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高分同志片來了!越南兩大型男主演,其中一位撞臉陳曉
“你向你的家人介紹你的愛人,怎么會有錯?”

“如果不能和這個人在一起,那就去找其他人,天涯何處無芳草?”

難以想象,這是從一位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口中說出的話。
盡管人事正被凈忘,但關于人倫情感的基本真理,依然深深植根在這位老人的意識深處,使她慈祥的面目,泛出溫暖的底色。
《再見,媽媽》
(《Th?a m? con ?i》,2019)

這部越南影片于2019年在越南公映,如今,中文字幕版也剛剛面世。
影片在豆瓣開分8.0,目前上漲至8.3,IMDb評分則為7.5。
看過的觀眾,大都不吝好評。




《再見,媽媽》的劇作,如同片中的親情與愛情,簡單、溫柔,深具一種真實的日常魅力。
身居美國并已取得美國國籍的越南青年阿棕,帶著同樣長居美國的越南男友阿文,回到故鄉(xiāng)。
全家族的人,都希望借此機會為阿棕安排終身大事,但阿棕的同性戀情,正在越南家鄉(xiāng)淳樸的風光人情中一絲一絲泄露。
進退維谷之際,阿棕意外發(fā)現母親身患糖尿病的事實。
陪在母親身邊,還是隨阿文遠赴美國?
阿棕在痛苦中面臨兩難抉擇。

《再見,媽媽》雖看似平淡,但其內在情感邏輯,實則相當緊密。
阿棕這種優(yōu)柔寡斷的性情,在片中多有伏筆。
如他曾向阿文講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在高高的蘆葦中躲過午休”,“每天和(堂弟)Khoi一起上學,保護對方免受大孩子欺負”(阿棕講述時,神情都是憂郁的)。
往事在阿棕的人生中刻下不可磨滅的故鄉(xiāng)印記,這些印記源自東方風土人情的含蓄、溫柔,并使他不愿以一種決絕的態(tài)度,去傷害家族中人對自己的情感期待。

這種植根于越南本土的性情,被阿棕帶到了美國。
所以,即使在美國自由、開放的情感環(huán)境中,阿棕、阿文這兩個越南人的相遇、相識、相戀,都如同阿文向奶奶陳敘這段感情時的語氣和夜色一般,那么自然,又那么含蓄、清淡、不事張揚。

這部電影的賞心悅目之處,并不僅在于主演顏值(阿棕飾演者Lanh Thanh在某些角度神似中國演員陳曉,另一位主演武田佳徽同樣英俊可愛)和風景,更在于,影片波瀾不驚的劇作之下,潛藏了太多可堪玩味的深意和細節(jié),是它們,共同構成《再見,媽媽》的東方同影魅力。

奧戴式情欲
任何一部愛情電影,都無法對情欲避而不談。
《再見,媽媽》同樣必須展現情欲,否則阿棕、阿文數年的戀情將徹底失真。

王家衛(wèi)《花樣年華》中身著旗袍的張曼玉
不同于法國阿布戴·柯西胥《阿黛爾的生活》、美國托德·海因斯《卡羅爾》、英國弗朗西斯·李《上帝之國》等同志電影通過完整、醒目的交歡畫面,用演員為藝術獻身的勇氣來詮釋愛的熾熱,東方導演在處理情欲時,大多含蓄。
即使如李安在好萊塢拍攝《斷背山》,片中恩尼斯、杰克這對情侶的熾熱足以燒毀他們的生活,但兩人的情欲,依然具有令人心驚膽戰(zhàn)的遮掩性。
要么,李安導演為他們選擇斷背山上的一個夜晚,用被子半遮半掩他們的身體,要么,就讓兩人久別重逢時,一人踩上另一人的腳背,表達想徹底進入對方的心情。

《斷背山》中的恩尼斯與杰克
畫面含蓄,內里的欲望力量和熱度,卻絲毫不減。
導演Trinh Dinh Le Minh在這部《再見,媽媽》中,則進一步降溫情欲的表面熱度,并同時用一種含蓄兼開放的表達,刻畫出兩位主角戀情的真實和清晰。
兩人的欲望,或許可稱之為“奧戴式情欲”。

阿文 武田征徽(越南) 飾
奧戴是越南的國服,它由上衣和褲子組成,上衣形似旗袍,卻在腰部開叉,可謂修身而迷人,《再見,媽媽》中,阿棕、阿文的情欲,克制,同時又通過“一語雙關”表達出一種性自由魅力。

如阿棕告訴阿文,家里的“床很硬,你應該不習慣”,阿文卻用手一路輕撫床沿,并敲擊竹席,說,“你說得對,是有點硬”;


又如兩人騎車至野外,席地而坐,討論起“阿棕”小名的由來,“這里的人把每個孩子叫做‘Cu’(棕色)”,阿文聽后卻打趣道,“但你的不是棕色的”。

為何影片會對情欲如此克制?
因為《再見,媽媽》是一部嚴格維持主體敘事尊嚴的電影,情欲只是愛情作為主題分支的證明,并不需要如上述那些歐美影片,強調愛情的直接性。
后面的劇情中,阿棕因阿文被辱而一改溫和性情,狠揍曾經親近的堂弟Khoi,同樣只是“情感為敘事服務”的證明,盡管這一情節(jié)如心臟跳動般有力。

認錯的柔情
這里的“認錯”,既指“認錯人”,也指“向人認錯”。
《再見,媽媽》盡管平淡,卻在劇情細節(jié)上,有一些動人巧思,具體體現,就在于“認錯”。
片中,“認錯人”的情形發(fā)生了三次,每一次都別具意味。
第一次,媽媽(紅桃 飾)認錯阿棕。
阿棕和阿文自機場回到老宅,阿文正在凝視客廳的神龕,從內廳出來的媽媽從背后抱住阿文,叫了一聲“兒子”,顯然,因為背影神似,她將阿文錯認成了阿棕。
這里的錯認,有兩層情感意義。

阿棕、阿文已同居數年,兩人彼此濡染,必在形貌、氣息、精神等各方面,產生相似之處,媽媽的錯認,側面證明兩人互相深愛的程度;
其次,媽媽直接從背后擁抱阿文(阿棕),而未得閑分辨面前男子的身份,這體現出媽媽對兒子的思念已綿密到不留任何縫隙。
所以,這一個“錯誤”的擁抱,實則牽連出兩種彼此對立又互相原諒、感化的深情——
子與子、母與子。
第二次“認錯人”,是患有老年癡呆的奶奶,直接將阿文整個人認成了阿棕。
奶奶熱情地擁抱阿文,并期望阿文陪伴自己入睡,對阿文傾訴這么多年對孫子的苦苦思念。
從母親的錯認到奶奶的錯認,阿文在這個越南之家的身份,由背面轉為正面,由一瞬轉為永久,其實也是在提示,“兒子的愛人”注定將逐漸融入這個家族的血脈之中,無論這個愛人的性別為何,或者故鄉(xiāng)的婚戀習俗是什么。
第三次“錯認”,在情節(jié)上更具編排意味。
阿棕被在偷偷摸摸環(huán)境中無法呼吸的阿文趕出浴室,于門廳臺階靜坐片刻之后,又回到浴室門口,向阿文傾訴。
他的傾訴,有兩個要點。
其一,表達對阿文的深情,并請求阿文的諒解,其二,告訴阿文自己已偶然發(fā)現媽媽患病的事實。
沒有誰,能對“自己愛人的母親患病”這件事無動于衷。
于是,觀眾知道,那扇仿佛在滲漏浴室水霧的木門必將打開了,在這種令人心悸的期待中,出現在浴室的,卻已由阿文變?yōu)閶寢尅?/p>
由此,觀眾心中剛剛被“開門”這一情節(jié)安撫的期待,便又再次升起,并比上一次更強烈。
同時知曉兩個“秘密”的媽媽(兒子帶回來的原來是愛人,而且兒子已經知道自己的患?。瑫鹤诱f什么?
這一次“錯認”,因含有阿棕請求阿文諒解的成分,所以,它同時也是一次“認錯”,阿棕向阿文認錯。
發(fā)生在浴室門內外的錯認和認錯,將劇情導向了下一次認錯,即阿棕因自己的性取向,向媽媽認錯。
這次認錯仿似無聲,只在觀眾心中留下一個無比柔情的動作:
阿棕蜷在故鄉(xiāng)夏日的竹席床上,手指一點一點伸向媽媽的腳,然后,他輕輕撫摸著媽媽的腳背。
這個動作是如此輕盈,又如此令人心碎,它就像陳哲藝導演《爸媽不在家》中,小孩子家樂剪下一縷菲傭的頭發(fā)并予以珍藏,用“戀物寄情”的方式,刻畫出一種跨越代際并小心翼翼的隱秘情感。
《再見,媽媽》中,阿棕撫摸媽媽的腳背
《爸媽不在家》中,家樂凝視菲傭的頭發(fā)
這是一種令人顫抖的愛,它深藏在每個人心中。
《再見,媽媽》中,這種溫柔俯拾即是。
如影片海報上這一幕,熟睡的奶奶拉著孫子(阿文)的肩膀,孫子正和自己的戀人(阿棕)在她夢境之外的現實中,有一個輕輕的吻。
這一場景本身已足夠溫柔,但在海報畫幅之外,也就是正片中,有一個更溫柔的細節(jié):
奶奶拉得有些用力,使阿文的橫條T恤有些被扯落了,但阿文卻全未在意,任由“扭曲”的T恤衫崩住自己年輕的身體,這既是因為這個靜謐的吻,也是因為奶奶的依戀。
這份因在意而呈現出的不在意,才是最溫柔之處。
由此,觀眾也更能理解兩人為何如此互相深愛。
《再見,媽媽》從頭至尾,都閃爍著這種在青春和老去中交織勾勒的柔情。
越南故事,亞洲情味
作為一部越南電影,《再見,媽媽》中自然有明顯的越南風情。
阿棕故鄉(xiāng)老宅的門庭格局,尤其是那些深綠色的門框、窗格,是比較典型的越南建筑風格,在最會釋放越南獨特熱帶氣息的名導陳英雄代表作《青木瓜之味》中,就能看見這種門窗裝潢;
至于片中那些美麗、靜謐的自然風景,則在越南導演武國越的一部兒童片《我看見黃花在青草中搖曳》里被展現到極致。
《再見,媽媽》中的老宅
《青木瓜之味》中的越南民居
在觀眾的概念中,越南電影屬于小眾電影,其產量,遠低于同屬亞洲的中、日、韓、泰等,但每次出了越南電影,總能在小眾影迷中引發(fā)觀影熱。
同時,越南電影具有非常獨特的氣質。
如《青木瓜之味》,便是罕見的極度弱化敘事,依賴越南獨有色彩版圖構建真正“美學敘事”的作品;
《三輪車夫》則完全將梁朝偉這一香港演員,拖入殘酷、血腥、骯臟的越南底層敘事,并毫不違和。
越南電影《三輪車夫》中的梁朝偉
而對于同志題材,越南早在2011年就公映了第一部同志電影,武玉登導演的《迷失天堂》(盡管同性只是影片的兩條敘事主線之一)。
這部影片目前在豆瓣保持7.6的評分,并在同年越南電影節(jié)中,斬獲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凌山)、最佳攝影(Nam Nguyen)。
2015年《亞洲電影藍皮書》贊譽此片“說明了越南社會的開放和進步,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越南社會以及越南電影全球化的深度”。
《迷失天堂》劇照
但《迷失天堂》中的同性敘事,還停留在“以慘情鞭撻社會”的初級階段,《再見,媽媽》則已進階到“潤物細無聲”的水準。
因為,這部電影講述的雖是一個越南故事,但它卻如此具有亞洲情味。
就像李安導演的經典之作《喜宴》,即使故事被移植到美國,影片的核,依然是地道的東方風韻。
《喜宴》中,富有東方人情哲理的對白
這種東方性,在“媽媽”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再見,媽媽”,“媽媽”作為家族家長,越南演員紅桃本身,便具那種歷經風霜卻依舊不減大家閨秀氣質的味道,除此,這位“媽媽”,也是一位典型的東方媽媽。
她含蓄、敏銳,看破不說破。
對此,片中有太多細節(jié)。
她第一次將阿棕、阿文領入房間,一番整理之后,面對阿棕、阿文默契的動作,便欲言又止;
餐桌上,阿文為阿棕夾菜,她低垂眼瞼,又抬起眼神,似看非看注意著阿文。
含蓄、敏銳之外,她又一心想將阿棕引入情感的“正途”,同時,她還始終著意向阿棕打探他的情感世界。
由此,一個母親的矛盾心理被刻畫得惟妙惟肖。
最終,阿文臨走前,將一串雪白的珍珠項鏈送到她面前,她終于在眼淚中放下對同性情感的戒備,決定認同并呵護阿棕、阿文不為世俗所容的戀情。




影片結尾,送兒子和兒子的同性戀人回美國后,媽媽對自己的弟弟說,“我得學開車了”,這是一句相當動人的對白,因為它證明罹患重病的媽媽決定真正擁有自己的生活,而不再讓自己的愛成為兒子追求情感自由的羈絆。
這是一種痛苦的領悟,也是一種崇高的釋然。
她在為大部分耽溺于母子親情的東方人,尋找真正善良的出路。

機場,故鄉(xiāng),珍珠
《再見,媽媽》是一部“雙重閉環(huán)”的電影。
第一重閉環(huán),被包含在第二重閉環(huán)之中。
第一重閉環(huán),是禮物和珍珠。
阿棕、阿文剛回到家,便說要送媽媽禮物,但一直沒在行李中找到,影片臨近結尾,阿文終于無意間找到作為禮物的珍珠項鏈,也正是這串珍珠,使媽媽最終釋然。

第二重閉環(huán),是從機場回故鄉(xiāng),再回機場。
機場建筑的現代性(美國),代表情感的開放、自由,故鄉(xiāng)村景的風光,則代表越南世俗的淳樸、保守。
阿棕、阿文第一次從機場出來,兩人刻意保持距離,證明他們因明白自己情感的“少數性”,而對自己將在故鄉(xiāng)經歷的遭遇不甚了然;


影片結局,他們從保守的故鄉(xiāng)出來,再回到機場,則仿佛已經歷涅槃,兩人從來時的“保持距離”,變?yōu)榱松钋槎ㄒ坏南嘁馈?/p>
“再見,媽媽?!?/p>
直到最后,影片才借阿棕之口,講出這句話。
而那時的媽媽,已不會再讓兒子背負離別的傷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