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人這樣吃面真的會饞死我!2根面就是一大碗,油潑辣子香味要沖出屏幕了

本期陜西美食攻略分享:

陜西甑糕(jīng gāo),蒸制甑糕選用糯米、云豆和陜西當?shù)丶t棗。講究點的甑糕要分七層,紅棗和糯米墊底,然后一層層往上堆食材,大棗或葡萄干則放在最上面,陜西棗沫糊,又叫棗肉沫糊,是陜西關(guān)中一帶著名風味小吃,最出名的要數(shù)“同州棗沫糊”。

酸湯水餃是流行于陜西地區(qū)的一道小吃,特點是餃子湯酸辣爽口,餃子皮薄餡大,非常開胃。而酸湯水餃的好壞,八成在那碗酸湯,酸湯調(diào)的正宗才是一碗合格的酸湯水餃。

蒸餃是牛肉餡的,加了洋蔥微微的甜,大量的黑胡椒深得我心。我看周圍人都配醋辣子的蘸水吃,可我覺得那樣就浪費了牛肉的鮮甜啊,原汁原味的牛肉餡就很棒了!我覺得我自己就能吃下一籠

麻醬涼皮用的是面糊,所以沒有搟面皮那么透亮,顯得更加的厚實,顏色呈qing亮色,口感也不像搟面皮般筋道爽滑,但不同的是芝麻醬是其主要的調(diào)料,除了涼皮固有的清爽特質(zhì)之外,加上了芝麻醬香,油油滑滑,澆上一勺油潑辣子,吃起來更是別有風味。

說到西安的八寶稀飯,很多人大老遠跑到回坊,就為嘗一碗香甜軟糯的八寶甜飯。酸酸甜甜的口感,還略帶著絲絲的玫瑰香氣。不論男女老少,都被它吸引和征服。正宗的西安八寶甜稀飯,至少是有8種原料做成。糯米做主料,添加紅棗、百合、枸杞、葡萄干、瓜子仁、山楂糕、玫瑰醬,用料十足。盛上滿滿的一碗,讓裊裊的熱氣撲在臉上,深吸一口八寶甜稀飯的香氣,有一種大大的滿足感。

油潑面又叫為扯面、拽面、抻面、楨條面、香棍面等,起源于周代,是陜西面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款,據(jù)說已經(jīng)流傳幾千年了,以咸陽油潑面最為著名,有鮮香味、酸辣味、香辣味。油潑面在西安是一種很普通的面食制作方法,將手工制作的面條在開水中煮熟后撈在碗里,撒上辣椒粉、花椒粉、蔥花、芝麻,用滾油潑上去,“嗞啦——”一聲,噴香惹味,讓人欲罷不能,夏天吃尤其過癮!

帶把肘子最初起源于陜西渭南大荔縣,屬于陜菜的代表菜,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在《中國菜譜》一書中,被提升為秦菜第一道名菜,納入陜菜史書!據(jù)說帶柄肘子歷史悠久,是明朝弘治年間通州(今大荔縣)廚師李玉山所創(chuàng)。

葫蘆雞是陜西西安市的傳統(tǒng)名菜,始于唐代。葫蘆雞的制作分清煮、蒸籠、油炸三道工序。制作時先放在清水中漂洗,除凈血污,煮時用麻絲將雞捆好,以保持雞的整形,待鍋內(nèi)涼水燒沸,投入雞,煮半小時取出,盛—盆內(nèi),添肉湯、料酒、精鹽、醬油、蔥、姜、八角、桂皮,入籠蒸透。油炸時,將菜籽油燒八成熱投入蒸好的整雞,用手勺撥動,至雞是金黃色時,用漏勺撈出,瀝油,隨即盛盤中,上桌時另帶小蝶花椒鹽佐食。 色澤金紅,皮酥肉嫩,香爛味醇,筷到骨脫。含有豐富蛋白質(zhì)和人體所需的飽和脂肪酸。
據(jù)說,2018年9月,被評為“中國菜”之陜西十大經(jīng)典名菜。

陜西是“面食大佬”,出名的面條有很多Biángbiáng面、臊子面、油潑面、擺湯面、宮廷罐罐面、饸烙面、刀削面、旗花面、驢蹄子面、手撕面、削筋面、箸頭面……花樣多到一個月都吃不重樣。biangbiang面是關(guān)中的傳統(tǒng)風味面食,陜西八大怪,其中“面條像褲帶”就是指這種面。面粉拉成寬厚的面條,以醬油、醋、味精、花椒調(diào)味入湯,放入面條,再淋以熱油。完美!!

鐵簽燒烤之街邊燒烤:肉是用細鐵簽子串的,論把,幾個朋友一起在街邊大快朵頤,極有江湖氣。
總結(jié):我總結(jié)的都餓了…………去吃宵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