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小群人,而是一群小人(世態(tài)炎涼)

成年后,很多人活成了曾經(jīng)討厭的模樣。
這句話道破了成長的代價,也說透了成長的心酸。
但若是讓這些成長過后的人回到曾經(jīng)自己的模樣,他們不僅做不到,甚至還會用憐憫的心態(tài)去看待曾經(jīng)的那份天真。
因為成長會讓人明白,天真和單純的心態(tài),在殘酷的競爭面前,
就是一種罪。
一種會被不公平的現(xiàn)世,狠狠懲罰的罪。

世道的污濁,容不下半點純粹。
甚至可以說,污濁是社會殘酷背后的真相。
很多臟手段,卑劣的算計,為幾人的利益,毀了成年上萬家庭的未來,
早已成了人們心知肚明的事實。
事實是事實,臟也是臟,算計也是算計,這些東西的存在,早已不能用“是否合理”這樣單純的邏輯去思考其存在的意義。
人們只是知道,這些事情避無可避,離得遠不可能,離得近就會受到牽連和波及,而不遠不近的距離,就需要付出背棄曾經(jīng)的自己,這一看似可悲,實則毫無所謂的代價。
成長的殘酷之處就在于,這不需要大張旗鼓的去罵誰,去指著鼻子羞辱誰,因為當大家都圍起來看著這個怒發(fā)沖冠的人時,
該閉嘴的,終究得閉嘴。
罵的人閉嘴了,看笑話的人也就收起了笑容,人們知道罵的人付出了怎樣的代價,才能把那一肚子的委屈生生咽了下去。
看笑話的人是俗人,罵人的人也是俗人,他們都不完美,他們都有缺陷,他們都有委屈,他們聚在一起,罵的人在對抗不公,看笑話的人也在對抗不公,他們各有各自面對不公的態(tài)度,嬉笑怒罵人之常情,但突然就那么一下子,
什么都沒有了。
沒有了,是罵的人不敢罵了,笑的人不敢笑了,
可這該罵的,可笑的事情就沒有了么?
事實證明,屢見不鮮。
屢見不鮮的丑事,折騰人,欺負人的罪孽,最終只能用沉默來接受,只能用默默的看去表達那種無聲的情緒,好像這樣的表現(xiàn)很“文明”,
是啊,原本野蠻的事情,披上了文明的外衣,讓這樣的事情愈發(fā)合理的,
肯定不是受委屈的人,肯定不是因為受了委屈而怒罵的人,也肯定不是那些用看熱鬧,看笑話的人。
他們是大多數(shù)人,他們是大多數(shù)極其普通的人,而站在他們對面的少數(shù)人,
正在讓愈發(fā)野蠻的事實,
變得更文明,更精致。

不是一小群人,而是一群小人。
不是一小群人,是因為他們的雖然人數(shù)少,但支持他們的人,似乎越來越多。
我之前看過幾個員工舉報公司不合理規(guī)則的社會新聞,我發(fā)現(xiàn)真正站在員工這邊的都是看客,而站在公司那邊的人,
要么站的足夠高,要么站在下面,捧著飯碗。
即便是搬出錯與對的矛盾,也掩不住這類現(xiàn)象的可悲:
有些人放下尊嚴,成為了世道的陪襯。
有些人放過尊嚴,成全了世道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