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文史 第12輯 昆山習俗風情 打田財和阿婆茶
昆山文史 第12輯 昆山習俗風情 打田財和阿婆茶 作者:劉冀 昆山市周莊鎮(zhèn)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特有的水鄉(xiāng)佳境,并有繁多奇異獨特的民俗風情,在歷史上留下絢麗的色彩,為人們研究民俗學、文化史和開發(fā)旅游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寶貴的借鑒。 奇特的打田財 昔時農(nóng)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夜晚,吳中農(nóng)家有用稻草在田頭焚燒之俗,謂之“燒田火”,唯周莊此俗殊有獨特奇趣,稱之“打田財”。 元宵節(jié)這天,在周莊沈萬三故里東垞村牛郎廟的廣場上,豎立一根桅桿,桿上橫一根小竹竿,兩端懸掛串串彩燈?桅桿頂端縛一圈圈稻草,內(nèi)藏鞭炮,涂上薄薄一層易燃物體及爛泥,再糊上一層黃色紙張,呈元寶狀,謂之“田財”。 入夜,人們從四面八方攜帶鞭炮?爆竹及名色焰花火筒,扶老攜幼云集到廣場上,歡度良宵。待桅桿上彩燈內(nèi)蠟燭燃盡,人頭攢動,興致勃勃地鳴放鞭炮、爆竹,點燃焰花火筒,用月炮、九龍搶珠、“五百鞭”或“一千鞭”對著桿上的“田財”輪番射擊。剎那間,觀者喝采不絕,爆竹煙花在夜空呼嘯,五彩焰火繽紛絢麗。有人使盡拿手絕招,將“田財”擊中,鞭炮在空中鳴響,“田財”被點燃,觀者為之歡動,廣場沉浸在一片喜洋洋的氛圍中,頓時,農(nóng)家爭先恐后拿著束束稻草到“田財”上去點火,當空揮舞,再去燒田角落,片刻,田野里火光似流星,祈聲高吭悠長:“燒燒田角落,牽礱三石六……”希冀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周莊“打田財”淵源何時,無法查考。但清光緒《周莊鎮(zhèn)志》載:“鬧元宵,鄉(xiāng)人于田中立竿木,用稻草夾爆竹縛其上,舉火焚之,曰燒田財,即照田蠶之意也?!敝g家孫家平曾著文曰:“這是我童年時期在周莊看到的最燦爛、最響亮而又最歡樂的世界。"他又建議:在周莊建個“打田財”樂園,讓來旅游的中外客人玩得開心,笑得真心,使用這旅游熱點更熱。 充滿情趣的阿婆茶 周莊的“阿婆茶”在江南水鄉(xiāng)頗有名氣,相敘到周莊,未吃阿婆茶,不算真正到過周莊;在周莊,吃過阿婆茶的人,將會品出水鄉(xiāng)古鎮(zhèn)的味道來。 在周莊,無論在市鎮(zhèn)或農(nóng)村,經(jīng)??梢娔信仙賴幌?,杯杯清茶,碟碟茶點,悠然自在,邊吃邊談,有說有笑,其樂無窮。這種習俗,自古迄今,稱之為吃“阿婆茶”。 周莊人吃阿婆茶源遠流長。如今深宅大院人家仍珍藏著宋代圖案優(yōu)美的青花瓷蓋茶碗、細巧玲瓏的茶盅,高雅古樸的茶壺和釉色光亮的茶盤。元代,陳去病的先祖由浙江遷居周莊,以錘薰爐為生,生產(chǎn)銅錫茶壺,目前,鎮(zhèn)上明清建造的微幫茶葉棧房猶存,其中吳慶豐開設在清初,程義泰開設在清乾隆年間,徽幫茶莊從產(chǎn)地購進原件毛茶,為了迎合茶客需求,進行篩選,復培和窨花,拼色出售,色香味具備。 周莊人十分講究吃茶方式。年老長者至今仍保持著一種古老而又別具風韻的喝茶方式——燉茶。家中放置一只大龍水缸,積儲天落水盛其中。吃茶時,即以此勺入陶瓦罐中,擱在風爐上,用樹枝燃煮,沏茶用密封的蓋碗或紫砂茶壺,放入茶葉,始用少量沸水先點“茶釀”,后將蓋子捂上,待片刻,再沖入多量開水,其茶倍覺清香味郁,甘冽爽口。 現(xiàn)在,周莊吃“阿婆茶”之俗不但盛行,而且加深了內(nèi)涵,連年青人在業(yè)余也常常出席而坐,其方式不同于在茶館吃茶,程序有條,氣氛熱烈。東道主定于某日要請吃“阿婆茶",數(shù)天前就四出邀請,籌備茶點。當天洗滌茶具,擺設桌椅。到了約定時間,賓客情趣盎然從四面八方而來,賓主席互招呼,依次就座。東道主全家便熱情招待,開始沖茶,剝糖果,抓蜜餞,削水果,于是大家使天南海北敘談。東道主沖茶時,必先點茶釀,后沖滿杯子,表示真誠待客??腿顺圆柚辽僖取叭_”(沖三次開水)方可離席。阿婆茶散后,大家拱手告別,臨別時有人約定下次阿婆茶的東道主、時間、地點。 當年,“阿婆茶"用來消遣解悶,說鄰里,道街坊,聊行情,通市面,促進睦鄰相親,增進鄰舍友誼。如今,“阿婆茶"是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社交公關、文化娛樂的渠道。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旅游的開發(fā),周莊阿婆茶已推向市場,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來到周莊,對阿婆茶產(chǎn)生特殊感受,愛吃“阿婆茶”的茶點。周莊人為了紀念她對周莊的戀情,開設了“三毛茶樓”,讓眾多的中外游客相聚一起,飲用阿婆茶,品嘗阿婆茶的茶點,領略水鄉(xiāng)古鎮(zhèn)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