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使兒科主任李輝:嚴謹與親切,平凡人生見證不平凡故事
在當今這個喧囂、浮華的社會,很多人往往更看重金錢和利益。面對這些誘惑,兒科名醫(yī)李輝始終有一顆清醒的頭腦。盡管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但那些并沒有成為她驕傲的資本,反而變成了她繼續(xù)前進的動力!她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對于患者,她一視同仁,對于送禮的,她更是堅決拒絕!有些家長因為對兒童疑難?。ㄈ缍鄤影Y、抽動癥、腦癱等)治療不了解,常常會對她發(fā)一些無名火,她并沒有擺專家的架子,反而是耐下心來和患者慢慢解釋,正是通過這一點一滴,她贏得了廣大患者的尊重和愛戴。
她不善言辭,卻在患者心中樹立了親和沉穩(wěn)醫(yī)德高尚的良好形象;她工作默默無聞,卻將自己的一片真心獻給患者,一心一意為患者著想。在北京天使兒童醫(yī)院行醫(yī)過程中,她憑著對醫(yī)學事業(yè)的追求和對廣大患者的愛心,刻苦鉆研、努力探索、虛心求教,掌握了對兒童疑難病的治療,在家長心目中贏得了極高的聲望。
樂于奉獻,全心全意投入治病救人事業(yè)
自從踏入北京天使兒童醫(yī)院那一刻起,李輝主任就夢想:全心全意投入治病救人事業(yè),學成精湛的醫(yī)術,成為一位受患者歡迎的好醫(yī)生。現(xiàn)在,她成為一名兒科醫(yī)生近三十年,靠著自己高超的醫(yī)術和赤誠的醫(yī)心,贏得了無數(shù)患者的喜歡和愛戴。

她常說:“醫(yī)生舍苦盡,病人則甘來,沒有奉獻精神的人當不成好醫(yī)生。 每當患者感謝她的時候,她總是這樣說:“這是我應該做的,作為一名醫(yī)生,你帶孩子來找我看病,是對我們醫(yī)院、對我的信任。

之前,李輝主任接診了一位11歲的小凱,患有抽動癥已有三年,在面診中,孩子還是控制不住的擠眼睛、扭脖子、抖肩....十分讓人心疼,家長帶著孩子在濟南的醫(yī)院治療過半年的時間,并未有改善。千里迢迢的來院找到李輝主任,李主任仔細查看孩子的檢測報告,為家長分析病情,但是孩子情緒極度不穩(wěn),高度緊張敏感,李輝主任放心不下這個病人,便陪著家屬和孩子進行情感開導,并在之后加班加點為這位患者制定了最佳治療方案,讓孩子能早日擺脫這個病。
在李輝主任的悉心治療和關懷下,小凱的抽動癥狀也消失了,做作業(yè)的速度也變快了,情緒越來越穩(wěn)定。近日,小凱的媽媽電話告知孩子的抽動癥康復后沒有再復發(fā),李輝主任很開心,她說,“看到孩子病好了,家長的精神壓力也減輕了,我就覺得自己的價值又一次得到實現(xiàn)。我能夠滿足他們(患者)的需要,我的人生就是有意義的?!?/p>
嚴謹與親切,平凡人生見證不平凡故事
醫(yī)生和其他職業(yè)一樣,都是平凡的。然而,如果能將這平凡的職業(yè)做的不平凡,那就是李輝主任憑借其獨特的治療方式和三十年來的臨床經驗,靜心坐在診斷室里,默默的為患者解除病痛。在李輝主任的腦海里,沒有“應該是”、“大概”、“差不多”這些詞語。她給人的感覺就是嚴謹。在對患者診斷的過程中,她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每個問題她都必須問的清清楚楚。她曾經說過:既然是我的患者,我就要對他們負責。

可是,在患者家屬及患者眼中,她又是親切、平易近人。很多患者家長都說,與李輝主任交流就像是在和朋友談話一樣。這無形中拉近了患者與醫(yī)生的距離,更有利于醫(yī)生的診斷以及患者的康復。有些患者家屬對治療存在擔心和疑慮,李輝主任會和他們交談,幫助患者緩解壓力,樹立治療的信心。
急病人所急,病人的安危高于一切
處處為病人著想的李輝,有時遇到年齡小、病情嚴重的孩子,她總是抽時間來到病床旁,時時刻刻在線了解孩子的情況,為方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為了照顧好患者,讓孩子能夠盡快出院,她甚至在節(jié)假日都不能休息,為病人積極進行治療和心理輔導。
然而她的家人卻因為她工作繁忙,很多時候都不能團聚。醫(yī)生是個無法計較工作時間、工作報酬的奉獻職業(yè),作為一個醫(yī)務人員就意味著奉獻,作為一位女醫(yī)生她更是將孩子和家庭丟到了一邊。她的作息時間完全是根據(jù)病人的病情需要,沒有8小時限制,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

李輝主任從事兒科臨床工作近30年,曾先后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上海仁濟醫(yī)院進修。熱愛兒科事業(yè),關注兒童身心健康,主張預防為主,治療為輔;注重科普教育,對家長的科普教育是每天行醫(yī)的一部分。對兒童疑難病的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獨到的治療方法,深受廣大患兒家長的好評,是家長信任孩子喜歡的專家。擅長診治:擅長兒童孤獨癥、多動癥、語言發(fā)育遲緩、抽動癥、矮小癥、遺尿癥、性早熟、肥胖癥的治療,尤其在兒童身高管理有豐富的成功經驗。
結束語:從穿上白大衣的第一天起,她就告誡自己一定要克服好高鶩遠的弱點,抓好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從簡單事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多聽:查房、會診和講座,多看:病歷、文獻和操作做起,這其中有無數(shù)的經驗和教訓,她從中學到了老一輩專家看問題、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和方法。為了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她多次外出進修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她在臨床工作中對兒童疑難病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為兒科醫(yī)療事業(yè),為北京天使兒童醫(yī)院的發(fā)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