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文學”盛行,年輕人到底該怎么好好生活?
最近“孔乙己文學”引發(fā)熱議,孔乙己是魯迅筆下一個迂腐的讀書人,生活窮困潦倒,身無分文,但依舊不愿意脫下身上的長衫,只為證明自己有別于干苦力的“短衣幫”。
很多網(wǎng)友紛紛留下“學歷不僅是敲門磚,也是我下不了的高臺,更是孔乙己身上脫不下的長衫”等自比“孔乙己”的評論。
這般無奈的自我調(diào)侃真實甚至略帶殘忍地揭露了年輕人面對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讀了大學卻找不到心儀工作又不愿向下兼容的尷尬處境。
“孔乙己文學”的爆火讓我聯(lián)想到最近同樣爆火的“雍和宮燒香”,這屆年輕人好像很流行去拜佛,有人評論到“去寺廟拜佛像是去了一趟三里屯,朝拜的年輕人還一個比一個虔誠?!彪y怪會有網(wǎng)友戲稱:“那一爐爐香灰盛放的都是年輕人的焦慮。”?
這背后也是當代年輕人面對無處不在的壓力和難以把控的人生卻找不到情緒出口的現(xiàn)狀,在雍和宮度過平和的幾個小時仿佛成了迷茫生活的解藥。
不可否認,這種生活的無力感并不都是源自“孔乙己”般地自視清高,很多時候就算自己想要脫去“長衫”,但世俗的要求、家人的期盼等讓我們不得不顧及。我們試圖在社會的要求、自我的要求和父母的要求中尋求一個心安的平衡,但這遠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可是,面對“孔乙己式”的困境我們是無法永遠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狂歡”的,每個人都要回到現(xiàn)實世界,而雍和宮也不是真正的避世之所,平靜和安寧不會從天而降,我們得通過努力才能獲得。
也許每一個人在面對失敗和困境時,內(nèi)心都有一個“孔乙己”的聲音在叫囂著不甘,甚至想要逃避,可是困境不會因此消失,焦慮和痛苦卻會隨之而來,回避只會讓焦慮得以延續(xù)甚至愈演愈烈。
孔乙己的悲劇一定離不開當時的社會制度,但無論環(huán)境如何,人生海海,沒有一個人是可以脫離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關系而存在的,所以孔乙己最大的困境來自內(nèi)心的失調(diào),認知與行為之間的差距把他困在一件破舊的長衫下。
陷入“孔乙己式”的困境或許是無解的,但請相信,只要你愿意踏出去,生活一定是有解的。
好心情健康為你準備了一份焦慮自救指南,希望我們都可以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下找到自己的精神解脫之法:
1、接受焦慮,不要害怕
首先要知道焦慮情緒的產(chǎn)生是為了保護我們,是從遠古時期就存在的,人類為了能夠及時地應對危險而在基因中保留下來的機制。
當焦慮來臨的時候不要害怕,要允許它的存在,適當?shù)慕箲]情緒可以幫助我們保持活力、及時解決那些即將出現(xiàn),但“能夠”被改變的不好的事情,毋庸置疑,這是一件好事。
2、拆解目標,逐個擊破
當你被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難絆住了腳步,可以先停一下,給自己一點時間,盡可能詳細地梳理清楚擺在面前的所有難題。
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去嘗試解決,再以此類推,要緩慢、穩(wěn)健地改變,每走一點都是了不起的進步。
要記得在克服每一個小困難之后給自己獎勵,即使失敗了也要對自己寬容一點,但千萬別放棄。
3、培養(yǎng)延遲滿足的能力,拒絕一味地追求及時快感
進行多巴胺戒斷訓練,嘗試一天不去碰那些會帶來及時滿足的東西,比如不吃垃圾食品、不刷短視頻等。沉下心去堅持做一件事,比如長跑、讀書,過程雖痛苦,但過后身體會分泌內(nèi)啡肽。多巴胺和內(nèi)啡肽是人體內(nèi)的兩種激素,都能夠提供快樂,但兩者的運行機制是不同的。
多巴胺是一種獎勵機制,當你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它就會分泌,是一種即時滿足,但這種快樂一旦停下來就會令我們焦慮不安,身心俱疲。
內(nèi)啡肽是一種補償機制,它的分泌是吝嗇的,是一種延遲滿足,它給我們帶來的是成就感和內(nèi)心的寧靜。
4、放平心態(tài)不是擺爛
要學會去接納生活本來的樣子,它會給你意外的禮物也會給你當頭棒喝,對于生活的反復無常你要對自己真誠并且不斷嘗試,也要做好準備面對有可能的事與愿違??鞓泛托腋J悄闩S護的平靜生活下的副產(chǎn)品,盡人事才能聽天命。
最后想借用羅翔老師的一段話“請你務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萬次,毫不猶豫地拯救自己于這世間水火?!毕M恳粋€人都能找到自己生活的解藥,勇敢前行。
你又是怎么看待“孔乙己文學”的盛行呢,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
(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