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暴跌92%,被申請破產清算!“中國版ZARA”還能翻身嗎?
唏噓!曾經門店數(shù)一度超9000家的拉夏貝爾,如今卻因為負債高企、債務無法清償?shù)葐栴}走向了被申請破產清算的悲慘局面。
11月23日,在港股和A股均有上市的知名服裝企業(yè)拉夏貝爾發(fā)布了“被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的提示性公告”。公告聲稱,由于拉夏貝爾無法到期償清債務,并且目前負債過高、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債權人因此申請對拉夏貝爾進行破產清算。

而在公告發(fā)布的次日,#拉夏貝爾被申請破產清算#的話題便沖上微博熱搜榜,引發(fā)了一眾網友的熱議。大家在此時才恍然發(fā)現(xiàn),這家曾經風靡一時的女裝服飾龍頭,如今竟已經落得要被申請破產清算的局面。
作為曾經的服裝龍頭,拉夏貝爾又被譽為“中國版ZARA”,巔峰時期門店超過一萬家,也是A股市場的“女裝服裝第一股”。為何曾經如此輝煌的拉夏貝爾會落得如此局面?拉夏貝爾跌落神壇,又給其他企業(yè)帶來了什么啟示?
曾門店數(shù)超9000家,拉夏貝爾的輝煌過去
說到拉夏貝爾,那就不得不說到一個人——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邢加興。
邢加興出生于1972年,福建省蒲城縣人。幼年的邢加興家境并不富裕,父母都是農民,而且家里的兄弟姐妹眾多,年幼的邢家興很早就下田種樹幫補家用。
而關于邢家興如何與服裝“結緣”,背后還有一段故事。
那時,20歲的邢加興因為要購置樹苗,來到了縣城福州城。一直待在農村的邢家興看到了外面發(fā)達的社會感到非常興奮,“走出農村、到大城市打拼”的想法開始在這個少年的心中萌生。思考良久后,邢加興拿著買樹苗的錢去交了職業(yè)培訓學校的學費,開始學習服裝設計。而就是這一個選擇,改變了邢加興的一生,也為后來拉夏貝爾的誕生埋下了伏筆。

半年后,邢加興學習結束,開始闖蕩社會。在后面的幾年里,邢家興做過衣服、站過柜臺、送過貨,直到1998年,之前一直在打工的邢加興決定創(chuàng)業(yè),帶著四處湊來的50萬元和兩名設計師,在上海創(chuàng)立了女裝品牌“拉夏貝爾”。
當時,中國的紡織服裝行業(yè)還處于起步階段,拉夏貝爾在創(chuàng)立之后便迎來快速發(fā)展期,成立的第一年里銷售額就突破了一千萬,并成為了潮流的代名詞。不過,真正讓拉夏貝爾騰飛的,是2003年非典時期的一次“豪賭”。
在成立的第五年,拉夏貝爾撞上了“非典”,由于需要居家防疫的原因,許多線下服裝店因此倒閉,而大一點的服裝店很多則選擇收縮戰(zhàn)線,唯獨拉夏貝爾在此時選擇了激進擴張——瘋狂新開門店,很多媒體描述這是拉夏貝爾的一次“豪賭”,如果非典疫情持續(xù)的時間很長,那么拉夏貝爾在那時很可能就覆滅了。
也或許是命運的安排,非典沒過多久就過去了,國內迎來了一陣“消費熱”,而在非典時期選擇擴張的拉夏貝爾吃到了這個紅利,發(fā)展再次提速,幾年過后,拉夏貝爾的門店數(shù)超過了500家,被稱為是“中國版ZARA”。
到了2013年,拉夏貝爾成功在港交所上市;2017年,拉夏貝爾又成功登陸A股市場,成為國內首家A+H上市的服飾公司。也是在當年,拉夏貝爾的營收超過了100億,一度成為國內營收最高的女裝上市企業(yè),而當年其門店數(shù)也達到了9448家,創(chuàng)造了國內服裝門店數(shù)的歷史。
業(yè)績巨虧,拉夏貝爾跌落神壇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用這句話來形容當下的拉夏貝爾,恐怕是再合適不過了。
2017年時,拉夏貝爾成功登陸了夢寐以求的A股市場,門店數(shù)也突破了9000家,風頭一時無二;不過可惜的是,這也成為了其衰落的開始。
在登陸A股市場的第二年,之前還一路瘋狂增長的拉夏貝爾突然就像泄了氣的氣球一般,業(yè)績突然大倒退。
從財報數(shù)據(jù)來看,其2018年的凈利潤為虧損1.595億,雖然虧損不算多,但這是其有記錄以來第一次出現(xiàn)虧損的情況;而到了后面的兩年,其凈利潤虧損突然加大,2019年全年虧損達到了21.66億,2020年則虧損了18.4億。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為什么之前還好好地服裝公司,在上市之后竟然會變了一個模樣?其實,這背后還是和其過于激進的擴張有關。
在2011-2017年,拉夏貝爾采取的是“多品牌、直營為主”的業(yè)務發(fā)展策略,這個策略推動著拉夏貝爾一路增長;不過,這個策略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由于都是直營,拉夏貝爾不得不承擔巨大的人工、租金等成本。
實際上,一般采取直營模式都很難可以快速擴張,就如鹵味界的周黑鴨一樣,因為直營模式需要承擔巨大的運營成本,一旦擴張速度過快,很容易出現(xiàn)資金鏈斷裂的情況,而拉夏貝爾覆滅也正是這個原因。

此外,產品的品質跟不上公司發(fā)展的速度,也是推倒拉夏貝爾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據(jù)媒體報道,在快速擴張之后,拉夏貝爾的產品質量出現(xiàn)明顯的下滑,許多消費者在評論中提到“以前的款式挺好看,但到了后面款式越來越難看”。
而到了2019年,拉夏貝爾甚至效仿南極電商將品牌出借,產品質量更是一落千丈,產品質量下降,導致了門店營收的減少,再加上背后數(shù)千家的直營門店,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影響下,拉夏貝爾就此跌落神壇。
擴張是一把雙刃劍
總結來看,拉夏貝爾走向失敗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無序的擴張:明明產品質量跟不上擴張的速度,卻還是盲目地進行擴張,最終才會落到今天這個田地。
其實,近年來已經有許多的大型企業(yè)倒在了無序的擴張之下。

例如房地產行業(yè)的恒大、奧園集團、佳兆業(yè),就是因為借助高杠桿擴張,導致了資金鏈緊張的情況;還有零售行業(yè)的蘇寧、食品行業(yè)的雨潤集團、服裝行業(yè)的美邦服飾等等,這些曾經的行業(yè)巨頭,都因為擴張走向了衰落。
對于企業(yè)來說,擴張更像是“誘人的毒藥”,無節(jié)制地進行擴張,雖然短期內可以迅速占領市場,提高市場的占有率,但一旦出現(xiàn)產品、供應鏈跟不上的情況,頃刻間就會跌落神壇,就像拉夏貝爾,從門店超過9000家到如今被申請破產清算,不過僅僅過去了不到4年時間而已。
由此來看,擴張是一把雙刃劍,在企業(yè)選擇擴張之前,更需要多加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