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克微朵:癌癥患者食療有講究,要這樣做才有效
食療,又稱食治,指的是通過飲食達到調(diào)理身體、強壯體魄的目的的行為。人們認為食物和藥物之間并沒有絕對的分界線,許多食物也能起到藥物的作用,這一說法濃縮成四個字,被叫做“藥食同源”。
??01??
食療的食材
并不是所有有“營養(yǎng)”的食物都可以當做食療的食材。
這個食材指的是具有傳統(tǒng)食用習慣,并且被列入國家中藥材標準(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等相關(guān)中藥材標準)中,動物和植物的可使用部分,比如紅糖、川梨、淡菜、核桃仁、明蝦、蟶子、黃鱔等。

中醫(yī)常用“性味歸經(jīng)”來評價一種中藥的性能,而食療的食材同時也是一種中藥,同樣的可以用這四個字來評價:
性:性指的是溫、熱、寒、涼四種藥性,如果藥物的寒熱傾向不明顯則叫做平性。
味:味指的是辛、甘、苦、酸、咸五種味道。
歸經(jīng):歸經(jīng)表示藥物所作用的人體部位,比如冬瓜利尿,那么冬瓜就歸膀胱經(jīng)。
而在生活中,一些常見食材也有性味歸經(jīng)的說法,比如常見性溫的食材有韭菜、芥菜、蔥、大蒜、生姜、蘆筍、南瓜、大頭菜、魔芋、龍眼荔枝、等;常見的性寒食材有萵苣、竹筍、菱白、蓮藕、番茄、苦瓜、水芹等。
性熱食材有辣椒,性涼的有蘿卜、茄子、冬瓜、黃瓜、蘑菇、綠豆芽,性平的有黑木耳、萵苣、百合、胡蘿卜、香菇、扁豆、豌豆、豇豆等。

02?
食療的原理
食物療法與藥物療法的施用原則基本相同,總的來說有以下幾個:
1)整體性原則:
意思就是食補要符合季節(jié)的規(guī)律(春補肝、夏強心健脾、秋潤肺、冬補腎)、結(jié)合氣候的變化(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地區(qū)的規(guī)律(比如江南食谷,北方食麥)來選擇。
2)調(diào)和陰陽原則:
調(diào)和陰陽即用食物的“性味”,糾正人體的陰陽盛衰之偏,包括“補虛”和“瀉實”兩大方面,補虛包括益氣、養(yǎng)血、滋陰、補陰及五臟諸虛等補法,瀉實包括清熱、攻下破氣、活血及五臟諸實等瀉法。
3)辨證施食原則:
辨證施食的意思是針對不同的“證”給予相應(yīng)的飲食,辨別疾病屬于陰證還是陽證(實熱為陽,虛寒為陰),屬表還是屬里,再根據(jù)疾病的寒熱溫涼性質(zhì)來選擇合適的食療方。
看這些原理就能發(fā)現(xiàn),一個好的食療方子是需要考慮很多個方面的,并不是說今天感覺自己身體不太舒服,在網(wǎng)上隨便找人要一個食療的方子就能用的(藥方也一樣)。
??03?
食療“治未病”
正確的食療確實對人的身體有著很多好處,但是食療并不能治病,只能通過食療的調(diào)整讓自己的身體健康,防止可能到來的病癥。
《素問﹒藏氣法時論篇》中就說到了這點:“毒藥攻邪,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p>

意思就是說,藥物毒性大,一般用于“攻邪”,而食療平和無毒,一般用于補精益氣,強身健體。
因此如果生病了,記得要靠正規(guī)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不能只靠食療哦。
??04?
一個方子,所有人都有效?
如果中醫(yī)給每個不同情況的人開的都是相同的藥方,那就要審視一下這位中醫(yī)的專業(yè)性了。
套用一位中醫(yī)的話來說,中醫(yī)給人開方子,就像是做菜一樣,有的人不能吃辣,有的人不能吃甜,酸、咸、鮮、苦、麻等都需要按個人口味來放。
在食療中也一樣,有的人需要補血益氣,有的人需要清熱解毒,每一個人的體質(zhì)也都不一樣,適合的食療方子也不一樣。
不過食療畢竟是食物,一般來說吃錯了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而藥膳或者中藥方就一定要謹慎使用,防止“藥不對人”、“藥不對癥”等情況對人體造成的傷害。
同時,互助君還見過一些覓友們喜歡自行探索食療的方子,建議這些覓友們可以先簡單的了解一些中醫(yī)基礎(chǔ)知識和食療食譜等,再來探索更適合的食療方案。
??04?
食療的同時,改善生活習慣
正確的食療對身體是很有益的,但是如果光靠食療,卻沒注意到其他方面也需要健康生活,那么食療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因此在食療的過程中,要注意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多運動、多喝水,早睡早起、杜絕壞習慣,雙管齊下,食療的效果才足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