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中國看璀璨山西(上)
喜迎春節(jié),熱鬧空前
1、太原社火:即太原人俗稱的紅火。太原的紅火規(guī)模大、形式多、內(nèi)容廣,生活氣氛濃烈,地方特色別具一格。太原鑼鼓、太原秧歌、獅子龍、燈、高蹺旱船、背棍、鐵棍、蓮花落、二人臺、啞老背妻、二鬼摔跤、劉三推車、大頭娃娃、跑場秧歌紅火,在勞動人民心目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人們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集中表現(xiàn),是人們對幸福的真摯追求。所以,紅火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乃至于在千百年來,日趨豐富,日趨充實,日趨完美。
2、舞龍,3、舞獅,4、大頭娃娃



5、鐵棍:在民間“社火”中是一種比較溫雅精致的民間表演藝術(shù),每臺小舞臺前,都有一班民間藝人組成的樂隊,往往由嗩吶領(lǐng)奏,笙和其它民樂伴奏,通常以晉劇音樂或吹奏整出晉劇吸引觀眾,加深“鐵棍”的藝術(shù)勉力。
6、我們的春節(jié),才叫“過癮”
太原南郊等地區(qū),過年過足兩個月,從臘月初一便進入了過節(jié)戰(zhàn)時準備;郊縣農(nóng)家過年較之都市別有風情,晉陽一帶,除夕夜壘旺火,往門上插柏葉,旺火用炭塊壘成塔狀,子夜鐘聲響過,點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征日子過的旺火,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習俗,謂“吃翻身瓜”在年終時,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內(nèi),用以祭祀祖先人,俗稱“隔年撈飯”,初五掃灑庭院,清理垃圾,俗稱“掃窮上”。

元宵紅火還在燈火
1、九曲黃河燈會:人們在辛勤勞作一年之后,從四面八方匯聚在這里,共度良宵佳節(jié),望人壽年豐,使古老的黃河披上了盛裝,煥發(fā)了青春。

2、平定元宵塔火

塔火的頂部,隨著十二生肖的年份推移,用黃泥做成兔、猴、虎、馬等生肖的造型。也有的用生鐵鑄成獅子、老虎、寶塔、元寶等造型。
平定的元宵塔火延續(xù)多年,至今不衰,這與平定有質(zhì)量優(yōu)良的無煙煤供元宵塔火燃燒有關(guān),也與民間正月十五鬧紅火的習俗緊密聯(lián)系,點燃塔火是鬧紅火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更為讓百姓奉為神明的,是當?shù)亓鱾鞯摹芭畫z補天”的傳說,當?shù)匕傩瞻堰@種點燃塔火的活動,看成是對于“女媧補天”的一種煉石補天的補充。
3、早起的一碗元宵,開啟了垣曲的正月十五。垣曲的元宵,是從白天就開始熱鬧的。自古以來就有“正月十五看?;睢绷曀椎脑?,一早便聚集在中心廣場,觀看由11個鄉(xiāng)鎮(zhèn)組成的游藝大隊表演。舞獅、舞龍、霸王鞭……精彩的表演一個接一個?!暗玫玫谩彪S著熟悉的銅鑼聲,秧歌的步伐出現(xiàn)在廣場的中央,立刻引起一陣小小的騷動。

4、文藝踩街
堪稱民間文化化妝大游行。所謂:“裝扮故事,盛飾珠寶,鐘鼓喧天,一國若狂”。
從十四到十六,連續(xù)三天各縣區(qū)的都組織大大小小的各種文藝匯演到市里來,有民間藝術(shù),有現(xiàn)代藝術(shù)展示,有傳統(tǒng)文藝,有古老樂曲,有八音會,有古裝戲,花樣之多,數(shù)不勝數(shù)。


辦大型燈展。各單位都想聲,光,色俱全的大型燈展在街上展出。有代表吉祥的,有代表幸福的,有代表古老傳說的,有帶有啟迪意義的。
文案:劉宴彤
修改:黃芹
圖片:網(wǎng)絡(luò)
排版:王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