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獨特,世界上只有一個龜茲石窟
中國這么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jīng)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神秘獨特,世界上只有一個龜茲石窟
來到新疆龜(qiū,丘)茲之前,龜茲給我謎一樣的感覺,腦海中充滿了好奇和想象。2008年我乘大巴從新疆的和田穿越沙漠公路來到庫車(龜茲)。先是逛了市區(qū),已經(jīng)沒有了“古城”的樣子。龜茲國,這個絲綢之路西域十字路口的古國早已灰飛煙滅。東漢班超經(jīng)營西域三十六國時,遷西域都護府于龜茲;隋唐設安西都護府,治所均設在龜茲;清朝定龜茲為庫車,設縣,沿用至今。而今的庫車已經(jīng)是一座現(xiàn)代化城市,古跡難覓,連一段古城墻都難找到。

2008年游新疆來到龜茲(庫車),克孜爾石窟(又稱龜茲千佛洞)必須去看看。

新疆石窟遍布,但主要集中在古龜茲和高昌地區(qū),龜茲石窟是古龜茲國境內(nèi)石窟的總稱,規(guī)模數(shù)量為新疆之冠。龜茲克孜爾石窟是地理位置最西、開鑿最早的大型石窟群,列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旅游開放,所以我才有幸“到此一游”。

克孜爾石窟位于新疆拜城縣(古代屬龜茲國)克孜爾鎮(zhèn)明屋塔格山的懸崖上??俗螤柺蔷S吾爾語的譯音,“紅色”的意思,那里多丹霞地貌??俗螤柺叽蠹s開鑿于公元3世紀,比莫高窟開鑿早300多年,8-9世紀逐漸停建。

早在公元前一世紀,佛教從印度先傳入新疆龜茲,形成“西域佛教”后再傳入中原。中國佛典翻譯中的“佛”字,最早即是間接通過龜茲文譯成。

佛教原本是不主張造像的,造像的出現(xiàn)是受到希臘(通過印度傳播)造型藝術(shù)影響而產(chǎn)生的。早期的造像和壁畫中裸體和半裸體盛行就是受其影響。

石窟是佛教藝術(shù)的重要形式,通過建筑和壁畫來宣傳佛教教義,同時這些古龜茲國畫師們的宏篇巨作也記錄了從大約三世紀到十三世紀新疆地區(qū)歷史現(xiàn)實生活的圖景,其珍貴的形象資料價值不言而喻。現(xiàn)在的畫家、藝術(shù)家再看到這些精美絕倫的壁畫時不由得感慨“這些壁畫會讓你覺得自己的想象力太蒼白。”
壁畫內(nèi)容有表現(xiàn)佛教的“本生故事”、“佛傳故事”、“因緣故事”等,還有大量表現(xiàn)世俗生活情景的壁畫。因為石窟內(nèi)不能拍照,網(wǎng)上早些圖片補補腦:
石窟內(nèi)有個中心柱,叫中心塔柱窟

中心柱的后室往往是佛祖涅槃的臥像

佛祖成道之前的累世修行最終成佛的故事,稱為“本生故事”。
王子飼虎本生故事圖

講述國王帶著三個王子郊游,來到一處懸崖,見懸崖下一只母虎帶著兩只哺乳的幼虎,母虎快要餓死了,幼虎必然也不活。三王子跳下懸崖以身喂虎,可母虎連吃他的力氣都沒有。王子就用荊棘刺下自己身上的肉喂母虎。
“佛傳故事”是有關佛陀生平事跡的故事傳說。
“因緣故事”講佛祖釋迦講述的種種因緣、果報、比喻,表現(xiàn)釋迦成道后的種種教化事跡。
龜茲石窟開鑿到了五代末至南宋(約940~1211)時期﹐帕米爾高原一個操突厥語的民族在今新疆﹑中亞建立起可汗王朝,漢籍稱黑汗朝。黑汗王朝強盛,龜茲地區(qū)逐漸歸附黑汗王朝。當時的黑汗王朝已改信奉伊斯蘭教,并通過壓制手段大力推行伊斯蘭教,喀什和阿圖什遂成為西域伊斯蘭教中心。960年,黑汗王朝以伊斯蘭教為國教,黑汗的臣民不得繼續(xù)信仰原來的佛教,1001年王朝通過“shen戰(zhàn)”攻滅了篤信佛法的于闐(今和田)李氏王朝,伊斯蘭教推行到塔里木盆地以南。佛教石窟在新疆漸漸荒毀。龜茲石窟的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到了清朝。晚晴,這些浸透著古龜茲人血汗的驚世之作又被西方列強洗掠,以致許多精美的雕像和壁畫都保存在一些西方國家的博物館里。直至1928年才有國內(nèi)學對龜茲石窟進行系統(tǒng)研究。
從庫車到龜茲千佛洞(克孜爾石窟)沒有旅游專線車,也沒有班車,只好打車,走的是新疆醉美公路——獨庫公路。路況很好,地形地貌形成的自然景觀美極了,在行駛的車上拍下幾張。




到了石窟景區(qū),克孜爾石窟群當時是分段賣門票,分東區(qū)、西區(qū)、音樂窟門票,自己選擇看部分還是全部看。
2008年8月 龜茲石窟門票

我一個人到了景區(qū),感覺孤零零的,相較去過的莫高窟、龍門石窟、云岡石窟游人攢動確實差別挺大的。一個導游帶著我一個人,開一個石窟門,講解完鎖上,再看下一個。我是普通游客,是不被允許拍照的。

石窟廣場上這尊銅雕像是佛經(jīng)翻譯家鳩摩羅什,中國三大(四大)佛經(jīng)翻譯家之一,他所譯的佛經(jīng)至今仍然為佛教徒傳誦。鳩摩羅什(344—413年)出生于龜茲,父親是印度人,母親是龜茲王的妹妹,父母都是虔誠的佛教徒。9歲時母親帶他到今克什米爾拜名僧為師,12歲回國,又經(jīng)8年游學磨礪修行,20歲回到龜茲國,在王宮中受戒出家。
佛教最早從龜茲傳入中國內(nèi)地,在西域各國中,也是龜茲國最早派僧人來中原傳播佛教的。公元401年,鳩摩羅什也來到了長安,率弟子、僧眾開始了中國歷史上大規(guī)模的譯經(jīng)活動,第一次系統(tǒng)且正確地向中原地區(qū)介紹了大乘佛教理論,使佛教文化思想在中原地區(qū)得以廣泛傳播。
鳩摩羅什生活在東晉、南北朝的戰(zhàn)亂年代,其個人經(jīng)歷也頗為坎坷。即被奉為王的上師也成為人質(zhì)階下囚,還被逼成婚。
不管你懂不懂得佛教、懂不懂藝術(shù),到了龜茲一定要到龜茲石窟看看,因為世界只有一個龜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