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化技術(shù)||《助人技術(shù)》閱讀筆記10
即時化(immediacy)指的是助人者表露他們當下對當事人的感受、對治療關(guān)系的感受,或者與當事人相處中自己的感受。這種元溝通是以一種當事人不怎么習慣的方式來回應(yīng),聚焦于交流中的特殊事件,當事人即時的個人反應(yīng),讓雙方都有所卷入。在即時化運用的過程中,助人者通過自己的反應(yīng)可以了解其他人對當事人可能的反應(yīng)。通過即時化技術(shù),當事人能夠了解自己如何與人相處,同時,即時化也能夠為當事人提供一個示范,讓他們知道如何解決人際交往中的問題。
1即時化技術(shù)的線索
(1)對當事人的觀察
當事人是否看起來心神不定、出奇的平靜、異常健談、表達更含糊、對你不友善或過分友好?當事人談到的其他人是否包括你,如“沒有人理解我”,“每個人都不喜歡我”。
(2)助人者的感受
助人者對當事人感到厭煩、性吸引、生氣、害怕、卡殼、不能勝任、自命不凡尤其強烈。
2即時化技術(shù)的四種亞型
①對關(guān)系的提問:當事人分享對治療關(guān)系的感受,也被稱為“過程陳述”。
②對當事人的反應(yīng):分享此時此刻對當事人的情感和反應(yīng),緊接著詢問當事人的感受。
③變隱蔽為公開:將當事人拐彎抹角的表達轉(zhuǎn)變?yōu)橹苯拥囊鈭D。
④關(guān)聯(lián)咨訪內(nèi)外關(guān)系:公開討論當事人在咨詢關(guān)系中的反應(yīng)與他對其他人的反應(yīng)的一致性。
3即時化表達的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①不要向當事人建議“應(yīng)該如何改變”,因為“應(yīng)該”這一說安撫會暗示助人者知道得比當事人多,違背了以當事人為中心的原則。
②盡量使用第一人稱(你的打斷讓我覺得不太好受)而不是第二人稱(你講得太多了),明白自己需要對這份感受負適當?shù)呢熑巍?/p>
③詢問當事人對這一技術(shù)的反應(yīng),讓溝通變成雙向的,如“你對我剛才說的話有什么感覺?”
4即時化技術(shù)的難點
①助人者不信任自己的感受,覺得自己作為助人者不應(yīng)該覺得難受。助人者傾向于認為自己是心胸開闊的,不容易承認自己有消極感受。事實上,助人者需要接納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感受確定該如何與當事人共鳴或?qū)Ξ斒氯诉M行反饋。
②助人者與人分享即時感受時,會覺得虛弱。雖然可以向當事人共情同感負性情緒情感,但一旦涉及的是自己的負性反應(yīng),可能就力不從心。
③即時化技術(shù)可能是滿足自己的需要。然而只有當助人者的行為對當事人產(chǎn)生負面影響時,自身才會有覺察。
來源:《助人技術(shù) 探索、領(lǐng)悟、行動三階段模式》(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