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智選手機爭議不斷,但為什么還在賣?三點道破真相
| hello~我是你們的der(得兒)一個愛好數(shù)碼、喜歡談論時事熱點,挖掘性價比東西的宅,der友們點個關注叭!

最近 der 看到大家都在討論“華為智選”系列手機的事。
有人說,華為智選都是些什么山寨機,只會毀掉華為;有人說,華為這樣誤導人家,是在開始“割韭菜”了;也有人說,華為這樣是曲線救國,變相推出新機......大家各有各的看法。
所以今天 der 就和大家淺談一下,華為推出鼎橋和華為智選等系列手機,當中有什么“利”與“弊”?

曲線救國,先保住渠道體系的完善
很多人覺得華為推出“華為智選”系列手機,是為了“套娃”繞開制裁繼續(xù)賣手機,可惜大家只猜對一半。
其實華為相比自己想賣手機賺錢,更多的是想解決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困難,保住自己多年來建立起的渠道體系。

要知道,華為其實除了手機業(yè)務,還有其他業(yè)務可以養(yǎng)活自己,可那些加入華為渠道體系的合作伙伴可就不一樣了,它們往往需要華為的產(chǎn)品賺錢。
像華為這種成功走向全世界的品牌,都有著自己完整的渠道體系。向上有著完善的供應鏈,保證華為產(chǎn)品的物料;線下有著諸多代理商、分銷商,替華為線上線下銷售打下基礎;華為作為銜接上下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一旦停滯就會導致上游供應鏈的貨物擠壓、影響人家股價等,而下游代理、分銷商則因渠道產(chǎn)品的干涸,入不敷出難以堅持,導致幾百萬人失業(yè)。
華為智選系列新產(chǎn)品的推出,無疑是華為渠道體系的一種“救急手段”,反正上游供應鏈的物料沒有浪費,可以繼續(xù)利用,下游代理商、分銷商也有新產(chǎn)品繼續(xù)銷售,至于能不能賣出又是一回事了。

開創(chuàng)新商業(yè)模式,試探老美制裁底線
在全球范圍內(nèi),華為可謂歷盡千辛萬苦樹立起自己的高端品牌,雖然在被制裁的情況下,產(chǎn)品的研發(fā)、生產(chǎn)等受阻,但“華為”生生不息的品牌凝聚力卻無法被限制。

der 記得華為對于“華為智選”的解釋,是“品牌共生、流量共享、體驗一致”為原則打造物聯(lián)網(wǎng)合作生態(tài)。
所以不難發(fā)現(xiàn),華為選擇扶持一些新興品牌冠以“華為智選”,一方面華為利用自己的品牌凝聚力吸引這些品牌,借它們之手推出一系列機型,繼續(xù)打造華為的生態(tài),而華為只需做好品控工作,自己再做一些物聯(lián)網(wǎng)生態(tài)產(chǎn)品,例如智能電視、智能音箱、路由器等,即便后面很多年也不能做手機,扶持的這些新興品牌也能另辟出路。
另一方面,華為被老美制裁都好幾年過去了,再這么下去也不是辦法,不如通過與各廠商進行不同的合作,套娃推出新機在邊緣試探一下老美的底線。
所以目前“華為智選”系列的手機也只是小打小鬧、比較保守,別看外觀和華為一模一樣,但還是用著安卓系統(tǒng),后面只需要更新迭代繼續(xù)探索就行了,不可能一推出就是很“耀眼”的產(chǎn)品驚動老美。

犧牲部分人的感情與口碑
聊到這里,也許很多小伙伴覺得“華為智選”系列手機的推出確實“妙”,但這無疑在消耗著“華為”的品牌和部分忠誠用戶的感情。

縱觀“華為智選”系列的手機,不難發(fā)現(xiàn)外觀上和華為兩三年前口碑較好的機子高度相似,只不過是品牌、硬件上會有差別,而且用的還是安卓系統(tǒng),這放在以前不就是“山寨機”嗎?
有意思的是,華為還給這些“山寨機”正名,像有著華為“輸血”,被稱為“小華為”的鼎橋,別看它外觀也與華為 Mate40 有 99.9% 的高度相似,線下門店賣的價格也和 Mate40 不相上下,然而它既不是麒麟芯片,也不是鴻蒙系統(tǒng),甚至也沒有華為標,買到這些“山寨機”的人自然也不會承認它是華為手機。

雖說華為不讓這些“華為智選”系列手機,同代“山寨”自己新推出的 Mate50 等機型,以免外觀混淆影響名聲和銷量,同時還讓它們同樣享有華為手機同等的售后,也就是可以去華為官方線下門店售后。
但對于很多不懂手機的人來說,在華為官方店買華為智選系列的手機,享受華為官方的售后,在邏輯思維上順理成章的就認為是華為手機,對華為手機有著較高的心理期望。
一旦他們發(fā)現(xiàn)手中的手機是什么鼎橋、華為智選系列手機,無論是對華為品牌的感情,還是對產(chǎn)品的信任,此刻造成的心理落差,更多的讓人失望,消耗著“華為”的品牌與忠誠用戶的感情。

最后,華為目前階段仍然是以“活下去”為目標,換誰也不想推出所謂的“華為智選”系列讓自己品牌掉價,但為了保住渠道體系、讓自己活下去也是無可奈何,我們大家都可以理解。
但 der 要說,線下渠道商、分銷商等騙人的嘴,哄騙不懂手機的人“華為智選”手機就是華為手機,不斷的在“割韭菜”,華為如果還是這樣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傷害的就不是部分人的感情與口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