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個人歸納---古希臘(八)
馬其頓帝國和希臘化時代
科林斯會議,公元前337年春,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城召開全希臘會議,約定成立以馬其頓為首的希臘聯(lián)盟,奧林匹斯山以南的所有城邦除斯巴達外加入了聯(lián)盟。會議規(guī)定了各成員國應承擔的義務,成立常務機構(gòu)希臘人議事會,與馬其頓簽訂了永久性的攻守同盟條約。宣布由馬其頓領導各希臘城邦向波斯宣戰(zhàn)??屏炙箷h結(jié)束了希臘的城邦時代,進入了馬其頓帝國的軍事獨裁統(tǒng)治時代。
亞歷山大帝國,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建立的龐大帝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軍東征。公元前332年占領埃及,公元前330年滅亡波斯,公元前327年入侵印度。歷經(jīng)十年東征,亞歷山大帝國疆域西起希臘,東到印度,南括埃及,北及中亞,都城巴比倫。但在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后,帝國陷入內(nèi)戰(zhàn)。公元前301年,伊普蘇斯戰(zhàn)役后,帝國分裂成安提柯、托勒密、塞琉古三個王國。亞歷山大帝國客觀上促進了希臘文明和埃及、巴比倫、印度文明的交流融合,加快了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進程。
亞歷山大大帝,古代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帝國的創(chuàng)建者。公元前336年,其父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他繼位。公元前334年東征,占領埃及,建立亞歷山大里亞城,在高加米拉之戰(zhàn)中擊敗了波斯軍隊,消滅了波斯帝國。之后入侵印度,無功而返。通過東征,亞歷山大大帝建立起了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帝國。
亞歷山大東征,客觀上使希臘文明和東方文明得以接觸交流融合,擴大了各個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圍,但也給各國人民帶了深重的災難。
高加米拉戰(zhàn)役,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東渡幼發(fā)拉底河,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原野和大流士三世的主力再次決戰(zhàn)。亞歷山大采取讓開正面,進攻兩翼的戰(zhàn)術(shù),擊潰波斯軍隊。大流士三世在逃亡途中被殺。此戰(zhàn)摧毀了波斯主力,不久波斯帝國滅亡。

希臘化時代,這是古希臘文明和西亞文明、埃及文明以及印度文明相融合的歷史進程,一般指從亞歷山大東征到托勒密王國并入羅馬帝國的這一段時間。希臘化時代,在亞歷山大帝國廢墟上建立的國家被稱為希臘化國家,文化被稱為希臘化文化。主要國家有馬其頓的安提柯王朝,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西亞的塞琉古王國,帕加馬王國和本都王國。希臘化時代的文化具有希臘古典文化和東方文化相結(jié)合的特點,對后世的羅馬文化乃至近代歐洲文化都有深遠的影響。
伊普蘇斯戰(zhàn)役,亞歷山大部將因繼承人問題爆發(fā)戰(zhàn)爭。公元前301年,安提柯和塞琉古、呂辛馬庫斯、卡山達(安提帕特之子)組成的聯(lián)盟在伊普蘇斯展開血戰(zhàn),安提柯兵敗陣亡。這標志著帝國大一統(tǒng)的破滅,馬其頓、西亞、埃及三足鼎立形成。
安提柯王朝,在伊普蘇斯戰(zhàn)役之后,安提柯的孫子安提柯·貢納特統(tǒng)治馬其頓及希臘。公元前168年被羅馬消滅。
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年,亞歷山大部將托勒密在埃及建立的國家,以希臘-馬其頓殖民者為主要統(tǒng)治力量,實行以國王為首的中央集權(quán)制,首都亞歷山大里亞。城外的法洛斯島的亞歷山大燈塔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
公元前3世紀,與塞琉古王國為爭奪巴勒斯坦以及南敘利亞爆發(fā)五次戰(zhàn)爭。公元前30年被羅馬消滅。
塞琉古王國,公元前312年亞歷山大部將塞琉古建立的國家,疆域主要在敘利亞又被稱為敘利亞王國。公元前3世紀與托勒密王朝爆發(fā)戰(zhàn)爭,治下帕加馬和帕提亞獨立。公元前2世紀與羅馬爆發(fā)戰(zhàn)爭。公元前64年,羅馬大將龐培消滅塞琉古王國,變成敘利亞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