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尾隨老人偷8000退7500元,自稱怕這是他的救命錢,老人發(fā)現(xiàn)后
這小偷真的是別出心裁?。∥乙彩堑谝淮慰吹竭@樣的新聞,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近日,在湘潭,一男子尾隨八旬老人上了一輛公交。當時老人包里有8000多元現(xiàn)金,男子猶豫多次,最后偷走500元。老人回家發(fā)現(xiàn)錢少了,于是報了警。嫌疑人唐某被抓后交代,一是想到這可能是老人的救命錢,二是覺得偷8000量刑會重,就把剩下的錢塞回去了。目前,老人的500元已被追回,唐某被刑拘。
看到這則新聞,你是不是也覺得,這小偷已經(jīng)算是很有良心了,卻忘了在正常情況下,人不應該存有偷盜之念,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有網(wǎng)友表示,賊不走空,這是行規(guī),不過這個哥們也違背了另一個行規(guī),叫“三不偷、五不搶”,這個大爺就是屬于“三不偷”之一。感覺這位友友好像還挺懂行情的,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權當是一個玩笑吧。

那么,“偷8000和偷500,邪惡程度能一樣嗎?”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得根據(jù)具體情形來看。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人生的活法也不同。比如,從前有個老人,趕集丟了50塊錢,回來睡一覺,氣不過,感覺自己老了沒用,喝藥死了。網(wǎng)友說,“20年前,我爸騎著三輪車去采購,遇到一個碰瓷的老太婆,訛詐了他800多塊錢,我爸回家后氣得在床上躺了兩三天,茶水不沾,現(xiàn)在想想都還心疼老爹?!?/p>
不少人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想站隊,非黑即白,不知道是想向誰證明自己的偉大地位。沒人說偷東西對,偷老人更是無良,但他還沒壞到底,沒有冷血到8000全拿走,說明尚有人性和良心在勸阻他。良心又不是一個可量物,要么有要么沒有。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不能一棒子干翻一船人。有時候,一個好人就做了一件壞事,所有人都記住了他的壞,忽略了他的好;有時候,一個壞人就做了一件好事,所有人都記住了他的好。有的壞人做了壞事也不覺得這樣做是不對的,或者把罪過歸于社會環(huán)境及其他人的身上。
不管這個小偷是慣偷、臨時起意,還是人生中遇到了什么難題,但偷竊就是不對的,這樣的行為是要接受懲罰的,社會不允許這類事情發(fā)生,人們也不會放任這種事情;如果從人性的角度看,這個人良心未泯,還能受教育,重新做人,之后走上人生的正軌。

《道德經(jīng)》云:“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有道的人,常常能做到人盡其才,各因其性以造就。因此,對于善人和不善的人,都能一律加以善待。特別是對于不善的人,并不因其不善而鄙棄他,而首先是勸勉和誘導其向善。
講個故事:有一位富翁信佛,所以一直樂善好施,助人為樂,后來他遇到一個佛陀,便問:“我這樣做以后能成為佛么?”佛陀說:“不能”,富翁又問“為什么”,佛陀答道:“天上的佛是有限的,除非出現(xiàn)空位,不然你是成不了佛的。”佛陀便給了富翁一把刀,說“把我殺了,有了空位你就能成佛了”,富翁內(nèi)心掙扎許久,說道:“殺人就能成佛,那我還是不當了吧”,富翁把刀扔了,便成佛了。
幾乎每個人內(nèi)心都有特別渴望的東西,但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傷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