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盤皆書】《月亮和六便士》——遍地都是月亮,但有人能看到六便士

思特里克蘭德,天哪,當我看到這個更多人熟悉的譯名時我才知道16年長江文藝出版社那版翻譯的“斯朱蘭”是多么地簡潔,所以以下我也用斯朱蘭來指代本書的主角思特里克蘭德。
本來我已決定暫時擱置這本書的讀后感,畢竟以我現(xiàn)在的閱歷去妄談藝術(shù)與人生還是太過膚淺,但想到世事無常,我還是決定在今天來聊聊我所認知的《月亮和六便士》。
什么是藝術(shù)?我想只要是正常人都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回答,因為這東西是極盡主觀之能事的連起源都搞不清楚的復(fù)雜學科,每個人都能對這個東西的概念做出相對合理的解釋,但這些解釋又大多缺乏科學的論證,所以只能作為研究的參考,取其最能被接受的部分廣而告之。
而就我個人而言,我從小學習美術(shù),雖然學藝不精但卻對其抱有濃厚的興趣,而我對藝術(shù)的理解卻是近些年剛剛分明,純粹出于主觀的角度,我認為藝術(shù)可能是“人類演繹生存的方法”。
“人類”“演繹”“生存”“方法”這些詞匯雖然并不生僻,但是因為我個人能力的不足,我無法用只言片語來解釋這些詞匯并且還能讓讀者更好地理解我對藝術(shù)的想法,不過我覺得這不重要,因為我說這些只是為了回答我接下來提出的問題。
事先聲明,我對于毛姆這位寫英國小說的法國人并不熟悉,他的作品暫時我也只讀過這一本,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他這部作品有著相當高的評價,不過出于對其書迷的尊重,我還是決定盡量少地去提及這本書以外關(guān)于作者的部分。
我知道很多人并不喜歡書中斯朱蘭的形象,并且本能地厭惡他那種與現(xiàn)代社會完全脫鉤的為人處世風格,實話實說,如果不是因為我在某方面有著與其相似的無恥,我是斷無法完整地讀完這本書的,但好在我最后還是堅持地讀了下去,并且不得不承認,我受到了相當?shù)恼鸷场?/p>
不過我們要明白,斯朱蘭的生活方式是虛構(gòu)的,而作為其原型的高更本人也遠沒有如他藝術(shù)形象那般純粹,所以我們不應(yīng)該將自己代入到斯朱蘭的角色中,而是要像書中的作家那樣以一個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人物,雖然這聽上去很諷刺,但現(xiàn)實就是如此,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概率不會遇到斯朱蘭這樣的人,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這樣的人,有的大多是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做出過調(diào)整的斯朱蘭的影子。
所以這里我便想要解釋一下我那個看上去就像在抬杠的標題了,我當然知道這句話與原文完全相反,但我總覺得原文在文字的安排上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如果遍地都是六便士,但卻只有一個人看到了月亮,那豈不是在字面上強調(diào)了月亮比六便士的價值要高上許多?可是我敢保證,毛姆絕對沒有在書里明確提出他贊同并認可斯朱蘭的人生,更多的時候他只是狡猾地把問題拋給了讀者,所以你不能說遍地的六便士就一定比頭上的月亮廉價。
看到這里一定會有人說,那你是否想證明現(xiàn)實比理想更加重要,你就是那些市儈的“六便士”?但很遺憾,我現(xiàn)在失業(yè)在家,連六便士都掙不到,我巴不得是個庸俗而市儈的人,去彎下腰撿那些六便士,不過很可惜,我還沒有辦到就是了。
不過我的想法確實是與大家不同,在我的認知中,月亮并不代表理想,現(xiàn)實也不應(yīng)該只值六便士,它們的價值應(yīng)該是相當?shù)?,并且就連象征的對象也應(yīng)該是互通的。
這里我舉一個最極端的例子,如果有人的理想就是撿起地上所有的六便士,難道你就能說他不是一個看到了月亮的幸運兒嗎?或者我們再深入一點,看不到月亮的人一定需要六便士,但沒有六便士還會有人去看月亮嗎?
如果你完全搞懂了上面的問題,那么答案應(yīng)該呼之欲出了,就像我所說藝術(shù)是人類生存的演繹,那么月亮與六便士應(yīng)該互為存在的前提,它們之間不分高低貴賤,只有最基本的認知。
斯朱蘭是幸運的,他有幸被魔鬼附身能夠用畫筆來體驗這個世界上最刺激的歡愉,但這份歡愉卻不是月亮這么高潔的東西,而是和六便士一樣能夠維持他生存的事物,這和飲食男女這種最根本的欲望沒有任何的不同,都是人類在用某種方法來演繹自己的存在。所以在他眼中,畫畫根本不是什么遙不可及的月亮,而是切實能夠給他帶來生存體驗的六便士。
我突然又想到了幾年前皮克斯的《心靈奇旅》或許能夠給我笨拙的表達加上注腳,電影中塑造生命的“火花”并非是你人生長久的理想,而是須臾間對那種生活的向往,我想這才是人的本質(zhì),藝術(shù)的本質(zhì)。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我們以為自己的痛苦來源于沒有抬頭仰望月亮,但事實上我們卻連一個能夠歡愉自己的六便士都找不到,我們失去的是月亮代表的理想嗎?我們失去的是六便士代表的現(xiàn)實嗎?
我認為都不是!
在這個發(fā)展失衡因而導致弊病叢生的現(xiàn)代社會,我們失去的可能是那個能夠給予我們歡愉的,能夠告訴我們應(yīng)該活下去的自己。
就像故事的最后,作家遇到的那位船長,他覺得自己和斯朱蘭是同樣的人,都是在努力地經(jīng)營著自認為美的東西,只是斯朱蘭脫離了生活,而船長的美來自于生活本身,這么來看,船長要比這位兼具苦行僧與瘋子特質(zhì)的藝術(shù)家還要高級許多,也是作者唯一表現(xiàn)出欣賞的生活方式。
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個性鮮明的角色,比如庸俗的斯朱蘭夫人,善良的戴爾克以及他那個冒著傻氣最后自殺的妻子,還有那個只知施舍的愛塔,當然還有作為旁觀者的作家,這些角色都有著非常多討論的余地,但我覺得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而且就像我開頭所說,以我現(xiàn)在的閱歷是斷無法去評論藝術(shù)與人生的,所以我暫時也不多贅述。
總之我對《月亮和六便士》這部作品的評價暫時就到這里了,我雖然不覺得這部作品有大家吹噓的那么偉大,但我也沒有極端到把它貶為年輕人的精神毒藥這么恐怖,只是我希望和我年齡相仿的家人們不要在看完這本書后就腦子一熱就打算仰望月亮,該抬頭的時候抬頭,該低頭的時候低頭,祝大家頸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