院。


蜀中百姓為感念張詠治蜀的功德,為他立了生祠,長期供奉,香火不絕。


并且還將他斷案治政的過往記錄成書,名為《誡民集》,傳送于世。


當張詠被調(diào)回中央后,由于之前病癥發(fā)作,張詠便上書請求出任潁州知州,以作休養(yǎng)。


可是宋真宗念及他正直且有聲望,而且政績突出,治理小郡,那是在埋沒人才。


對于張詠的提議,宋真宗不僅沒有準許,反而下令,讓中書將張詠召來詢問,是去青社還是去真定去,讓他自選。


對于皇帝詔令,張詠依舊推辭不受,宋真宗只好任命他為昇州知州。


哪怕張詠患病了,他依舊認真工作,到大中祥符三年春,張詠任滿要調(diào)職時,昇州人民都挽留張詠,朝廷只好就地轉(zhuǎn)為工部尚書,讓張詠再次留任。


像張詠這樣一心為民的官員,無論走到哪里,都是當?shù)匕傩盏男疫\。


可是一生為百姓操勞的張詠,余生卻無法這般幸運了。


九、直言遭貶的不悔


由于張詠在地方實在太出色,朝廷只好再一次把他調(diào)到中央任職,可是張詠的病是越來越重,只能在家休養(yǎng)。


本來就病重的宋真宗,聽說張詠病重的消息后,還是趕緊讓薛映代自己前去看望。


哪怕張詠患病在家,他依舊關心朝局,當他聽說好友寇準被罷相外放,丁謂專權之時,張詠絲毫不顧個人安危,立即上書彈劾道:


“陛下,近年來國庫的儲藏用盡,人民的膏血盤剝甚劇,大興土木的花費越來越多,此等勞民傷財之舉,都是奸臣丁謂、王欽若誘惑陛下所致??!


不誅殺此二賊,無以謝天下。”


像這樣奏章一連呈上三次后,丁謂實在忍無可忍,直接把張詠被調(diào)出京城了,讓其擔任陳州知州。


這次離開中樞,張詠并不后悔,任何一個正直有為之士,都不會縱容丁謂等人的為非作歹。


重病在身的他,經(jīng)過舟車勞頓,面對死亡,也只是臨門一腳了。


十、預言病世的淡然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拖著病體來到陳州的張詠,已經(jīng)年近七十歲了。


當初,張詠與青州人傅霖小時候是同窗。


當時傅霖有感于亂世,便隱居起來,不愿意入仕做官。


當張詠顯貴之后,曾遍訪傅霖,三十年也沒能夠找到。


偏偏此時他謁見了,守門人前來稟報說傅霖求見。


張詠有些生氣地罵道:“你怎么這樣不知禮數(shù),傅先生是天下賢士,我尚且還不夠格和他成為朋友了,你是何人,竟敢直呼其名!”


就在張詠責罵聲中,傅霖就徑直走了進來,看到張詠,傅霖笑道:“你??!還和之前一樣是一個暴脾氣,我傅霖不過一介隱士,那是什么名人,別人直呼其名,有何不可?”


張詠讓守門人下去后,問道:“你多前不是隱居了嘛!今日又為前來???”


傅霖淡淡道:“你快要走了,我是來告知你的。”


張詠摸著胡須,微微一笑道:“這個我知道?!?/p>


“竟然知道了,我還能再說什么。”傅霖便藤椅上坐下,看著日頭,不發(fā)一言。


第二天傅霖便動身告辭了,沒過一個月,張詠就在陳州府衙去世,享年七十歲。


縱觀張詠一生,他都憑借著心中道義,守護著那安定人心的秩序。


他曾少年任俠游歷天下,年老時兩度治理巴蜀,解救黎民于水火,他所完成的偉業(yè),常常被后人拿來和諸葛武侯的治蜀相提并論。


他的所作所為,稱得上可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張詠,北宋名臣,少年任俠,年老治蜀,與孔明齊名,稱得一流人物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芜湖市| 封丘县| 南开区| 汉阴县| 嘉祥县| 嘉禾县| 中西区| 英吉沙县| 嘉定区| 康乐县| 泰安市| 永川市| 安乡县| 玉屏| 舒兰市| 井陉县| 临桂县| 小金县| 彩票| 巴马| 濮阳县| 腾冲县| 宜昌市| 交城县| 夏津县| 泸溪县| 永修县| 汾阳市| 腾冲县| 当雄县| 沙田区| 巴中市| 松滋市| 杭州市| 宁津县| 柯坪县| 日照市| 都江堰市| 准格尔旗| 大埔县| 祥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