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的項目,WZ-111重型坦克
在上個世紀50年代,我國在蘇聯(lián)的幫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坦克工廠,開始了自己生產坦克。50年代中期到末尾,在蘇聯(lián)授權下研發(fā)了我們的5對輪版本,既59式坦克,雖說我國當時也有重型坦克,但是情況最好的時候也只有200來輛IS-2重型坦克,面對我國廣大的面積上,這些重型坦克可以說是幾乎為零,因此,我國在60年代開始對裝甲部隊進行革新,計劃給部隊一次性列裝三款不同的坦克。輕型,主戰(zhàn),和重型。

當時我國的工程師都沒有新產品。以及合適的方案,在現(xiàn)有蘇聯(lián)的IS-3重型坦克的圖紙影響下,同時也稍微借鑒了IS-2的一些特點,開始了WZ111的研發(fā)項目,但是我國沒有整體利用IS-3坦克上面的布局,根據(jù)新的要求該改變整體坦克的細節(jié),新的武器與設備,這樣一來也影響到了坦克的外觀,但同時外表上還有點-3和T10坦克的味道,在當時的技術上,外表的部分裝甲有一些相似之處,比如首上裝甲有類似-3的外觀。



在裝甲設計方面整體為鑄造裝甲焊接而成,正面為一個“箭頭鼻子”裝甲最厚處可以達到200毫米,整體的裝甲厚度在230-60毫米。

在火力方面WZ111的火炮為122毫米線膛炮,火力上并非從零開始研發(fā),WZ111的火炮根據(jù)D25T坦克炮進一步發(fā)展而來,并添加了一些裝置,輔助武器上為一挺56式14.5毫米大口徑重機槍,炮塔上還有一挺同軸機槍。

發(fā)動機方面位于坦克尾部,它是一個12氣缸柴油發(fā)動機,有資料顯示發(fā)動機的藍本根據(jù)蘇聯(lián)V11發(fā)動機復制型號,發(fā)動機總功率為520馬力,發(fā)動機一直是個詬病,這個設計為后來的WZ111的下馬有直接關系,影響非常大。

在懸掛方面,借鑒IS-2和3的設計,基本上沒啥變化,但是負重輪比它倆多出一個。負重輪為7個,每個負重輪上都有一個單獨的扭桿懸掛。

在預測的設計上,車體成員為四人,駕駛員位于車體前部中央,其余的都在炮塔內,炮手在炮的左側,用于操控炮塔的旋轉與俯仰角,有機械旋轉和手動操控,此外還有一個特殊裝置,當車長按下這個裝置時,炮塔的轉向會根據(jù)潛望鏡的方向一起轉動,為車長專用。

在1960年,WZ111的原型車被研發(fā)了出來,但卻沒有安裝炮塔,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梯形結構,在重量上與打算的炮塔設計相同,至于為什么沒有安裝炮塔,據(jù)說炮塔的尺寸過大,不允許正確的安裝在座圈內,從而不能變成一個整體,而且炮塔的設計太于靠前影響人體工程學。在底盤完成時,炮塔的設計還在研發(fā)階段,但即便如此,WZ111的整體性能要比IS-3差一些,航程上倒是不錯,可以克服150公里的越野地形,但令人無奈的是發(fā)動機的功率實在是太小了,在速度方面只有每小時35㎞,相比蘇聯(lián)的T10坦克的功率是幾乎是WZ111的兩倍,雖然在外表上有IS-3坦克的影子,但是我國當時的工藝上卻差一些,在裝甲強度上比預測的要小,盡管后來得到加強,但比預期的還是有些差距 。


在60年代中末期,WZ111坦克依舊沒有獲得更強大的發(fā)動機,以及舒適的人體工程學和車體結構的強度,結果,WZ111項目被迫關閉停止研發(fā)。在60年代,我國與老大哥那會鬧別扭,我方在繳獲蘇聯(lián)的T62坦克上發(fā)現(xiàn)了更好的東西,在借鑒了T62與59式坦克之后,從而誕生了新的產品:既69式坦克,相比主戰(zhàn)坦克,重型坦克已經不占據(jù)有優(yōu)勢了,主戰(zhàn)坦克,無疑是后來各個國家最好的選擇,而WZ111坦克的底盤在博物館安靜的休息,而它的研發(fā)是我國唯一一款自主研發(fā)的重型坦克,它的項目也成為了歷史,它代表著我國當時的艱苦奮斗,也代表著我們精益求精的精神,可惜的是,奈何我國當初實在是太困難了,如果我們當時有更好的工藝水平,WZ111的項目會做得更好。經過數(shù)十年我國老前輩的發(fā)展和不懈努力,才有今天強大的軍事力量,和世界一流的99A主戰(zhàn)坦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