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記憶力訓練

嬰幼兒記憶力訓練
一歲以前的記憶都是無意記憶,一歲以后出現(xiàn)了有意記憶的初步萌芽。嬰兒期的大多數(shù)有意記憶還是以成人的要求為主。三至四歲的兒童仍不能成功地遵從成人要求,圓滿完成記憶任務。。到了三至五歲,有意記憶對兒童就不是一件難事了,兒童甚至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控制自己的記憶活動,表現(xiàn)出一種由服從成人到自己控制的發(fā)展趨勢。
嬰兒期的記憶保持時間較短
?在一歲的時候只能保持幾天或十幾天,兩歲時則發(fā)展到保持幾個星期,到了三歲以后逐漸發(fā)展到幾個月,甚至半年多。
嬰兒記憶回漲現(xiàn)象
這是訓練記憶力最關鍵的一個方法,記得當初我根據(jù)這個特點訓練孩子,孩子在三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過目不忘的記憶能力。這種記憶能力是無意識記憶能力,沒有經(jīng)過訓練的大多數(shù)人不會擁有的。
嬰兒記憶的保持有一個特點是會出現(xiàn)“記憶回漲現(xiàn)象”,兒童剛記完某個內容時就讓他回憶,得出的成績要比幾個星期后讓他回憶的成績差。在適當?shù)臅r候讓兒童復述其記憶內容,才能使他們真正記住知識,要求他們立即回憶,有時反而會引起情緒緊張,并損害他們的積極性。
干擾在這時不但引起遺忘,而且影響了記憶的形成初期。孩子接受了大量鮮明的新信息,但由于他的記憶缺乏系統(tǒng)性和條理性,對這些不熟悉的東西,他無法理出個頭緒,過于豐富的新信息互相干擾,引起了回憶的困難。這表明材料過多給兒童帶來沉重的負擔,會阻礙他們對這些材料的識記,有時還造成兒童混淆各種不同的內容。
對嬰兒記憶的最佳培養(yǎng)方案就是不厭其煩重復,循序漸進,去野外玩時在隨身帶著的紙上寫字給兒童看。當時我的孩子,他的記憶回漲周期是一個星期,所以每隔一個星期我都給他重復做相同的事情,比如說在相同時間周期看相同的字,帶他去相同的地點熟悉上周看到的場景,一般連續(xù)三周都是做同樣的事情,然后開始新的一個循環(huán)。
從出生到三歲之前,孩子的大腦接受事物的方法和以后簡直不同,他們對事物的記憶不是對其特征進行了分析之后才記住的,而是在反復的觀察中將整個事物印象原封不動的做了一個“模式”印入大腦之中,對三歲以前的嬰兒教育就是模式教育。嬰兒對多次重復的事物不會厭煩。所以三歲以前也是硬灌時期,一方面是反復灌輸語言,音樂,文字和圖形等所謂奠定智力的大腦活動基礎的模式;另一方面則是輸入人生的基本準則和態(tài)度,在嬰兒期每天重復輸入相同的詞匯,不斷地刺激孩子大腦里的詞匯庫,可以促使孩子的記憶力迅速發(fā)展。
教育的關鍵不在于孩子認識了多少漢字,而是在于最先的100天里我們如何動腦筋,使孩子對這十個漢字產生興趣。
腦的細胞功能刺激越多,發(fā)展得也越快。兒童的智力和性格從出生到三歲就已經(jīng)完成了60%,而且這三年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到了六歲,腦細胞的組織完成了80%,在這時期若能以游戲化的學習方式教導音樂,語言、文字或者繪畫活動才會有明顯的進步。
嬰幼兒具有一種下意識的,不自覺的感受能力與特殊的鑒別能力,簡稱“吸收心理”,即能通過與周圍環(huán)境(人和事物)的密切接觸和情感的聯(lián)系,獲得各種印象和文化,利用他周圍的一切塑造自己,從而形成心理、個性和一定的行為模式。
孩子會潛意識地從環(huán)境中大量地且全面地吸收,就像照相機的感光底片一樣,將外界的印象全部攝入,然后內化成自己的東西,也就是從無到有的快速積累、儲蓄底基。然而這種潛意識的攝取大約到三歲以后,便會轉變成有意識的吸收。
敏感力是表示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會有某一段時間是對于環(huán)境中的特定事情,涌出如泉水般的最大興趣和不斷地主動觸摸、模仿或學習的舉動,而且成果驚人。兒童從出生到五歲是感覺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是從一歲多到四歲左右;語言的敏感期是在出生后兩個月到八歲;動作的敏感期,約從出生到六歲。如果兒童不能在敏感期從事協(xié)調的活動,或者說如果缺乏適宜的環(huán)境,兒童就將失去并永遠失去這個自然取勝的機會,敏感期是有時間性的,會轉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