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是以結(jié)緣的心態(tài)對人,我不喜歡“以牙還牙”的戲碼!
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世上很多事都是此一時彼一時。
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談及往日的一樁舊事,他說他如果是我,必然會選擇“以牙還牙”,狠狠報復(fù)那個人。
我說我不喜歡這樣的戲碼,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
這正如馬斯克所言,“生命太短暫,它無法承受無休止的恩恩怨怨?!?/p>
不是因為“冤冤相報何時了”,而是我厭煩了庸俗的故事。

“我沒欺負你,所以你就欠我的人情!”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邏輯的時候,我很驚訝,這是什么腦回路?
這句話是父母轉(zhuǎn)述給我的,他們從前在某個地方做生意,遇到過“坐地戶”去找事,后來就搬走了,再后來碰到當(dāng)?shù)匾粋€人,他就告訴父母這句話,他覺得自己很虧一樣。
當(dāng)時我很生氣,既恨這些人的壞,又恨父母太老實,不知道“爭一口氣”,白白受人欺負。
后來我也是為人父母,才慢慢明白父母的不容易,如果他們那些年不能謹小慎微,不能忍氣吞聲,那就不可能撫養(yǎng)我們成人。
意氣之爭很容易,但輕易搏命不是勇敢,匹夫之勇不足道也,能忍人所不能忍的韓信才是大勇、神勇。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這是一種人生哲學(xué)
誰對不起我,我就對不起誰,我的原則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曾經(jīng)有個同學(xué)惡狠狠的告訴我這句話。
當(dāng)時我就覺得這樣不太對,這更像是示威,或者說是示弱。因為害怕,所以才故意張牙舞爪。何況這種哲學(xué)本身就意味著狹隘和虛弱:
以眼還眼,會讓每個人都成為瞎子!
想一想,這樣的哲學(xué)如果大行其道,那這個世界會怎樣?
結(jié)果就是弱肉強食,每個人都是以鄰為壑,沒有人可以有好日子過,大家都困在是非恩怨的恐懼和悲劇之中。人生在世,應(yīng)該以共贏為追求,一輸一贏的事少干,共輸?shù)氖虑f別干。

我,從來是以結(jié)緣的心態(tài)對人
什么叫結(jié)緣呢?我的體會就是重視因果,無論是跟別人打交道,還是做什么事,都要以終為始,追求善始善終。
也就是說,為人處世要注意結(jié)善緣。否則你一開始有了不好的念頭和行為,那必然就會有個不好的后果在等著你。
稻盛和夫有個“動機至善、私心了無”的心法,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不要自欺欺人,不要自作多情,不要自尋煩惱,一切都會自作自受。你對別人不好,別人又憑什么對你好呢?
曾國藩有個家訓(xùn)說得好,“今曰我以盛氣凌人,預(yù)想他日人亦以盛氣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孫。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處人,則艱難少矣?!狈催^來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我們要是以誠待人,一開始就沒有欺人之心,那自然就會路越走越寬,也容易達成一種美好的人生。

善始善終最難!
道理很簡單,可真是事到臨頭,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在世俗現(xiàn)實之中,人性是復(fù)雜的,善惡都在一念之間,每個人心里都難免會有不好的念頭,會想要欺負別人,會有貪念,會做壞事,然后千方百計給自己開脫,各種自欺欺人。
如果一個人有慧根有悟性,他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就會反省自己,醒悟到過去的錯誤,然后改變自己,以結(jié)緣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這樣就容易做到善始善終。
但很多人都不能如此,我仔細觀察過,有太多人都是癡迷不悟,一條路走到黑,哪怕是到了老的時候,仍然是損人利己或損人不利己,便宜占盡,壞事做絕。
其中有些人我已經(jīng)看到了結(jié)果,他們在最后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后悔莫及。他們自己晚景悲慘不說,更是累及后人??珊拗吮赜锌蓱z之時,真是引人警醒啊。
一定要記住,沒有“善始”,就沒有“善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慎重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