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領導力》做工作的主人
最近聽到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水平領導力》,對應到日常的生活,有一些有意思的觀點,在這里分享給大家。 什么叫水平?先說水平,反面是大組織,CEO和實習生之間隔著十幾層。其實我所在的工廠就是這樣的,大組織,沒有十幾層,就是幾十層。
我工作的是,一個把人看成機器的環(huán)境。你不重要,感受和情緒不需要關注,只要關注你有沒有發(fā)揮這個崗位的職能,保證你這塊的正常運轉(zhuǎn),不出錯。那為什么還要學這個呢? 因為我覺得這不是合適的工作狀態(tài),我不是機器。我是人,在工作中,有一個發(fā)現(xiàn)就,是我從入職到現(xiàn)在半年,領班已經(jīng)換了5個了,這是第6任。 平均每月一任,這更新效率確實有點高。這個工作哪兒都好,也挺順利,就是比較費領班。鐵打的營盤,流水的領班。我在想為什么是,這幾個領班都不行嗎?這是為什么? 其實我跟領班接觸挺多的,這幾個領班各有優(yōu)勢,而且做事很認真負責。工作能力沒話說,不然也不會到領班這個位置。人際關系能力也很強。 直到我看到的這本書,就感覺也許可以從系統(tǒng)的思維,去考慮一下。不要單獨的拎出來看這個人,而要看整體的組織,在組織中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
出問題的地方是怎么連帶影響其他的地方?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價值,很真實,而且可以反復思考的問題,目前我好像沒有答案。 回到這本書《水平領導力》前面說到了水平,接下來是領導力。在我所在的組織,領導力是領導本身的職務所帶來的權利,推動事情向前走。 被領導只需要執(zhí)行任務。在水平化組織里的領導力是,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項目牽頭人,所以大家需要有能力定義問題,和同事對齊目標,臨時拉好一支團隊,把事情做好。 聽起來這就是個很有意思的事,團隊里沒有固定的領導者。遇到什么問題,比如有個新項目,大家開一個會,各抒己見,選一套最好的方案。 由牽頭者邀請同事,組成一個隊伍,把方案落實。誰提出方案,誰想辦法,誰組織隊伍,誰是領導。首先,出謀劃策的能力責任,對應領導力。 而不像現(xiàn)在的組織中,領導力、權力來自于職位。就像領班身處中心,上層有經(jīng)理,下層有組長和各個員工。對組長和員工有天然的領導力,但也很容易被挖坑。
其次,參與人員不是強制的,而是發(fā)出邀請,你愿意就加入。就想玩游戲組隊,同事可能會因為手頭任務很多,或者不贊同這項目而選擇拒絕加入。 篩選出不合適的人,才能讓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高明,而且符合現(xiàn)代的文化和特征,畢竟大家現(xiàn)在都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原住民。 我好像更喜歡跟隊友一起打怪,而不習慣,違背自己的意志,把自己作為保證工廠運行的一個螺絲釘。聽起來這是一種高級,更讓人向往的工作方式。 這管理成本更低。畢竟大家都是成年人,每個人都很智慧,會根據(jù)當前的環(huán)境,自己的經(jīng)驗能力,所有的資源,做出能力范圍內(nèi)最好的選擇。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邏輯。 這樣更貼近生活,同時也尊重一個人作為成年人的決定。在廠里有時候就是不尊重的,比如劈頭蓋臉一頓罵,老板生氣發(fā)火,整個辦公室都是焦慮壓抑的氛圍。
其次是被動工作,老板安排一個任務,做,好像沒什么意義,不做,又沒法交代。核心本質(zhì)是定義目標是上級的事,而我做的就是服從。 讓往東往東,讓往西往西,可能一天內(nèi)往東又往西。這樣壓抑又消耗,不消極怠工,那奇怪了。是種縱容和允許別人對我的傷害,這好像才是反常的。 老板要求是用頭去撞墻,要撞三次。本能的覺得這種要求很蠢,可又沒有辦法,誰都不愿意撞,明知道沒結(jié)果的事。 書中給出一個觀點,我在這里工作,是出于我的選擇。自己的選擇就要自己負責。有個準則不是公司的立場,而是你的立場。 我來公司一方面是為了公司的目標,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己的目標。我是為了自己的成長,自己的薪水來到這里。 其次要確定邊界,這個水平化的組織沒誰不行?誰是利益相關者?協(xié)調(diào)好這兩個問題,選擇高效有能力的人,好像組織一次工作也不難。
水平化組織并不是誰都可以,不是怎么都行,需要有邊界。在心理看來,邊界有著獨特的意義。 最后建立觸發(fā)日志。如果在某一天因某件事持續(xù)情緒長達幾秒,那有可能是你在這件事情上感覺到了被侵犯,你的邊界被對方不禮貌的跨越,時間長了會引發(fā)怨氣。 記錄和反思這些情緒,我覺得對任何人來說,都有很大價值。自我剖析,更多了解自己,理解別人,一條必經(jīng)之路。 總結(jié):1.水平領導力,區(qū)別于層級森嚴的組織,更強調(diào)平等,彼此尊重。 2.問題發(fā)生有可能不是因為某個人,而是因為組織系統(tǒng)的運作。 3.明確邊界,建立觸發(fā)情緒日志。 謝謝你的欣賞,歡迎留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