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何人不見月
又一年中秋,
月色又明了一輪思念,
人心常為秋寒,
就格外需要燈火暖著團(tuán)聚。
這月色是總在人們眼中的,
不如說總在人們心中,
無論白天黑夜,
屋里屋外,
哪怕陰晴,
也總能看見那亙古的月,
如同在中華大地的每個角落,
都能看見黃河、長江。
朝朝代代如此,
到新歷和舊歷共用了,
也沒有變。
壽有竟時,
歲難永安,
人停留在圓滿只能是美好的期愿,
自古難全。
但人們還要聚在這月色下,
賞月,言歡,許下自己也明白的期愿。
或許為了讓恒久的月留下,
短暫壽命所無法留下的東西,
比如,
歷史和遙遠(yuǎn)的記憶。
想起千年之前的蘇東坡,
他留下的是太多的詩跡,
想起兒時簡單的大月餅,
已漸漸退出新潮的商機(jī)。
有些東西總是留不住的,
哪怕是為了留住的中秋。
(其實(shí)有些想說的想說又暫且算了,于意固然能博得人情,于文卻暫未想到和諧相融自然升華之術(shù),暫置于此,雖然擱置或就更難復(fù)行了)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