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材
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達大家,以厥臣達王惟邦君,汝若恒越曰:我有師師、司徒、司馬、司空、尹、旅。”曰:‘予罔厲殺人。’亦厥君先敬勞,肆徂厥敬勞。肆往,奸宄、殺人、歷人,宥;肆亦見厥君事、戕敗人,宥。
王啟監(jiān),厥亂為民。曰:‘無胥戕,無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屬婦,合由以容。’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養(yǎng)引恬?!怨磐跞羝?,監(jiān)罔攸辟!惟曰:若稽田,既勤敷菑,惟其陳修,為厥疆畎。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若作梓材,既勤樸斫,惟其涂丹雘。
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明德,懷為夾,庶邦享作,兄弟方來。亦既用明德,后式典集,庶邦丕享?;侍旒雀吨袊裨截式劣谙韧?,肆王惟德用,和懌先后為迷民,用懌先王受命。已!若茲監(jiān),惟曰欲至于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
? ?譯文:
王說:“封啊,從殷的老百姓和他們的官員到卿大夫,從他們的官員到諸侯和國君,你要順從常典。告訴我們的各位官長、司徒、司馬、司空、大夫和眾士說:‘我們不濫殺無罪的人。’各位邦君也當以敬重慰勞為先,努力去施行那些敬重慰勞人民的事吧!往日,內外作亂的罪犯、殺人的罪犯、虜人的罪犯,要寬恕;往日,洩露國君大事的罪犯、殘壞人體的罪犯,也要寬恕。
王者建立諸侯,大率在于教化人民。他說:‘不要互相殘害,不要互相暴虐,至于鰥夫寡婦,至于孕婦,要同樣教導和寬容。’王者教導諸侯和諸侯國的官員,他的誥命是用什么呢?就是‘長養(yǎng)百姓,長安百姓’。自古君王都像這樣監(jiān)督,沒有什么偏差!我想:好像作田,既已勤勞地開墾、播種,就應當考慮整治土地,修筑田界,開挖水溝。好比造房屋,既已勤勞地筑起了墻壁,就應當考慮完成涂泥和蓋屋的工作。好比制作梓木器具,既已勤勞地剝皮砍削,就應當考慮完成彩飾的工作。
現(xiàn)在我們王家考慮:先王既已努力施行明德,來作洛邑,各國都來進貢任役,兄弟邦國也都來了。又是已經(jīng)施行了明德,諸侯就依據(jù)常例來朝見,眾國才來進貢。上天既已把中國的臣民和疆土都付給先王,今王也只有施行德政,來和悅、教導殷商那些迷惑的人民,用來完成先王所受的使命。唉!像這樣治理殷民,我想你將傳到萬年,同王的子子孫孫永遠保有殷民?!?/p>
? ?以上是《尚書》中的《梓材》,“梓材”就是優(yōu)質的木材的意思,這是把國家當成優(yōu)質的木材,認為治理國家,跟制作家具一樣,先要把優(yōu)質的木材打磨好,然后進行各種工作,才能制造出好的家具,認為治國之道也是這樣的。
? ? 《梓材》創(chuàng)作于周公平定武庚叛亂,營建東都洛邑之際:
初,管、蔡畔周,周公討之,三年而畢定,故初作大誥,次作微子之命,次歸禾,次嘉禾,次康誥、酒誥、梓材,其事在周公之篇。(《史記·周本紀》)
? ? ?文中的封就是《康誥》中的姬封,是衛(wèi)國的第一任國君,表面上看周成王是要衛(wèi)康叔與民休養(yǎng)生息,保境安民,實行仁政,但其實周成王給衛(wèi)康叔安排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務,那就是監(jiān)視殷商遺民:
? ?周成王、周公既遷殷民于洛邑,乃追念夏商之亡由,旁設出宗子,以作周厚屏,乃先建衛(wèi)叔封于康丘,以侯殷之余民。衛(wèi)人自康丘遷于淇衛(wèi)。(《清華簡·系年》)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誥》《酒誥》《梓材》。(《尚書·康誥》)
周公旦以成王命興師伐殷,殺武庚祿父、管叔,放蔡叔,以武庚殷馀民封康叔為衛(wèi)君,居河、淇閑故商墟。(《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
? ?從中可以看出,即使武庚叛亂失敗了,但是殷商遺民依然保有非常強大的勢力,使得周王朝依然對此感到憂心忡忡,于是,為了瓦解殷商遺民,周王朝對他們做了三步規(guī)劃:
? ?第一步就是營建東都洛邑,將殷商遺民遷到洛邑來進行嚴密的監(jiān)視:
夏五月,王至自奄。
遷殷民于洛邑,遂營成周。(《竹書紀年·周紀》)
? ?第二步,就是封衛(wèi)康叔于原來的殷商核心地帶,以此來監(jiān)視此地的殷商遺民;
? ?第三步,封微子啟為宋國國君,以此來安撫殷商遺民:
周公既承成王命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開(啟)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國于宋。微子故能仁賢,乃代武庚,故殷之馀民甚戴愛之。
? ? ?宋國的范圍大概是今天河南省商丘市周圍,而商丘是殷商開國國君商湯時的都城亳,微子啟是商紂王的庶兄,可以說是充分的照顧到了殷商遺民的感情。
? ? 這三步操作是非常正確,可謂是軟硬兼施,首先將殷商遺民遷移到三個不同的地方,進行分化瓦解,然后分別進行嚴密的監(jiān)視和安撫,可以推測,遷到洛邑的殷商遺民是最頑固的復辟派,所以要由中央政府進行直接的監(jiān)視,而由衛(wèi)康叔監(jiān)視的遺民則是較為溫和的殷商遺民,這一點可以從《多士》和《梓材》中可以看出,《多士》中,周成王對遷移到洛邑的遺民非常的嚴厲,近乎于恐嚇威脅,而在《梓材》中,周成王卻告誡衛(wèi)康叔要休養(yǎng)生息,施行仁政,而被遷到宋地的殷商遺民毫無疑問是最認同周王朝統(tǒng)治的,所以給予優(yōu)待。
? 實行了這三步之后,殷商遺民的勢力可謂是徹底的掀不起什么風浪了,在周王朝潛移默化中,殷商遺民已經(jīng)徹底被周王朝同化了,以至于到了春秋時期,宋襄公想要稱霸,卻被手下的臣子勸阻:
子魚諫曰:“天之棄商久矣,不可?!保ā妒酚洝に挝⒆邮兰摇罚?/p>
? ?以上就是我對《梓材》的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