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上梁山后,晁蓋說錯一句話做錯三件后果有多嚴重?軍情局上校情報處長一語道破真相

晁蓋親征曾頭市,居然沒有一位好漢主動站出來要跟他一同前往,憋了一肚子氣的晁蓋只好“請啟”了二十個頭領,其中甚至不包括智多星吳用和入云龍公孫勝。
吳用是晁蓋的同村發(fā)小,公孫勝曾對晁蓋寄予厚望,但是他倆明知晁蓋此去等于飛蛾撲火,必將有去無回,卻并沒有建議他多帶些人馬:十則圍之五則攻之,戴宗已經偵查出曾頭市“有五七千人馬”,而且其中還有不少是金人(曾老頭和曾家五虎都是),晁蓋這五千原本分屬各小山頭的烏合之眾,去了豈不是送人頭?
晁蓋智取生辰綱起事,殺了梁山首任寨主王倫而鳩占鵲巢,原有梁山人馬跟他有“殺兄之仇”,后來上山的絕大多數好漢,也都是沖著宋江的面子歸順或被宋江打服的,跟晁蓋并無多少感情。

晁蓋帶著五千嘍啰要去攻打的曾頭市有多厲害,水滸原著中有描述:“村中壯漢,出來的勇似金剛;田野小兒,生下的便如鬼子。僧道能掄棍棒,婦人慣使刀槍。果然是鐵壁銅墻,端的盡人強馬壯。交鋒盡是哥兒將,上陣皆為子父兵?!?/strong>
史文恭能二十回合擊敗霹靂火秦明,第四子曾魁能跟林沖大戰(zhàn)二十回合,老大曾涂打小溫侯呂方賽仁貴郭盛略占上風,老五曾升一箭撂倒了李逵,而最初晁蓋帶著去征討曾頭市的二十位梁山好漢,真心肯為晁蓋出力,且有力可出的,只有豹子頭林沖一人而已。
晁蓋中箭落馬,“卻得三阮、劉唐、白勝五個頭領死并將去,救得晁蓋上馬,殺出村中來?!?/strong>
這一段直接把金圣嘆看哭了:“ 十個人入去,卻偏是五個初聚義人死救出來,生死患難之際,令人酸淚迸下。單寫初聚義五人死救晁蓋,便顯出滿山人無不心在宋江,而視晁蓋如無也?!?/strong>

晁蓋結局如此悲涼,除了梁山“忠心者少,義氣者稀”和宋江狡詐之外,晁蓋本人的為人處世方式也有問題,我們細看水滸原著,就會發(fā)現他至少做錯了三件事、說錯了一句話,如果讓武松來評價,就是這三件事一句話“冷了兄弟們的心”。
武松那句話是用來指責宋江招安的,但是用在晁蓋身上也完全合適:如果不是被晁蓋的言行冷了心,大家怎么會跑到宋江那邊去?
晁蓋豪氣干云,但在籠絡人心方面,顯然遠不及宋江,所以宋江剛一上梁山,就把眾好漢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個團伙:已經上山多日的花榮、秦明、黃信、燕順、王英、鄭天壽忽然變成了“新頭領”,讓宋江在人數上有了三比一的優(yōu)勢。
公孫勝見勢不妙,背上雌雄寶劍掛著棕笠,手中拿了把鱉殼扇就飄然而去——在宋江編造出“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讖語和“玄女天書”故事和晁蓋昏招迭出之后,公孫勝便看出梁山必將易主,他逆天改命拯救黎民的大計劃已然破產。

晁蓋要是不做錯那三件事,宋江就是想架空他而自己掌控實權,還真沒那么容易。
晁蓋做的第一件錯事,就是任由宋江僭越,不但掃了晁蓋的面子,還破壞了梁山好漢按功勞武功排座次的規(guī)矩。
宋江剛上梁山,就給晁蓋來了個下馬威:“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strong>
如果晁蓋有梟雄心機,必然會否決宋江的建議(實際是命令),乾綱獨斷排座次,讓大家知道誰才是梁山話事人。
東溪村村長晁蓋變成了秦二世,鄆城縣押司宋江變成了指鹿為馬的趙高,而花榮秦明等人老黃瓜刷綠漆裝嫩,也是公開站隊。

晁蓋太阿倒持授人以柄,宋江借坡上驢掌握了梁山話語權,晁蓋好不容易霸氣了一把,卻又做錯了一件事,就是這件事,把自己大多數好漢都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晁蓋做錯的這一件事就是要殺前來投奔的病關索楊雄和拼命三郎石秀:楊雄石秀不過是吃了時遷偷的一只雞,而其他“好漢”殺人放火、搶男霸女的事情做了不計其數。楊雄石秀該殺,其他好漢豈不應該萬剮凌遲?
晁蓋沒有當強盜的覺悟,已經占山為王了,居然還要“以忠義為主,全施仁德于民”,按照他的想法,眾好漢根本就不可能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成套穿衣服,而是只能站在梁山之巔喝西北風。
跟晁蓋相比,宋江顯然更像一個盜魁,他說出的話匪氣十足,連神行太保戴宗也敢站出來跟晁蓋叫板:“寧可斬了小弟,不可絕了賢路。”
在梁山群盜眼里,“賢”與“匪”可以畫等號,“忠”和“仁”一文不值,于是“眾頭領力勸,晁蓋方才免了二人,叫去坐于楊林之下?!?/strong>

除了放任宋江做大,要殺楊雄石秀,晁蓋還做錯了一件事,那就是把入云龍公孫勝排擠出了梁山決策三人團。
公孫勝是智取生辰綱的發(fā)起人之一,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都跟晁蓋吳用平起平坐,當初林沖的話說得很明白:“公孫先生名聞江湖,善能用兵,有鬼神不測之機,呼風喚雨之法,誰能及也?今番克敵制勝,誰人及得先生良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strong>
宋江上梁山,晁蓋依然搞了三足鼎立,卻一腳把公孫勝踹下高臺,跟林沖花榮等人坐到了下面,這就是晁蓋的胸襟和格局都不夠大了:宋江在高臺上應該有一席之地,但是公孫勝也不必降級,臺上再擺兩把椅子,留下入云龍,請上豹子頭,晁蓋還是可以居中而坐,有事五個人商量著來,宋江的話語權就會被攤薄,而林沖和公孫勝都會成為晁蓋堅定的支持者。
在官場和職場混過的人才會理解公孫勝的感受,所以公孫勝在宋江坐上第二把交椅后,就看出了晁蓋很不夠意思,自己坐在下面也很尷尬,于是他拂袖而去,不請不回來,請了也不一定回來,最后干脆不辭而別——梁山軍征方臘損兵折將,跟公孫勝的離開有很大關系。

晁蓋之所以昏招迭出越混越水,跟他早期,也就是宋江剛上梁山時說過的一句話有關:“晁蓋便請宋江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當初若不是賢弟擔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眾?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誰坐?’”
晁蓋這樣說,就跟漢哀帝要讓位于寵臣董賢一樣不靠譜,此言一出,離散了心腹之心,讓宋江一系看到希望。再加上他一連做錯的三件事,即使不在曾頭市中箭,頭把交椅也會被宋江奪去,而這種事情之所以必然發(fā)生,我們用一個上校特務的一句話就能說清原因。
在電視劇《黎明之前》中,有一個很精明老練的軍情八局上校情報處長齊佩林,當時行動處處長李伯涵與他爭權爭功,四個上校處長儼然分成了兩派,電訊處處長孫大浦不相信總務處處長劉新杰會倒向李伯涵,齊佩林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大浦你今后一定要記住,任何人都是追隨成功者,摒棄失敗者的,這是人的本性!”

梁山第一次火并,包括摸著天杜遷云里金剛宋萬在內的數百王倫部下,都轉而追隨了成功者晁蓋,在宋江上了梁山之后,晁蓋說錯一句話、做錯三件事之后,就成了被其他好漢摒棄的失敗者:你自己都不想坐頭把交椅了,我們?yōu)樯哆€跟著你瞎跑?
這個上校特務齊佩林看起來閱歷極其豐富,他知道江湖(官場和梁山都是江湖,只不過官場水更深)中人的本性,就是強者為尊。從晁蓋向宋江示弱那一刻起,他就已經不是梁山之主,至于他得罪的梁山好漢是七個還是八個已經不重要了——只要他足夠強勢,那些被他得罪的好漢也只能忍氣吞聲,一旦宋江表現得更強,晁蓋的處境就危險了。
上校特務齊佩林的話,有一部分讀者可能深有體會,筆者最后想請教大家的是另外三個問題:如果聚義廳高臺上擺五把交椅,林沖和公孫勝有沒有可能分到一把?如果這種情況出現,晁蓋的頭把交椅是不是更穩(wěn)一些?除了本文所列的一句、三件,晁蓋還說錯了哪些話、做錯了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