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好吃的水果】人教版生活語文教案|二年級上冊
第4課 好吃的水果
?一【基本情況分析】
1.教材分析
《好吃的水果》是2018教育部審定的《培智學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生活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個人生活中第1課內(nèi)容。本課呈現(xiàn)了一張同學們一起分享水果的場景圖,圖片中4名同學開心的坐在一起,邊聊天邊吃水果。在場景圖下方呈現(xiàn)了3個詞語“蘋果”“香蕉”“西瓜”和課文內(nèi)容及需要認讀的生字“西”。本課教學時數(shù)共計四課時。第1課時:(1)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內(nèi)容,熟悉圖片中的人、物、事。(2)學習詞語“蘋果”“香蕉”“西瓜”;第2課時:(1)學習課文內(nèi)容“蘋果圓,香蕉彎。”。(2)學習句型“水果店里有——————?!钡?課時:(1)學習生字“西”。 (2)“大大的西瓜甜又甜。”;第4課時:復習并完成課后練習。本課時是第1課時。
蘋果、香蕉、西瓜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為熟悉的水果,在水果店、超市總是能夠看到,在家里也經(jīng)常會吃。通過本課的學習,旨在指導學生從圖片中找出熟悉的人、物、和生活情景,同時讓學生知道知道水果營養(yǎng)豐富,養(yǎng)成健康飲食的習慣。
?2.學情分析
本班為二年級2班,共7名學生(5男2女),學生均屬于中重度智力障礙學生。其中自閉癥學生5名,唐氏綜合癥學生1名,18號染色體異常學生1名。根據(jù)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詳見表1)和學習基礎,將學生分為ABCD四組。A組1名學生認知能力較好,課堂參與度較高,樂于朗讀;B組2名學生認知能力較好,能夠朗讀字、詞、句,但注意力分散,課堂參與度較弱;C組3名學生認識能力尚可,能跟讀字、詞,但情緒非常不穩(wěn)定,課堂參與度較弱;D組1名學生認知能力較弱,沒有語言,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參與教學活動。
在本課之前,A和B組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一年級兩冊和本冊書中的“巾”“米”“我”等24個生字,能認讀“秋天”“米飯”“學生”“紅領巾”等本學期已學詞語,能跟讀已學課文《好學生》《紅領巾》《秋天的校園》等,能結合場景說生活、學習中常用的詞語和簡單句。C組學生上不認識漢字,能跟著老師讀詞語,并能聽指令支出相應的圖片。D組學生尚未建立漢字的概念,不能模仿發(fā)音,只能在老師的幫助下指點詞語卡片、配對圖片。AB組學生均知道蘋果、香蕉、西瓜是水果,水果可以吃,但還沒有水果營養(yǎng)豐富,要多吃水果養(yǎng)成健康飲食習慣的意識。
?

二【教學目標】
AB組:
1.學習有順序地觀察圖片并能說出圖中的人、物和生活情景。
2.能認讀詞語“蘋果”“香蕉”“西瓜”,并理解詞義。
3.能結合場景獨立指認詞語“蘋果”“香蕉”“西瓜”。
4.養(yǎng)成多吃水果的好習慣。
C組:
1.能看圖并說出圖中與課文密切相關的水果。
2.能跟讀詞語“蘋果”“香蕉”“西瓜”,并理解詞義。
3.能結合場景獨立指認圖片“蘋果”“香蕉”“西瓜”。
4.養(yǎng)成多吃水果的好習慣。
?D組:
1.能注意傾聽,指點詞語卡片。
2.能指出實物“蘋果”“香蕉”“西瓜”。
3.養(yǎng)成多吃水果的好習慣。
?
三【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認讀或跟讀詞語“蘋果”“香蕉”“西瓜”
(二)教學難點
學習有順序地觀察圖片并能說出圖中的人、物和生活情景。
四【教學媒體與資源選擇】
多媒體課件、詞卡、圖卡、蘋果香蕉和西瓜(實物、印章、磁貼)
五【教學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