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做精讀視頻時我做些什么
2020年底,我在蘭州上網(wǎng)課。遠在山西太原的學生Bree跟我說:“老師,你在B站發(fā)視頻吸引學生吧,不然課講得這么好沒人知道,白瞎了?!币痪湓捥嵝蚜宋?,但做什么視頻呢??
2021年1月15日晚,我邊看英文《萬物有靈且美》(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邊笑出豬叫。“這么有趣的書,要是能跟大家分享就好了。咦?B站有沒有讀英文原著的視頻呢?”
一搜,沒人讀《萬物有靈且美》,但有8個UP主讀《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一下子想起2011年失戀后讀英文版《哈利·波特》的日子,正是其中有趣的情節(jié)、生動的場景描寫,讓我走出那段失意的日子,喜歡上英語,英語水平意外飆升。我是不是也可以讀《哈利·波特》?
馬上觀看8個UP主的精讀視頻,“背英語牛津詞典的娜拉”的視頻播放量過10萬,說明這類視頻受歡迎;她讀得最多,但也只到第5章。所以我也可以做精讀視頻,只要能讀完一本書,就能與眾不同。再總結(jié)所有視頻優(yōu)缺點,確定視頻形式:做雙語講義;重點講解詞匯,穿插語法難點;介紹英國文化。
說干就干,技術(shù)問題難不住本科學計算機的我,初步確定做精讀視頻的三大流程:制作講義;錄制視頻;剪輯視頻。做個7分鐘的預告片介紹精讀視頻,5天內(nèi)快速做好前5期精讀視頻。1月20日發(fā)布預告片,很快就有粉絲觀看點贊,出師順利。做了這么多準備工作,還有中文翻譯做參考,再加上自己的英語、IT和演講技能,我以為做視頻會很容易,萬萬沒想到,諸坑在等我。

是哪些坑讓我使盡洪荒之力,硬生生把三大流程完善成五大流程十道工序?每期15分鐘的精讀視頻課為什么要花4個多小時才能保證干貨十足有營養(yǎng),好玩有趣又耐聽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1?看山不是山
以為把英文和中文放到一起,就可以講課錄視頻了,沒想到錄第1期視頻就遇到了錯譯。
“He was a big, beefy man with hardly any neck, although he did have a very large mustache.”中文版:他高大魁梧,胖得幾乎連脖子都沒有了,卻蓄著一臉大胡子。《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第1章
2021年1月18日,看到large mustache譯成“大胡子”,我覺得似乎哪里不對,記憶中mustache好像是小胡子,趕緊查英英詞典確認:hair that grows on a man’s upper lip,男人上唇的胡子,果然是小胡子。再搜電影中的德思禮先生圖片,也是小胡子,所以這句改譯為:
他高大魁梧,胖得幾乎連脖子都沒有,卻蓄著濃濃的八字胡。
在英文語境里,留八字胡通常暗含守舊、自命不凡之意,就像在抗日劇中,油光锃亮的中分頭一看就是漢奸,所以理解錯誤單詞,可能就會誤解作者用心創(chuàng)作的人物形象。

自此,我開始警惕中文翻譯,稍有疑惑就查英英詞典,在講義中對一些生詞提供英英翻譯,幫助大家理解英文表達的準確含義。
2?小單詞、大用途
“Mr Dursley hummed as he picked out his most boring tie for work and Mrs Dursley gossiped away happily as she wrestled a screaming Dudley into his high chair.”德思禮先生哼著小曲,挑出一條最單調(diào)的領(lǐng)帶戴著上班,德思禮太太高高興興,一直絮絮叨叨,把唧哇亂叫的達力塞到了兒童椅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第1章
2021年1月18日,講到上面這段開始疑惑:gossiped后面為什么要有個away?away一般是“離開”的意思,比如go away是“走開”,gossip是“講八卦”,gossip away難道是“把八卦講出去”?
求助Longman詞典,away有一條解釋:used to emphasize that an action continues(用于強調(diào)動作持續(xù)),例句:
Sue was singing away to herself in the bath.
蘇在邊洗澡邊唱歌。
這就明白了,away加在gossip后面強調(diào)八卦個不停,一個簡單的介詞表達了復雜的意思。
介詞看似簡單,卻非常有用,跟其他詞搭配起來能簡潔地表達很多意思,比如look up是抬頭看,look down是低頭看,look around是回頭看,只需要一個動詞look加介詞就表達了“抬頭”、“低頭”、“回頭”這些動作。尤其在英語文學中,巧用介詞是讓文風簡潔、流暢的制勝法寶之一。
憑著不放過任何細節(jié)的精神,我會仔細搞清楚每個介詞的意思,必要的時候進行講解,希望大家知道為什么要使用這些介詞后,會更容易記憶和使用。
3?無圖無真相
‘It certainly seems so,’ said Dumbledore. ‘We have much to be thankful for. Would you care for a sherbet lemon?’?中文版:“好像是這樣,”鄧布利多說,“我們應該感到欣慰。您來一塊檸檬雪糕嗎?”《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第1章
2021年1月23日,看到這段翻譯,我充滿疑問:校長隨身帶雪糕?難道不會化掉嗎?巫師會魔法,但也不用把魔法用在這種地方吧?于是我搜sherbet lemon的圖片,是一種硬糖;美版中是lemon drop,雖然搜索它得到的圖片不是硬糖,但Longman詞典對lemon drop的解釋是a sweet that tastes of lemon,所以還是檸檬硬糖。

中文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2000年出版,當時網(wǎng)絡不發(fā)達,不方便找圖片,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錯譯。如今是讀圖時代,搜圖這么方便,講義當然要圖文并茂,不僅直觀形象,也更容易記憶。
4?文化差異深似海
“Viewers as far apart as Kent, Yorkshire and Dundee have been phoning in to tell me that instead of the rain I promised yesterday, they’ve had a downpour of shooting stars! Perhaps people have been celebrating Bonfire Night early – it’s not until next week, folks!”全國各地遠至肯特郡、約克郡、丹地等地的觀眾們紛紛打來電話說,我們原來預報昨天有雨,結(jié)果下的不是雨而是流星雨!也許人們把本該一星期后舉行的慶祝篝火之夜活動提前舉行了,朋友們!《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第1章
2021年1月21日,看到Bonfire Night,有種熟悉的感覺。Bonfire Night也叫Guy Fawkes Night,指每年11月5日在英國舉行的篝火之夜活動。
1605年,天主教陰謀組織成員Guy Fawkes和他的朋友們計劃刺殺詹姆士一世和英格蘭議會上下兩院所有成員,為完成刺殺,他們準備在議會開會期間炸掉英國國會大廈。但陰謀泄露,1605年11月4-5日晚Guy Fawkes被捕。為了紀念這次勝利,每年11月5日晚英國人都要點篝火、放煙花慶祝。我在英國的時候參加過慶?;顒?。

英國人一看Bonfire Night就知道是11月5日,這句話相當于在交代故事中的時間,但我們作為外國人需要解讀。以后遇到這種文化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我就會特意查資料,提供解讀,力求讓讀者讀懂原文,進而了解有趣或有用的西方文化。
5?感受羅琳的用心
‘Oh, these people’s minds work in strange ways, Petunia, they’re not like you and me,’ said Uncle Vernon, trying to knock in a nail with the piece of fruit cake Aunt Petunia had just brought him.
中文版:“哦,這些人的頭腦想問題都古古怪怪的,佩妮,跟你我不一樣?!备マr(nóng)姨父說,一邊用力捶釘子,釘子上還沾有佩妮姨媽剛給他端來的水果蛋糕的渣呢。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第3章
2021年2月10日,看到這個翻譯我感覺十分奇怪,原文沒有“沾有”、“蛋糕的渣”這些詞,trying to這句字面意思是“用一塊水果蛋糕敲釘子”,乍一看似乎十分荒謬,但結(jié)合情節(jié),其實很合理。
這里弗農(nóng)姨父因為哈利收到信非常生氣,所以要用釘子把送信口釘起來,人一生氣就容易走神,走神的時候經(jīng)常會做一些奇怪的事,比如拿銀行卡當門卡開門,所以我將這里改譯為:
“哦,這些人的頭腦想問題都怪怪的,佩妮,跟你我不一樣?!备マr(nóng)姨父說,一邊用佩妮姨媽剛給他端來的水果蛋糕去敲釘子。

這處描寫體現(xiàn)了作者羅琳對生活細節(jié)的觀察,以及寫作手法的巧妙,用一個小動作就生動表現(xiàn)出弗農(nóng)姨父的暴怒。但要想讀明白,就要充分理解上下文,理解人物的情緒,就連人文社的專業(yè)譯者們都會理解錯,何況普通讀者。每每遇到這種精巧之處,我都會在視頻中盡量為大家講解。
6?英國小哥很管用
出門旅行,攻略做了100遍,到了當?shù)兀赡苓€是蒙圈或被坑。這時候,有個當?shù)氐呐笥炎鲋笇?,會心安好多?/p>
“They heard the click of the letter-box and flop of letters on the doormat.”中文版:他們聽到信箱咔噠響了一聲,一些信落到大門口的擦腳墊上。《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第3章
2021年2月10日,看到這段我懵了,信既然被放進了letter-box信箱,怎么還會落到地上?美版是mail slot,指門上塞信的縫隙,從縫隙塞進去的信落到地上,很合理。那為什么英版是letter-box,信也會落在地上?在我一個中國人看來,box就是盒子,對letter-box的印象就是下圖這樣。

遍查資料無果,只能寫郵件問英國朋友Tom,他的解釋是“不管是信箱還是門上塞信的縫隙,俺們英國人都叫l(wèi)etter-box,你管不著?!蔽遥簩Γ?!你們英國人牛,熱水和冷水偏要分兩個水龍頭,一邊燙死,一邊冷死,就是讓你沒法用!提意見了還不改,非說是英國特色!

從此,Tom成了我做《哈利·波特》精讀視頻的文化顧問。
7?可惜我是個麻瓜
查英英詞典、搜圖、查英國文化相關(guān)資料還不夠,J·K羅琳仿照西方社會體系創(chuàng)造了一個魔法世界,對我們來說完全陌生,稍不留心就會掉坑,需要更專業(yè)的資料。
(Order of Merlin, First Class, Grand Sorc., Chf. Warlock, Supreme Mugwump, International Confed. of Wizards)中文版:國際巫師聯(lián)合會會長、梅林爵士團一級大魔法師、威森加摩首席魔法師《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第4章
2021年2月20日,看到這段鄧布利多的頭銜,我又疑竇叢生,為什么中英文順序不一樣?看知乎月影君的文章(參考資料2),才知道西方習慣把頭銜從低到高排列,我們相反,所以中文翻譯換了順序。但頭銜翻譯得不全,仔細查哈利·波特百科(Harry Potter Wiki),會發(fā)現(xiàn)有四個頭銜,從高到低分別是:
1. Supreme Mugwump, International Confed. of Wizards:國際巫師聯(lián)合會會長
2. Chf. Warlock:[威森加摩]首席大術(shù)士
3. Grand Sorc. (Grand Sorcerer的縮寫):至尊無敵大魔法師
4. Order of Merlin, First Class:一級梅林勛章獲得者

可能因為不方便查資料,中文版把Order of Merlin, First Class和Grand Sorc.合并翻譯成了“梅林爵士團一級大魔法師”。專業(yè)翻譯都能犯這種錯誤,何況是普通讀者。為了做一個專業(yè)的向?qū)В院蠓彩歉Хㄊ澜缦嚓P(guān)的內(nèi)容我都會第一時間查哈利·波特百科搞清楚,再給大家做講解。
8?拜油炸叔為師
發(fā)音一直是我的軟肋,精讀《魔法石》視頻剛在B站發(fā)布5期,就有個彈幕說我發(fā)音這么爛,還敢說自己是雅思老師,氣得我當時就把彈幕刪了。還好有網(wǎng)友直接說我把owl /a?l/讀成了/??l/。
為了避免發(fā)錯音誤導大家,我找到油炸叔讀的哈利·波特有聲書,每次錄視頻前放到0.75倍速跟讀兩遍(原速太快跟不上),不僅有助于發(fā)音正確,而且知道哪些詞的發(fā)音不符合預期,可以提醒大家注意,比如heir讀/e?/,h不發(fā)音。

油炸叔的有聲書語速太快,于是我錄了純朗讀版音頻,方便大家練聽力和跟讀。
9?盡了力子燒煉,方成一粒丹砂
書僮總說我的視頻干貨十足,非常硬核。殊不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才能保證15分鐘的視頻全程無尿點無卡點。首先確保講解時沒有“嗯啊、這個、那個”之類的贅語,其次如果講解時卡殼就再講一遍,保證每句話一氣呵成,最后剪去所有重復、卡殼的部分,保證講解流暢。豬肉講究不注水,精讀視頻不敢說字字珠璣,但絕對全程干貨,只求對得起讀者花費的每一分鐘。

以上就是我在錄制精讀視頻中遇到的九大坑,為了避開它們,在不斷斗智斗勇中,最終確定五大流程十大工序,每一次都必須嚴格按照這個方法制作,才能保證視頻質(zhì)量。

五大流程:
1. 制作講義(1到2小時)
? ?工序1:準備雙語文檔,核查中文翻譯
? ?工序2:選生詞查詞典,繼續(xù)消滅錯譯
? ?工序3:探究英國文化,幫助理解故事
? ?工序4:查詢波特百科,深入魔法世界
? ?工序5:咨詢英國朋友,努力學貫中西
2. 跟讀英文(15分鐘左右)
? ?工序6:跟油炸叔學倫敦音
3. 試講中文(20分鐘左右)
? ?工序7:對照英文試講中文
4. 錄制視頻(35-45分鐘)
? ?工序8:逐句講解錄視頻
5. 剪輯視頻(1到2小時)
? ?工序9:去粗取精
? ?工序10:大功告成

綜上,制作一期15分鐘左右的精讀視頻需要4個多小時,而在不斷打磨細節(jié)的過程中,考慮的問題越來越多,思考也越發(fā)深入。
中文版把Order of Merlin翻譯成“梅林爵士團勛章”,2021年講《魔法石》未曾質(zhì)疑,今年《密室》中再次見到就有了疑問,Merlin是 “梅林”,“爵士團勛章”從何而來?深究一番,收獲不淺。
Merlin是中世紀的巫師,亞瑟王的圓桌騎士之一。他當時成立了一個組織,叫Order of Merlin,致力于反對給麻瓜施魔法。Order有“社團”的意思,Order of Merlin就是“梅林團”。

Order還有一個意思:因為特殊成就受到國王、總統(tǒng)等嘉獎的人,比如英國有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大英帝國勛章,一級(First Class)是最高榮譽,授予爵位。對應地,巫師界為取得特殊成就的巫師授予Order of Merlin,因為Merlin的貢獻,這個榮譽以他的名字命名。根據(jù)“大英帝國勛章”的譯法,Order of Merlin可直接翻譯為“梅林勛章”。
“梅林爵士團勛章”的來歷至今沒有查到,算是懸案吧,但來日方長,慢慢探索。
天下大事 必作于細
這兩年,不斷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我對英國文化越來越了解,能講出的知識點也越來越多,精讀課也因此越來越硬核,越來越有趣。還有同學專門寫了在精讀課中的收獲(玫瑰、酸棗、山雞、哈利波特)。
B站上講哈利波特的UP主很多,但目之所及,花這么大功夫深究每一個細節(jié)的似乎只有我,也許這就是很多伙伴愿意付費加入《密室》課程的原因之一吧。
書僮總說我做的視頻像是美味的炒土豆絲,而我也的確是個很愛做飯的人,比起點外賣或吃速凍,我更喜歡親自買菜洗菜切菜,用自己的雙手炒出一道色香味美的土豆絲,然后與家人朋友分享。雖然很麻煩,但吃起來美味,有營養(yǎng),關(guān)鍵是,我甘之如飴。
我媽說我從小就很細心,土豆絲一定要切得根根一樣細,所以練就了嫻熟的刀法,現(xiàn)在的我切土豆絲只用菜刀。精讀《哈利·波特》可能也是這樣,文本一定要理解到字字透徹,所以練就了火眼金睛,現(xiàn)在的我很容易就能辨別出大家會有哪些疑惑,哪里需要講解,然后在錄視頻時提前幫大家掃清閱讀障礙。

雖然離學貫中西依舊長路漫漫,也無法用一套滿漢全席技驚四座,但在有限的當下,我愿意認真對待面前的這顆土豆,用好手里的這把菜刀,盡全力,用真心,做出屬于自己的那道 “哈利·波特土豆絲”分享給你,在一個速食主義的時代,讓你也品嘗到手工制作的獨特美味和豐厚營養(yǎng),希望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