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專業(yè)考研復習規(guī)劃及經(jīng)驗指導
個人簡歷:本人雙非二本,一戰(zhàn)上岸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初試政治、英語一和專業(yè)課713歷史綜合(中外通史)
一.關于擇校和定專業(yè)
1.對自己的實力有把握的同學可以盡量報雙一流大學,畢竟越好的學校在師資、生源、環(huán)境等等都相對來說更好一點,也會督促自己向身邊優(yōu)秀的同學學習,激勵自己主動爭取更高的平臺。
2.多方面搜集考研信息,因為每年都會有些學校故意壓分來保證自己接受更好的調劑生源,有的學校甚至會把你的分數(shù)壓到國家線以下,到最后自己不僅沒有考上自己心儀的一志愿學校,而且連調劑的機會都沒有。有的時候往往選擇會大于努力,所以自己一定要好好挑選一志愿學校。在最開始的時候可以選兩三個學校,向上岸的學長學姐多打聽一下這個學校的考研情況和閱卷情況,看它是否壓分,是否歧視雙非學生,是否歧視跨專業(yè)考生……這些問題很重要,可能會直接關乎自己最后的考研結果。
3.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校和專業(yè)??鐚I(yè)對于一些學生來說難度可能會很大,基本上就是學一門新的學科,畢竟大學三年學跟沒學基礎是不一樣的,但有些人本身就不喜歡自己的大學專業(yè),對某個專業(yè)可能有極大的興趣,這種強烈的興趣可以促使你在跨專業(yè)的情況下也能堅持下來并取得不錯的成績,這個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專業(yè)情況慎重考慮。專業(yè)確定好之后就可以考慮目標院校了,目前歷史學考研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自命題,一種是313統(tǒng)考。自命題也會有一通(中國通使或者世界通史)和兩通(中外通史)之分。自命題學?,F(xiàn)在基本上都是雙一流學校,比如四川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暨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等。自命題的考查方式和313統(tǒng)考有很大的不同,通過真題我們就可以看出自命題主要有三種或四種命題方式,包括名詞解釋、簡答(或是材料分析)、論述,313統(tǒng)考一般是選擇題、材料分析、論述,其實最大的不同就是第一種題型,有的人對自己做選擇題沒有把握,有的人可能不喜歡名詞解釋這種題型,所以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做題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題型。選擇好題型后再選學校就比較容易了,比如覺得自己更喜歡自命題的話能選的學校其實就那么多,有的學校雖然考一通,但它的命題可能比較深,會考一些學術前沿的知識,像南開大學、北京大學,如果自己經(jīng)常關注一些學術前沿的論文、書籍等,可以報考這些自命題一通學校,否則在復習的過程中很難把握出題規(guī)律;有的學校是考兩通,范圍很廣,但考察的知識點相對來說更淺顯一點,比如北師大,極少考學術前沿的知識。
4.歷史學考研有專碩和學碩之分。專碩適用于讀完研就想工作的同學,偏實踐,畢業(yè)后可以直接到初高中當歷史老師的這種。學碩適用于想研究史學問題的同學,將來可以繼續(xù)讀博,從事學術研究。
二、初試經(jīng)驗
1.政治
政治我是從五月開始的,前期主要是進行基礎知識方面的積累,一直到九月份開學之前,我將基礎知識完整的看完了一遍。在這期間,我一般是看完一章做這一章對應的練習題,可以有效的幫我消化基礎知識,因為政治有很多細小零碎的考點,做題能幫我們在無形中記住這些小考點。政治真正拉開分數(shù)的其實就是選擇題,所以前期一定要把基礎知識掌握好。沖刺階段,尤其是十一月、十二月,就可以背誦分析題了,分析題的答案一定要多背幾遍,這樣到考場上才能奮筆疾書。
2.英語
英語是特別重要的一門公共課,它不像政治那樣可以臨陣磨槍,英語需要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我考的是英語一,相對于英語二來說更難一些,尤其今年英語一簡直難出新高度,很多人因為英語沒過線而與夢想院校失之交臂,所以英語的學習一定要重視起來。英語的基礎肯定是單詞,在考研期間,我每天都會拿出一定的時間背誦單詞,十月份之前一直是每天一小時,十月份之后稍微有所縮短,只有單詞積累的好,才能讀懂閱讀,拿到高分。除了單詞外,真題對我們也是非常重要的,六月份之后,我覺得自身有了一定的單詞積累后,我開始做真題,第一遍做真題一定要細做,控制好每篇所用時間,對完答案后認真分析自己出錯的地方,做好標記以便后面復習。得閱讀者得天下,一定要重視閱讀!
3.專業(yè)課
我的專業(yè)課是713歷史綜合,即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內(nèi)容很多。題型主要是名詞解釋、材料分析和論述題。用的教材是北師大九本,其好處是內(nèi)容淺顯易懂,排版簡潔,比傳統(tǒng)的統(tǒng)考十一本更容易理解。用到的教輔書是長孫博名詞解釋和論述四件套。此外還用到真題、地圖冊、思維導圖等等。
在六月底之前,我一直在看教材和研究真題,一邊看課本一邊做思維導圖,理清知識脈絡,記憶簡單的知識點,方便后期背誦,教材第一遍看的時候就是當歷史小說故事看,能夠知道簡單的歷史事件即可,第二遍開始認真仔細的看,同時一邊看教材,一邊看教輔書,每看完一章對應著看教輔書,這樣可以加深對一些知識點的印象,第三遍也是快看,目的是增加自己對知識點的熟悉程度。另外,自己對真題的研究貫穿整個考研備考的,真題看得越多,越能把握它的命題思路,所以我平時沒事的時候就看真題,找其中的出題規(guī)律。
七月我開始正式背誦,先背長孫博的名詞解釋,到九月份開始之前把世界史和中國史的名詞解釋都背了一遍,九月份開學后開始背長孫博的論述,論述題太多,所以我根據(jù)真題的命題規(guī)律自己做了一些刪減,大概到十月中旬我結束了論述題的第一遍背誦。名詞解釋和論述全部背完一遍后開始進行第二遍的背誦,第一遍和第二遍的背誦過程很痛苦,因為其中有些比較難的知識點根本不理解,只能死記硬背,而且背了就忘,整個人都很焦慮。但我并沒有放棄,第一、二遍結束后我開始進行第三遍的背誦,第三遍背誦期間我感覺到和之前很不一樣,一些比較難理解的知識點我竟然能明白了,而且背誦速度也提上來了,這一遍比之前的兩遍速度要快很多,第三遍背完后,就到?jīng)_刺階段了,這時候政治大題也需要背,還要進行各種考前模擬,所以能留給專業(yè)課的背誦時間肯定不如之前多。但是背完第三遍再去背第四遍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一些題基本上都能印到腦子里了,所以這時候我會對著目錄背,只要看到題目我直接能想起來的題我都一帶而過,重點放到那些自己不是很熟悉的題身上。第五遍開始后基本就還有三四天要考試了,這時候我會把三分之一的背誦時間留給政治,把三分之二的背誦時間留給專業(yè)課,第五遍專業(yè)課主要是背一些中高頻考點,那些低頻考點就沒怎么背。
另外,在這里提示一點,專業(yè)課背誦一定要抓住關鍵詞,不需要把教輔書完全背下來,自己要會適當刪減不是特別重要的點,牢牢把握住閱卷的采分點,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新祥旭考研原創(chuàng),未經(jīng)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