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學2023屆高考適應性月考卷(七)語文試卷答案
試卷解析及答案發(fā)布地址公告
①發(fā)布于微博:橙子輔導11(數(shù)字11)
②發(fā)布于微博:考試研究所 ·
請通過方式①或②快速獲取
以下均為復習備考資料及相關(guān)練習題,以供使用

《陳情表》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史料典籍,深刻認識文體特征。
2、通過梳理、概括信息,準確把握文本內(nèi)容。
3、通過比較語言信息,探究文本中美的多個維度
重點難點
1、全面把握“情”的豐富內(nèi)涵。
2、賞析李密“陳”的藝術(shù)。
教學過程
【導入】
羅丹說“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美可以是晨曦掛露的一彎青葉,欣賞美,我們可以凝視,看那滴霰珠猛然間墜入泥土;美可以是大雁南飛成人字成一字,欣賞美,我們可以在高空下暢想李清照的“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美可以是下午大課間我們跑操隊伍,欣賞美,我們可以在感受整齊的步伐、嘹亮的口號中燃氣生活的激情。
美還可以是聞一多提出的三美,可以是《幸?;ā返膭?chuàng)業(yè)精神,可以是《古鎮(zhèn)隨想》中寂寞歲月里的酒香,可以是翠翠的單純、康橋的金柳、大堰河的博愛;美其實亦可以是屈原的愛而不得,志摩的別而不擾。
總之,美可以是音、形、色,可以是情與思。但無論何種形式都必須有所依據(jù)。
經(jīng)過“覺醒”,我們便以“人民的名義”開啟尋美之旅,探尋《陳情表》中所描述的“人世間”的一個角落的美的因素。
【設(shè)計意圖】
溫故而知新,觀察生活,深入思考。
以富有感情、思想、審美的語言,引導學生從所學教材內(nèi)容,所作習題,生活場景,已經(jīng)、正在熱播的影視劇中思考美。
既帶給學生審美愉悅,又激發(fā)他們探究的興味,還拉近古典散文與學生經(jīng)驗的距離。
【教材探究——尋美之旅】
【活動一】
閱讀文字談談你對文體之美的認識
【助讀資料】
劉勰在《文心雕龍·章表》“言事于王,皆稱上書。秦初定制,改書曰奏。漢定禮儀,則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議。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zhí)異。”
梁代蕭統(tǒng)《文選》“表者,明也,標也,如物之標表,言標著事序,使之明白,以曉主上,得盡其忠曰表?!?/span>
明代吳訥《文章辨體序說》“韻書:‘表,明也,標也,標著事緒使之明白以告乎上也。’漢晉皆尚散文,蓋用陳述情事,若孔明前后出師,李令伯陳情之類是也?!?/span>
【預設(shè)結(jié)論】
1、《陳情表》是李密在向晉武帝陳述自己所處的實際情況。
2、表是一種文體,在形式的外核下,是與之相應的內(nèi)容。中國古代散文創(chuàng)作特別講究文體,不同的文體擔負不同的任務,也有不同的實用價值。
【設(shè)計意圖】
讓學生通過閱讀史料,通過比較“章、奏、表、議”的不同實用功能,從而深刻認識表這一文體。
學習并掌握比較思考閱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