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聶隱娘》:鏡中

1青鸞舞鏡
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
馬三只有在奉天火車站跟師出同門的宮二斗了個兩敗俱傷之后,才會想起,那天,師父給他說了一手門內(nèi)的絕活兒,叫做“老猿掛印回首望”,師父告誡他說,這一手絕活兒的關(guān)隘在回首,不在掛印。當(dāng)時的馬三,已然被師父看作了接班人,如日中天。在此之前,師父還曾問過馬三一個問題:刀,為什么得有鞘?這一點(diǎn),馬三倒是知道的,就好比自己的行三一樣,刀有鞘,是因?yàn)榈兜恼嬉庠诓夭辉跉?。然而,馬三覺得,既然接了師父的班,就該讓門派在自己手里更加地興旺發(fā)達(dá),東三省,而今是日本人掌權(quán),于是,馬三,投靠了日本人,做了走狗。這么多年過去了,差不多也活到了師父的年歲,雙鬢向人無再青,等到了想要葉落歸根的時候,方才明了,自己已然回不了頭了,這才悔恨和遺憾起來,慟哭失聲。
隱娘只有在密林中跟同為殺手的精精兒互有勝負(fù)之后,在被昔日的磨鏡少年包扎傷口的時候,才會想起,那天,公主娘娘教自己撫琴,斷斷續(xù)續(xù)的琴聲中,為自己講了一個青鸞舞鏡的故事。
昔罽賓王結(jié)置峻祁之山,得一青鸞。甚愛之,然欲其鳴而不能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饈,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言,鸞睹形感契,慨然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死。
之后不久,公主娘娘就病故了。
七百年后,熱鬧的江湖當(dāng)中出了一個叫做“瀟湘夜雨”莫大先生的人物,也有一把胡琴,琴中藏劍,劍發(fā)琴音,這位莫大先生的胡琴,一味凄涼,往而不復(fù)。
往而不復(fù)的,有瀟湘夜雨中的莫大先生,有終宵舞鏡的青鸞,有投日的馬三,也有此時此刻撫琴的公主娘娘。
2明鏡高堂
當(dāng)她還是武清公主的時候,經(jīng)常陪伴父皇左右,比較起其他兄弟姊妹,父皇倒似更為疼愛她一些,也許父皇覺得對她多有虧欠吧。說起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寶應(yīng)元年,朝廷借兵回紇,收復(fù)東都洛陽。
廣德元年,正月,朝廷平定延續(xù)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亂。
廣德元年,十月,吐蕃乘虛而入,兵臨長安,朝野震動,皇室出逃陜州避難,尚在襁褓中的她被親衛(wèi)送至道觀避難。
廣德元年,十二月,皇室返回長安王城,不久,自道觀當(dāng)中接回了她。
她印象中的父皇,經(jīng)常閱讀典籍實(shí)錄,尤其愛看《太宗實(shí)錄》,每讀到貞觀年間的文獻(xiàn),父皇都仰慕不已。她還記得父皇教導(dǎo)她,高祖謂之太上老君的老子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其實(shí),太宗也有三寶,太宗的三寶,是三面鏡子?!短趯?shí)錄》當(dāng)中記錄著,太宗對魏征評價很高,常在臨朝議事的時候?qū)Υ蟪紓冋f,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不再了,太宗就少了一面鏡子。
貞元元年,三月,父皇徙封她為嘉誠公主。六月,將她下嫁給了魏博節(jié)度使田緒。
出嫁的那天,父皇親自來到了望春亭,為她餞別。
送她上金根車的那一刻,父皇贈給她一面古鏡。父皇說,當(dāng)年,黃帝鑄造了十五面鏡子,這是第八面。車簾緩緩垂下隔絕了父皇視線的時候,她開始端詳這面鏡子。橫徑八寸,鼻作麒麟蹲伏之象,繞鼻列四方,龜龍鳳虎,依方陳布。四方外又設(shè)八卦,卦外置十二辰位,具畜形。辰畜之外,又置二十四字,周繞輪廓,文體似隸,點(diǎn)畫無缺,非字書所有,乃是二十四氣之象形。
嘉誠公主撫摸著華美的鏡子,她知道,她也是父皇的寶鏡,今天離開以后,父皇也就失去了她。因?yàn)椋?dāng)今天下,號令不行,藩鎮(zhèn)割據(jù),王室如毀,生涯何地?
高堂明鏡,明鏡高堂,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一滴清淚跌落在華美的鏡子上面,聲音竟也頗為動聽。
這樣華美的鏡子,交由錄事官保管后,嘉誠公主此后再沒有觸碰過。
3月下飛天鏡
廣德元年,十月,吐蕃乘虛而入,兵臨長安,朝野震動,皇室出逃陜州避難,尚在襁褓中的她被親衛(wèi)送至道觀避難。
被送至道觀的,不僅僅是她,還有她的雙胞胎姊姊。
廣德元年,十二月,皇室返回長安王城,不久,親衛(wèi)遵從父皇的意愿,自道觀當(dāng)中只接回了她一人,姊姊留在了道觀,權(quán)作還愿。
道觀叫做五通觀。姊姊跟從觀主德一法師習(xí)道,法號華安真人。
姊姊同妹妹一般華美絕色,某日往馬市,在回來的路上被盜馬賊劫掠,姊姊殺五人,擊昏一人,綁縛至道觀,請師父定奪。
那人姓丑,良心未泯,被師父廢去武功之后,權(quán)留在外觀打雜,姊姊喚他丑奴。
丑奴是個偷盜的高手,隱娘的功夫,倒有一小半是他傳授的。
他教授給隱娘,偷竊的竅門,是模仿他人的節(jié)奏,如果與他人的節(jié)奏保持一致,別人就不會警覺你的動作。而偷竊的依托則在于,人對熟悉的事物,往往視而不見,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印象判定。人的印象里,一個人的節(jié)奏,是他最顯著的特征。
隱娘就是用丑奴傳授的這些技巧去偷竊的,只不過,刺客聶隱娘偷竊的,是一條條人命罷了。
當(dāng)然,僅僅能模擬人,還遠(yuǎn)遠(yuǎn)不夠,更高深的刺客,足以法天象地。就像師父說的那樣:凡鳥獸一定藏匿形影,所以蛇色逐地,茅兔必赤,鷹色隨樹,同化于物類當(dāng)中,冥然無形。比起如影如響,更高深的是無影無響。
比如天空中的滿月,飛下來在水面上,就不再是又一個月亮了,只是一面鏡子,反倒是游魚攬鏡自照般躍出了水面,方才驚起了樹上棲息的野鳥,撲棱棱飛走了。
4鏡未磨
那天,母親為七娘訴說公主娘娘之死。三年前皇兄崩,皇侄繼位一年又崩,告哀使者來報時,娘娘大慟咯血,那些隨嫁從京師帶來繁生到上百株的白牡丹,一夕之間,也竟全部萎謝。
后來,七娘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白牡丹便落了下來。比如校場蹴鞠,高速擊出的鞠球未能打中就要同六郎哥哥婚配的元家女子。比如遭受元家女子報復(fù)的自己未能被圍毆致死,自己要真死了,重重阻力之下,六郎哥哥該就不會娶元家女子了吧?
危險的事情固然美麗,比如看她擊殺黑衣人的颯爽英姿,但仍不如看她如約騎馬歸來,四目相對,面頰溫暖,仰起臉笑得像滿月,仰起臉笑得像滿月的這個人,以前,也曾掩面言無聲淚如雨。
華安師父說的:凡鳥獸一定藏匿形影,所以蛇色逐地,茅兔必赤,鷹色隨樹,同化于物類當(dāng)中,冥然無形。所謂如影如響。
鳥倦飛而知還,而我也已閱盡悲歡,心方倦知返。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而華安師父贈與我的黃帝第八鏡,也需要找一位磨鏡少年仔細(xì)打磨打磨了。
師父鍛造我這把刀,告誡我說刀的真意在藏不在殺,而我在彩霞濯滿天的今日也領(lǐng)會了我人生的真意,今日我七娘歸來,要天真做少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