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維持的巨熊之拳——俄羅斯2019年洲際核導彈盤點

曾幾何時,各自擁有數(shù)萬枚核武器的美蘇在冷戰(zhàn)時都是世界的夢魘。而隨著核武器限制條約簽訂,以及蘇聯(lián)解體,雙方大部分核武器已經拆卸,其余的也大部分刀槍入庫。美國洲際導彈結構非常簡單,只有288枚UGM-133三叉戟2(每個4彈頭)和450枚民兵3,合計現(xiàn)役約1500核彈頭,外加3000枚w76封存彈頭和一些巡航導彈核彈頭(w80為主)和自由落體核彈頭(B61),合計約6000枚;他的對手俄羅斯總量和美國差不多,現(xiàn)役也差不多,現(xiàn)在就讓我們盤點一下俄羅斯現(xiàn)役核彈頭。
資料來源:
Russian nuclear forces, 2019
Hans M. Kristensen & Matt Korda
Pages 73-84 | Published online: 04 Mar 2019(有補充)
根據這篇美國報告,俄羅斯目前現(xiàn)役約1600戰(zhàn)略核彈頭,庫存1070戰(zhàn)略彈頭,約520個發(fā)射載體(導彈),其中約400枚陸基導彈,117枚潛射導彈。
編制組織上,俄羅斯現(xiàn)有三個戰(zhàn)略火箭集團軍,下轄11個導彈師,共有39個團。持有約400枚陸基彈道導彈。

撒旦: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1988年服役的R-36M2迄今為止仍然是俄羅斯戰(zhàn)略火箭的中堅力量,2018年尚有40枚,每個攜帶10個分導彈頭。由于該導彈為烏克蘭“南方設計局”設計,在2014年后徹底俄烏決裂,因此俄羅斯不再能夠獲取后期維護。加之這批導彈最后生產于1988年,早已超過蘇聯(lián)設計的15年壽命,因此2018起開始逐步換成RS-28薩爾馬特。兩者整體性能差異不大,基本上會一比一替換,維持400枚彈頭投射能力。


老驥伏櫪的匕首:UR-100N(SS-19)
UR-100N是切落梅設計局的產品,1980服役至今,曾經是蘇聯(lián)最多的洲際彈道導彈。該導彈目前使用中已經僅存10枚,攜帶60枚彈頭,由于狀況不佳,目前基本會被RS-24亞爾斯替換,由于亞爾斯只能攜帶3彈頭,故實際上會增加20枚亞爾斯導彈,使用改造后的UR-100N發(fā)射井發(fā)射。目前剩余的導彈開始被用于改裝高超音速實驗平臺。

RS-12(SS-25)老邁之楊
從1985服役至今,一度年輕力壯的白楊導彈也成了垂垂老矣的老者。白楊和后來的白楊M在車輛上最大的區(qū)別就是他是7排輪子。這批導彈是最早的采用復合材料外殼的洲際導彈,使用單彈頭,射程8000公里,已經不耐使用,最后62枚將在2020退役。
病樹前頭萬木春:重獲新生的RS-12M2白楊M型
白楊M對比白楊就好比中國東風31A對比東風31一樣,是后者脫胎換骨的改進型。它增加了一級火箭(因此發(fā)射車加長了),射程約11000公里,末端速度更快,突防能力更強。目前持有78枚,其中60用改裝的UR-100N或上一代白楊的發(fā)射井,18枚機動發(fā)射。
重生之子——RS-24亞爾斯導彈
亞爾斯導彈和白楊M發(fā)射車是一樣的,因此外觀很難判斷他是亞爾斯還是白楊M,他和白楊M區(qū)別就像東風31AG對比31A。彈頭攜帶能力增加到3彈頭,性能大大增加。目前俄羅斯持有111枚亞爾斯導彈,99枚機動發(fā)射,12枚裝在UR-100N發(fā)射井,未來基本上會替代所有陳舊的UR-100N和RS-12白楊。
上述導彈一共318枚(美國2018估計),攜帶1152枚彈頭??紤]到2020將近,基本上亞爾斯和薩爾馬特比例會進一步增加,蘇聯(lián)舊導彈將不足10%,基本上現(xiàn)代化。

截至2019年,俄羅斯共現(xiàn)役1艘667BDR(德爾塔3),6艘667BDRM(德爾塔4,實際上一共有7艘德爾塔4,但1艘改成科研船,故核威懾只剩下6艘),3艘955北風之神。
667BDR型原本應該在2010年前退役,畢竟最后一艘也是1980年服役的了。但由于莫斯科熱工設計的布拉瓦導彈(原型為白楊M)研發(fā)周期嚴重滯后,俄羅斯被迫從列入退役的德爾塔3中緊急修復2艘繼續(xù)執(zhí)勤,撐到了2018年布拉瓦導彈服役后,這些“活死人”終于可以安息了。目前667bdr只有R-29導彈,每個攜帶3彈頭,射程8000公里,最后16枚隨這艘潛艇在兩三年內退役。
目前俄羅斯現(xiàn)役持有最多,維護水平最高的核潛艇仍然是1984年服役至今的667bdrm型核潛艇,所有的核潛艇在2007年起換裝R-29RMU2導彈,該導彈由馬可耶夫設計局開發(fā),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液體潛射彈道導彈(使用液體燃料潛射導彈僅蘇聯(lián)/俄羅斯一國),每個攜帶6個彈頭,15米長,35噸,射程10000公里,如此高運載比得益于他使用的高壓補燃常溫燃料液體火箭發(fā)動機,達到了51噸法國M51型固體燃料導彈的性能。
大器晚成的新星——RSM-56布拉瓦導彈
蘇聯(lián)解體后,臺風級潛艇和R39導彈被認為維護成本太高而于2005年退役。因此從1997年俄羅斯決定以未建成的阿庫拉級核潛艇改裝北風之神級核潛艇開始,俄羅斯就委托研發(fā)了白楊,亞爾斯的莫斯科熱工所開發(fā)基于白楊M的潛射導彈。由于北風之神級核潛艇推進緩慢,布拉瓦導彈一開始是在TK-208號潛艇(臺風級一號艦,因故障太多而在1983列入預備役,因此2005年反而因剩余壽命最多而得以修復作為實驗平臺)試射,2011年在北風之神艇彈配合成功。但由于蘇聯(lián)解體后配套廠商大量減少,布拉瓦導彈可靠性起起伏伏,2014年因設備故障又連續(xù)失敗,直到2018年才獲得合格證正式隨955型潛艇替代“活死人”667BDR進入服役,此時中國094A都出來了。。。。不論如何,目前布拉瓦導彈已經成功值班,3艘潛艇攜帶48枚導彈,彈頭3-6枚彈頭可選(因為在巴倫支海和鄂霍次克海執(zhí)勤的俄羅斯核潛艇通過北極航線,只需要8000公里即可覆蓋美國全境,而南海的中國094型則需要13000公里才能覆蓋美國,因此巨浪2彈頭比較少)。
未來,隨著955M型核潛艇服役,老朽的667系列終于可以入土為安了。最遲到2027年,所有前蘇聯(lián)的核潛艇都會退役,那時候就是布拉瓦導彈和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的天下了。
題外話:大家可以把2015年閱兵和2019年閱兵的國內東風21C以上導彈加起來,然后和俄羅斯現(xiàn)役的導彈對比,你會發(fā)現(xiàn)很有意思的結論/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