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舟記》 |“咬文嚼字” 只為在語言之海上守衛(wèi)字雨詞風
序言
如今浮躁、跳躍的信息時代,機遇與挑戰(zhàn)應(yīng)接不暇。不知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從容鎮(zhèn)定的堅守自己的本心與夢想呢?
如今我就借著動畫《編舟記》講述下匠人情懷與文字的溫度。擇一事,終一生。
“將聯(lián)系人與人的——言語編織起來”無法傳達的話語。不能傳達的思念。這是,如此笨拙的人們所展開的故事。

初心所在,為我所愛
“語言的海洋廣闊無垠,而辭典便是漂浮在這片汪洋大海上的一葉扁舟。人類乘著名為辭典的扁舟在海上漂泊,尋找著一詞一句以期能夠確切表達自己心意,那是獨屬于人類話語的奇跡,為那些想要渡過汪洋,去與他人結(jié)下羈絆的人們獻上的辭典,那就是《大渡?!贰!?/p>
沈從文先生說過 : “ 文學之于我 ,不僅是興趣 ,而且是信仰 。”?
作為文化事業(yè)重要組成部分的“編輯出版”,具有著著文化傳承的獨特而重要使命,其中辭典則將文化積累、選擇、傳播與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延續(xù)、文化更新的重要介質(zhì)。這份厚重需要一個真心熱愛它的人去承載 。有時僅靠興趣是支撐 不住的,但一旦興趣成為了信仰,便能融入我們的血液 ,“擇一事,終一生” 。在筆者看來,這種熱愛和信仰應(yīng)列為一 個有溫度的編輯應(yīng)有的匠人情懷之首 。
動畫《編舟記》的故事情節(jié)十分簡單:作為標準死宅的馬締光也,被“拾荒”般進入了辭書編輯部,與同事們克服著各種困難,花費了十五年的時間編輯出版了一本叫做《大渡?!返霓o典。
“活在當下的辭典”:隨時收錄新生的略語、俗語、潮語。
《大渡?!忿o典的本身的定位十分明確。在如今信息時代的發(fā)展下, 若一個人與社交平臺太久缺乏聯(lián)系,“詞庫”就無法更新,恐怕就會淪為能讀會寫的“新文盲”。繁華熱鬧的市井、思想碰撞激烈的社交平臺都是語匯繁衍的活源,新生代創(chuàng)造的新詞透過多個社交平臺奔流不息地涌進我們的視野,高調(diào)登場,成為一時的熱點話題,從年代圈子蔓延到官媒刊頭,擊中以如今既有詞匯所無法觸及的意境。
這就奠定了編撰者的悲?。喝酥簧τ邢?,即便通過接力投入終生下去,它也是個無底洞,并永遠存在缺漏和滯后。

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yè)并全身心地投入 ,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正如《編舟記 》中當聽到馬締光也說 “ 我要為辭典奉獻一生 ” 的時候 , 竹奶奶所說的 :“ 能在年輕的時候就找到自己這輩子想做 的工作,你真是幸福。之后只要一路走到底就行了 。 ”
新辭典發(fā)布后的第二天 ,馬締光也已經(jīng)開始拿出厚厚的采集卡,著手修訂版的編撰。浩大煩瑣且永無止盡的工作,是馬締光也選擇的人生。編不完盡的辭??傆腥嗽诰瞎M瘁地完成它 , 只因初心所在,為我所愛。
專注、堅持,守護信念于辭海中尋找人生
匠人們大多窮其一生只專注于做一件事 ,或幾件內(nèi)容相近的事情 。《淮南子·主術(shù)訓 》 記載 “ 心不專 一 ,不能專誠 ” 。馬締光也對于辭典紙張的龜毛要求:“薄而有韌性,致密不洇墨,手感要吸附手指又不能在翻頁時粘張”。如此的要求令人恨不得將束之高閣的辭典找出來頂禮膜拜。
于辭海中尋得人生:適逢馬締光也情竇初開,本就憨厚癡傻的馬締光也變得魂不守舍,主編作為過來人也是秒懂,于是便提出讓他來寫“戀”的釋義?!皯佟钡尼屃x寫出來跟詩一樣:“喜歡一人,寤寐求之,輾轉(zhuǎn)反側(cè),除此之外,萬事皆空之態(tài)。兩情相悅,何須羨仙”。

吊兒郎當、不修邊幅的西岡經(jīng)歷了他說描述的“一點也不酷”的求婚,之后就在在“接地氣”的用例里寫道:“喝醉了求婚之類真是接地氣接到地心去了”。更不消說因為一個詞的錯漏而推翻三校成果如何叫人抓狂,姑娘們撓頭散發(fā)就地晾衣,男人們脫襪搓腳和衣而臥,通宵加班的寫實鏡頭不用說教,早已熱血《編舟記》的溫柔,以飽蘸世情的筆觸,在“詞”起彼伏間,繡出黑白紙張上的浮世繪。
《 編舟記》里的辭典編輯松本三十多年來一心一意從事辭典編輯工作;
日本的岡野暢夫一生花費數(shù)十年只為修復(fù)一本舊書;
國內(nèi)的故宮男神鐘表修復(fù)師王津數(shù)十年如一日修復(fù)著鐘表。
正如在記錄日本老鋪興衰的《東京下町職人生活》中所說,“以精純匠藝之心守護自己的行當和生活”。他們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仰,在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的堅持中延續(xù)了歷史 ,用自己的一生來詮釋 “ 因為熱愛 ,所以堅持 ” 的牢固信仰。這個時代雖然浮躁,但匠人們在喧囂之中求得了一世的寧靜 ,因為他們心里 ,一生只做一件事 。
渡人,渡人生,渡生命,《大渡海》

渡人,渡人生,渡生命,《大渡?!返木幾?,無異于一場修行?!洞蠖珊!愤@本辭典就如本文開頭所說如同一葉扁舟。馬締光也這一位,不善言辭,社交困難的標準死宅,卻要去修撰一本辭典,正所謂語言是溝通的象征,馬締光也如何修撰一本予人渡海的工具呢?
《大渡海》為他洞開一扇門:俗世如海,噴涌而進。人際之間,有潛流,有礁石,有人情冷暖的洋流交匯,有世態(tài)炎涼的氣氛疊換,一葉扁舟也代表了如馬締光也這樣的個體,在自身和價值的困惑中,完成了自渡。

《編舟記》更代表一種處世觀,就像馬締光也經(jīng)常夢見自己因著自身的渺小,在浩瀚的語言大海之中溺亡,人對于未知總是充滿了好奇也充滿著恐懼,人之精力和生命之有限,詞匯沿襲繁衍之無涯,讓靈魂安寧卻恐懼著。
我們觀其不可為而為之,體會著渺小人類向著大海做出抵抗,仿佛為著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海似的故事而動容。唯此,處于悲劇美中的生命,如浮游滄海的扁舟中找到自身小小的、凝重的坐標,其韌度與美感,在有窮和無盡中達到極致。
可以說,《編舟記》盡管并未達到掌摑速食年青一代的程度,但是在快節(jié)奏、快餐主義當下的今天,《編舟記》展現(xiàn)了一個更溫情、更人文的視野:奮勇向前,開辟社會高速發(fā)展的先鋒與緊隨潮流狩獵既得利益的主流價值觀下,仍然有人能守住清貧,如同入世又出世的馬龍夫妻一般,做時代的拾遺者。
最后的話
筆者作為一位小小的創(chuàng)作者,能做的是以匠人之心 ,琢時光之影,享受書稿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在歲月的長河中,讓我們的溫度恒久,讓我們的情懷凝固,不忘初心 , 砥礪前行 。
最后最后,你的人生字典里有什么?

這里是“小曉得說”,專注于動漫領(lǐng)域創(chuàng)作
感謝你的閱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