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造車,從來都不是夢
自從物聯網時代的愈發(fā)深入,人與信息的交互進一步加深,其中智能汽車作為能夠建立起完整的軟性生態(tài)的第一入口,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從燃油車到新能源汽車的變革,成為汽車行業(yè)發(fā)展的主流思路。
2020年11月2日國務院印發(fā)了《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21-2035年)》,規(guī)劃中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售量達到汽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又一次鼓勵市場發(fā)展新能源汽車。
而放眼全球的新能源汽車勢力中,國外的特斯拉風頭正盛,而國內的蔚來、理想、小鵬也發(fā)力追趕,在新能源市場波濤洶涌之際,恒馳于昨日揭開冬季測試新篇章,也將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又一招牌角色。
冬測已至,量產還會遠嗎??
“我宣布,恒馳汽車冬季測試開始!”

在氣溫零下35度的嚴酷環(huán)境下,許家印一聲宣言拉開了這次冬測的序幕。2月3日,恒馳汽車冬季測試在中汽研牙克石測試基地正式啟動,10輛恒馳汽車在極寒天氣和復雜冰雪路況下展現出強勁性能,完成一項項令人振奮的項目指標,這對于恒大造車人來說,正是新春佳節(jié)最好的禮物。

許家印如此重視造車事業(yè),一方面是其造車強國的夙愿,另一方面也是用實際行動,破除外界一些對于恒大造車不看好的偏見。
也正是許家印屢屢親赴造車第一線,給了更多恒大造車人向前邁步的勇氣與動力,充分彰顯了恒大造車的堅定決心與信心。
我國是汽車大國,新能源汽車的時代斷然不能只依靠國外進口,必須有更多的國內自主造車勢力站出來,打造更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生產鏈路,實現我國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要達到20%,2035年純電汽車要成為市場主流的目標。
如今恒大冬測順利啟動,恒馳汽車圓滿完成目前所有的測試任務,是恒大造車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邁步,更是恒大造車量產的準備。
目前,按照工業(yè)4.0標準打造的恒馳上海、廣州兩大基地已啟動試生產,各項技術準備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恒馳汽車陸續(xù)實現量產已指日可待。
技術力賦能生產力,恒大電池研發(fā)遠超預期
在這次冬測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在嚴寒的環(huán)境下,恒馳汽車已然保持著強大的性能動力,這表明了恒馳汽車在電池技術方面的又一次邁步,即使在零下35度的嚴酷環(huán)境中,已然出色運行。
據介紹,此次冬測是為全面檢驗恒馳在極寒環(huán)境下的可靠性、安全性、穩(wěn)定性和舒適性。這個為期三周的測試,項目包括整車動力性能冬季標定、三電性能冬季測試、電池熱管理系統冬季標定、車身穩(wěn)定控制系統冬季標定、底盤冬季測試、整車環(huán)境適應性及可靠性測試和電子電器冬季測試等。

并且此前恒馳已經在德國、瑞典、奧地利進行了底盤行駛動力學、制動性能、轉向性能、動力性能、高壓架構及安全、電池包熱失控防護、智能座艙模擬仿真、自動駕駛虛擬驗證等一系列技術測試,實驗表明恒大汽車自主研發(fā)的動力電池已達到世界領先技術水平,并計劃在今年下半年量產。
正如凱文·凱利在《科技想要什么》一書中所說的那般:技術,是人的“第二肌膚”,一直是,將來也是。
一直以來,對于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就是優(yōu)先級最高的發(fā)展方向,國內的新能源造車要邁過電池技術的門檻,需要找到實質性的突破。
恒馳此次冬測將核心放在電池上,正是看準了這種市場剛需,以電池技術突破的核心為矛,去打造更健康、更先進的造車生態(tài)。而恒馳汽車在電池領域的再次突破背后,正是團隊對于造車事業(yè)腳踏實地,一步一個技術力腳印的有力體現。

這種將造車事業(yè)回歸技術深耕的做法,也將為恒大造車支持者們帶來更多的信心,在冬測一項又一項測試項目的圓滿完成下,在一輛輛恒馳汽車奔馳在雪地的蓬勃身姿下,市場會給予開拓者們最好的回答。
受恒馳啟動冬季測試利好刺激,2月4日,恒大汽車(0708.HK)大幅高開15%,報53.3港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這就是市場與用戶對企業(yè)踏踏實實做技術的最直觀反饋,這種腳踏實地的技術力深耕正是用戶與市場最看重的地方。?
如今伴隨著冬測的開始,恒馳汽車全面量產再近一步,磨拳搽掌的恒大造車人給今年的新春帶來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美好祝福,在這個冬日升起國產汽車的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