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建議
資源總是分配不公的,可這跟教育理念關系并不大。片中很多孩子的成長模式跟資源的多少有很大關系,希望以后能淡化關于教育資源部分的內(nèi)容,多增加些對于任何父母都有可操作性的東西。
還有問小朋友關于教育的內(nèi)容,采訪對象是小學生和初中生(目前沒看到高中生)。那么這些未達到后習俗水平的孩子,他們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還沒有建立起來。讓他們談論關于自身的教育好壞是無意義的,對于了解孩子本身的想法和行為模式等是沒有任何幫助的。不妨多問一些情緒、家庭關系或社會運行等誰都可以說一兩句的事情。從側面了解孩子真實想法。
視頻中的大部分采訪都是一天,而正規(guī)的為了研究的鄉(xiāng)野調(diào)查都得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或者多次逐漸深入,以減少對方對陌生人的抗拒感,促使對方表達出真實想法和情況。在視頻中,并沒有體現(xiàn)這一點,望能在之后網(wǎng)上聊也好,線下聊也好,不要僅僅局限在一天之中。
這些孩子只是現(xiàn)階段成功了,可未必代表以后一樣能成功,所以在談論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可以問問父母一方認為他所獲得的教育是否是成功的。畢竟按片中父母的年齡在30-40左右,有一定的社會閱歷,距現(xiàn)在相隔不是十分遙遠,對于思考什么是好的教育也有一定幫助。當然要是能找到成功的高中生或是大學生那就更好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