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鬼谷說龍獸爭霸五(鳥類起源)
錯誤一:故事開端時間錯誤。鬼谷把故事的開端定在晚侏羅紀,但是近鳥類的擅攀鳥龍科是從中侏羅紀開始的。擅攀鳥龍科的耀龍、擅攀鳥龍出土于道虎溝層,維基搜Tiaojishan Formation,會有Daohugou bed(道虎溝層)時間的介紹以及引用的論文名字。順帶一提中晚侏羅紀分界線是1.635億年前。

?
?
?

?錯誤二:把恐龍的鐵頭功提前到侏羅紀晚期。圖上右邊的是費爾干納頭龍,它生存于中晚侏羅紀之交,在中文少兒恐龍書里常以最古老的腫頭龍的身份登場。但這貨只發(fā)現(xiàn)了牙齒,2005年命名,2006年就被其它學者認為是疑名且不屬于腫頭龍類,之后就沒人關注了。它是侏羅紀唯一疑似腫頭龍類的恐龍,所以此時恐龍是否演化出”頭鐵”并無化石證據(jù),連個頭蓋骨都沒發(fā)現(xiàn)呢。維基搜Ferganocephale可找到資料和引用的論文名。

錯誤三:直到晚侏羅紀的所有非手盜龍類恐龍,都只會堆疊面板屬性。

反例:侏羅紀的難逃泥潭龍。泥潭龍的食性非常特殊,小時候長有牙齒,是肉食性的,長大后牙齒就掉光了,變成植食或雜食。這項能力在恐龍中可謂獨樹一幟,且和堆面板屬性八竿子打不著。而且,這種恐龍離手盜龍類關系很遠,屬于角鼻龍下目的輕巧龍亞科。其實還有很多非手盜龍類的屬性都點在了“面板屬性外”,比如雙冠龍的冠、角鼻龍的角,實在是太多了。維基搜Limusaurus可找到泥潭龍資料和引用的論文名。


錯誤四:非手盜龍類的羽毛很務實,而手盜龍類的羽毛有色彩斑斕的花紋。


現(xiàn)實是,目前的非手盜龍類復原羽毛顏色的只有中華龍鳥:

顯然,中華龍鳥的羽毛也有色彩斑斕的花紋。反而手盜龍類里的一些恐龍羽毛很務實,一點花紋沒有,比如小盜龍:

目前測了羽毛顏色的恐龍(除短尾鳥類)有:中華龍鳥、小盜龍、近鳥龍、始祖鳥、彩虹龍。還有倆測了皮膚顏色:鸚鵡嘴龍、北方盾龍。也就是說,現(xiàn)在恐龍顏色數(shù)據(jù)是很少的,大部分恐龍顏色都是畫師腦補的,鬼谷不該把畫師想象的振元龍和曉廷龍當作羽毛顏色證據(jù)來科普,也不該妄下定論只有手盜龍類羽毛才斑斕。資料出處較多,可在維基上搜各個物種,還可看看江氏小盜龍的《古生物學家告訴你恐龍到底是什么顏色的?》。
?錯誤五:長臂混元龍配圖錯誤,圖上的是奇翼龍。

錯誤六:把靠羽毛上天的恐龍分成小盜龍的四翼派和曙光鳥的兩翼派。


實際上,系統(tǒng)發(fā)育研究表明曙光鳥Aurornis屬于近鳥龍科Anchiornithidae(或近鳥龍亞科),近鳥龍科也是四翼派,它們和小盜龍類很可能是各自獨立演化出四翼滑翔的。上面那只四翼的曉廷龍也屬于近鳥龍科。當然,之前近鳥龍科的成員分類混亂,但從2017年開始近鳥龍科的有效性已經(jīng)被廣泛接受。維基上搜Anchiornithidae可找到資料和引用論文名。


?

錯誤七、手盜龍類縮小體型。?
實際上手盜龍類的祖先體型本就不大,手盜龍形態(tài)類的虛骨龍、嗜鳥龍都是2m左右。而手盜龍類中有些類群個頭卻很大,比如“亞洲三奇葩”之一的鐮刀龍,身長9m。

錯誤八、羽毛的完善從手盜龍類開始。
實際上手盜龍類的原始類群阿瓦拉慈龍超科、鐮刀龍下目羽毛并沒有多大變化,從廓羽盜龍類才開始大躍進,也就是從下圖的竊蛋龍下目Oviraptorosauria開始。下圖從暴龍超科Tyrannosauroidea到鐮刀龍下目Therizinosauria的羽毛形態(tài)都是2?1/3/4/5,從竊蛋龍下目才開始有7、8型羽毛。

鳥類我了解得不多,視頻后半段和鳥相關的我就不挑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