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辭典》5.15 葉適
【本文轉(zhuǎn)載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僅供學習參考】
15、葉適(1150—1223)
? 南宋唯物主義哲學家。字正則,號水心,溫州永嘉[i]人,是永嘉學派的集大成者。官至工部和吏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他力主抗金,并建樹勞績,反被誣附合韓侂胄起兵有罪而罷官。晚年在水心村講學著述終生。
? 葉適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統(tǒng)一的氣所化生的。“一氣之所役,陰陽之所分,其始為造,其卒為化”。[ii]反對理學家主張宇宙開始有一個神秘的太極?!耙子刑珮O,近世學者以為宗旨秘義”。[iii]在“道”和“物”的關系上,葉適強調(diào)事物的道理存在于客觀事物之中,“物之所在,道則在焉”,不認識事物就不能得到“道”,“非知物者,不能至道”;同時指出認識“道”才能全面地認識事物,“非知道者不能該物”。[iv]反對理學家離開客觀事物空談性命道德之說,“性命道德,未有超然遺物而獨立者也”。[v]葉適指出:認識是“內(nèi)外交相成”。[vi]判斷天下義理的正誤,必須以詳盡地考察天下之事物為根據(jù),“欲折衷天下之義理,必盡考詳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謬”。[vii]葉適提倡“功利之學”,主張“通商惠工,皆以國家之力扶持商賈,流通貨幣”。反對“抑末厚本”,[viii]即反對輕視工商、只重視農(nóng)業(yè)的政策。對朱熹宣揚“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ix]的思想,他批判說:“此語初看極好,細看全疏闊”?!凹葻o功利,則道義者乃無用之虛語爾”。[x]他又揭露理學思想是以思孟儒學為主、兼容佛老思想,他們“自坐佛老病處”,卻標榜“我固辯佛老以明圣人之道者”,實在令人可悲![xi]葉適肯定“凡天下之可言者,皆兩也,非一也”,是正確的。但認為“道至于中庸而止矣”,[xii]表現(xiàn)出形而上學的性質(zhì)。著有《習學記言序目》、《水心文集》、《水心別集》。
注:
[i] 今屬浙江。
[ii] 《水心別集》卷五。
[iii] 《習學記言序目》卷四,《周易》四。
[iv] 《習學記言序目》卷四十七,《皇朝文鑒》一。
[v] 《水心別集》卷七,《大學》。
[vi] 《習學記言序目》卷十四,《孟子·告子》。
[vii] 《水心文集》卷二十九,《題姚令威西溪集》。
[viii] 《習學記言序目》卷十九,《史記》一。
[ix] 《水心文集》卷七十四。
[x] 《習學記言序目》卷二十三,《漢書》三。
[xi] 《習學記言序目》卷五十,《皇朝文鑒》四。
[xii] 《水心別集》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