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熱服】被兩次殺死的白堊——淺談文案對角色塑造的責任

【這次專欄不會制作成視頻,因為我們認為這個話題的討論需要一點門檻,以保證討論氛圍?!?/p>
摘要:
我和我的朋友“樹懶君”認為,《塵影余音》活動劇情對白堊的塑造過于單薄,而同時,根據(jù)文本信息,我們可以不加額外假設地推理出,大綱中的白堊有著更飽滿、更復雜的形象。本文旨在指出文案的相關(guān)問題,并通過展示還原出來的白堊形象,證明這些問題其實都在大綱里有答案,只是文案沒有順利傳達給讀者。
同時,還會討論我們作為讀者期待文案完成怎樣的任務,這個任務和大綱有什么區(qū)別。我們將以具體例子證明這次的任務并沒有被很好地完成,然后解釋由此帶來的在角色塑造和主題表達上的負面影響。
通過還原我們理解中的白堊,希望能夠像以往的方舟活動那樣,給各位帶來希望與力量,來對抗生活中的困難與虛無。
最后,我們還會談及白堊和黑鍵戲內(nèi)戲外的一致性。白堊兩度被虛無吞噬,一次在故事里,一次在故事外。我們甚至可以說,就如同巫王逼死了白堊,這次的文案也是殺死白堊的犯人。這真是一場諷刺的巧合。

聲明:
在進入正文之前,我想先為不熟悉我的讀者朋友理清一些立場方面的東西,或者說,疊盾。如果你信任我,大可以直接跳到正文。
首先,閱讀是個人的事情,并不是為了夸贊或者批評創(chuàng)作者。無論是以老師獎罰學生的姿態(tài),還是以信徒贊美塑像的姿態(tài)來閱讀,我認為都不可取。
其次,我理解這次的活動劇情是在疫情環(huán)境下完成的,其中肯定有很多各種困難,完全理解。但理解不代表接受。不可回避的錯誤依然是錯誤,這是《明日方舟》本身想要傳達的觀點。錯就要認,打就企定。盡管如此,我還是會嘗試為這個錯誤賦予更高一層的意義,這也是過往的劇情想要傳達的。
第三,我認為這次的大綱是優(yōu)秀的,而文案則嚴重不匹配。除去末尾的幾次情緒噴發(fā),這次活動的文案沒有任何細看的必要,越挖越不堪入目。這是本文的前提。雖然正文中會舉例說明,并不會默認就是如此,但還是需要在一開始明確這一點是不容爭辯的。
再者,關(guān)于一些常見的論點,我保證聊得更深。這次的問題不是“謎語不謎語”的問題,應當區(qū)分凱爾希的施壓話術(shù)、智力挑戰(zhàn)方面的謎語、以及文案表達出現(xiàn)技術(shù)問題,這是完全不同的三樣東西。這也不是刀的問題,我并非絕對推崇或者厭惡寫死角色。值得討論的是死亡帶來的情感和意義,而不是死亡本身。
最后,我向來不執(zhí)著于評價文案質(zhì)量,如果適當?shù)哪X補可以提高我的閱讀體驗,我很樂意自娛自樂,并不會在專欄或視頻中討論文筆上的瑕疵和發(fā)揮失常。但這次我是感受到了文案的敷衍,而這個敷衍是和本次的主題掛鉤的,我無法繞開不談。
聲明結(jié)束,正文開始。

寫死一個角色
為什么我們會在意虛構(gòu)作品中的角色的死亡?這個問題是本文的起點。
白堊的死某種程度上在玩家社區(qū)中掀起了一波地獄笑話的小浪潮。在我的理解中,“玩笑”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民眾對某些高高在上的東西進行消解,代表著一種內(nèi)心深處的反抗和不承認,盡管明面上并不反對。而地獄笑話則是力度最強的消解。拿什么來開玩笑、開到什么程度,這些都包含著玩家讀者們的態(tài)度。
因此,這波浪潮的存在表明,存在一群數(shù)量可觀的玩家不承認白堊的死——至少這次的死亡給玩家?guī)淼那楦袥_擊,遠達不到霜星、愛國者這些經(jīng)典角色隕落時釋放的能量。
我不愿意開這個地獄玩笑——后面會詳細解釋——但我有類似的感受:白堊的死無法對我造成太大的沖擊,因為,當我嘗試回憶他這個角色時,我想不起什么值得回味的細節(jié)。
我第一次讀完《塵影余音》的故事之后,對白堊的死只有一個感受——合理。白堊的死無論從什么角度來說都非常合理。他活著就會帶來傷害,他自己也選擇自我犧牲,他本身也堅持不了多久了,他的死還可以解決夕照區(qū)面臨的直接問題,而且在意他的人除了黑鍵大多都也命不久矣。
這就像是經(jīng)典電車難題:長久地救夕照區(qū)還是救白堊?從功利主義的角度來看這個選擇并不難做。
所以,當我看到 老G (@GalladeC)在動態(tài)時,我不由得遲疑了一下。老G說他在準備稿子的時候看到黑鍵的信物,這讓他“哽到說不出話來”。在我的印象中,老G是認真對待《明日方舟》內(nèi)容的玩家,顯然是他讀到了我當時沒讀出的東西。同時,我也看到了很多網(wǎng)友表示自己被打動了。那這份感動必然也不是虛假的、個人的、或者有偏差的。我應該是看漏了什么。
于是,我看了第二遍。
第二次閱讀確實讓我對白堊最后的覺悟有了更清晰的感受。
白堊? 我們已經(jīng)太幸運了......還有比我們更幸運的人嗎?沒有了,再也沒有了!
黑鍵? ......我明白,我明白。
白堊? 不,你還不明白!
白堊? 如果你真的明白,那就不要為此感到悲傷,黑鍵,我最親愛的兄弟。
白堊? 我們原本應該一同死在這里,讓整個音樂廳的人為我們陪葬。
白堊? 但我們抗爭了!
在最后一幕中,黑鍵坦言,和白堊相處的幾天讓他對苦難有了新的認識,也感受到了艱難的生活并不只有痛苦,還有明快的充實。
但白堊的境界和豁達比黑鍵還要更深一層,他并沒有因為無法成功反抗命運而悲傷,反而因為把握住了抗爭的機會、因為達成了小小的成果而自豪。
參照女伯爵格特魯?shù)碌脑庥?,這確實不是自我安慰,因為很多人甚至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梢?,白堊對生活、對苦難、對希望,有著很深刻的認識。
我不由得嘗試回味起白堊在我記憶中的形象,正如同每一次讀到重要角色死亡的時候。然而,我找不到任何讓我動容的情景。我只能想起一個溫柔善良的鄰家男孩。
然而!“鄰家男孩”這個形象無法支撐起他在最后一幕的獨白——如果鄰居家一個溫文儒雅的帥哥忽然某一天跟我說起苦難和希望,我實在無法不認為他在傷春悲秋?!班徏倚「纭边@個標簽太薄了。
白堊當然不只是“溫柔善良的白毛帥哥”,后面我會解釋?,F(xiàn)在先暫停一下,我想通過對比過往《明日方舟》優(yōu)秀的人物塑造,為什么這兩次閱讀體驗都不盡如人意——甚至直白一點,都如此糟糕。
我認為原因各有一點:第一次讀時,我無法和白堊形成感情聯(lián)系。第二次讀時,我依然沒有找到回應白堊這個角色核心問題的情節(jié)。兩點是相關(guān)的,我們一點一點來說。
死得“合理”的角色并不只有白堊。
蔓德拉走進倫蒂尼姆,必死局,但多少人還在千方百計地摳細節(jié),希望“證明”她還有存活的可能。愛國者對陣羅德島,作為感染者的標桿,愛國者必然不可以退讓,面對這樣的戰(zhàn)士,羅德島也不可能留手,你死我活的局面,但我不會認為他的死無所謂。Outcast六槍七命,背后設定上應該是又合理的解釋,但在揭開相關(guān)設定之前,我著實很難接受那是合理的。
不“合理”的“刀”沒有出刀的價值,所有打動人的死亡必定都是“合理的”,這是基礎(chǔ)。但“好的刀”就好在,因為對角色成功的塑造,讓他們和讀者形成感情上的聯(lián)系,讓人覺得:“合理,但我哪怕歪曲事實也不愿意接受這種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更直接的例子便是同人創(chuàng)作里加入羅德島的霜星。
我無法和白堊形成感情聯(lián)系,是因為目前的劇情中所塑造的白堊太薄了。這就說到第二點,白堊作為角色的核心問題。
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那些已經(jīng)死去的角色,提起他們時,腦海中是不是很自然地浮現(xiàn)出某些畫面?靈魂上傷痕累累的愛國者展現(xiàn)出的剛毅和柔情,霜星作為戰(zhàn)士為同志斷后的身姿,普通農(nóng)家少女阿麗娜突破自我,只為對塔露拉提供支持、思想武裝、和勸諫,以及,阿方索在船上看不見盡頭的六十年。
鷹角在劇情里留下的每一刀都有給人充足的回味空間。雖然他們是虛構(gòu)角色,但我們仿佛可以想象他們生前的日常:愛國者是怎么和霜星互動的,阿方索和加西亞是曾經(jīng)如何互相支持又互相折磨著,Outcast這個帥奶奶會怎么和年輕干員開玩笑……
這么好的一個人,腦海中的記憶難以褪去,仿佛昨天我們還見過面,如今沒了。
這便是虛構(gòu)角色的死亡的美麗。因為虛構(gòu),所以美麗,雖然虛構(gòu),但是有真實感?!坝姓鎸嵏小笔侵肝覀兛梢韵胂笏麄兊男袆樱@正是因為我們能把握住這個角色的關(guān)鍵。
回到白堊這邊,他的關(guān)鍵是鄰家?guī)浉鐔??是,但不足夠。能用一個詞概括的形象太薄了。
白堊當然不只是一個鄰家?guī)浉纾墒窃诨囊吧习仙孢^的——跋涉,在泰拉大陸是一個很有分量的詞匯。天災、八米高的磐蟹、一米長的針蟲、法外狂徒、資源的匱乏。在荒野,人是要拼盡一切才能活下去的。
有人以“虛無”來概括白堊這個角色。不夠,因為一個虛無、找不到支撐的人是不可能在荒野活下去的。痛苦與絕望會剝除人求生的意志,就像是愚人號上發(fā)生的那樣。
有人認為白堊是“溫柔善良”的,當然是,但是不止于此。如果白堊是純粹的善良,他怎么會在明知自己會傷害幫助他的人的情況下,仍然僥幸地活下去呢?他需要一個追求、一個動機,使得他即便違背良心地給別人帶來風險,也要活下去。
為什么白堊要活到現(xiàn)在?他是靠什么活到現(xiàn)在的?
當“虛無”、“塵世之音的殘缺”、和“善良”三個元素放在白堊身上時,上面這兩個問題就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并成為理解白堊形象的關(guān)鍵。單看這兩個問題,就已經(jīng)能感受道這個角色的復雜性。如果能把答案傳遞給讀者,這個角色就不可能不立體。
可惜的是,目前看來劇情里并沒有相關(guān)情節(jié)來作出回答。這便是為什么我回過頭來看,回憶中的白堊形象薄得像張紙。因此,他的死無法對我?guī)砬榫w上的波動。
【當然,如果你感受到了,或許是你比我敏銳,在潛意識就完成了我要用接下來一整節(jié)來解釋的事情。這很正常,因為我后面的推演都只用到了目前文本中的信息,我們有相同的起點,殊途同歸并不意外。】
白堊形象還原
那么,經(jīng)過高強度討論之后,我們復原出來的白堊是是怎么樣的形象呢?
或許可以這么用一句話概括:“一個只需要一點點的光亮就能撐過無盡黑夜的溫柔少年。”
這便是我們挖出來的、大綱對上面紅字問題的回答:
為什么白堊要活到現(xiàn)在?他是靠什么活到現(xiàn)在的?
我們可以歸納出白堊的三個最明顯的特點:替人著想的善良,塵世之音強加在他身的虛無,以及實驗不完美導致的“泄漏”。后兩者都是源于巫王殘黨的實驗,是強加給他的。文中并沒有解釋白堊的善良的源頭,或許是那個哼著歌的大姐姐,可能是他曲解了老爺爺?shù)牟浑x不棄,但都無法確定。本來,《明日方舟》一般是不存在“沒有由頭的善”的,安多恩那樣的偉大也是植根于他個人的情感需求。但是,由于缺乏細節(jié),我們只能無奈地假設白堊本性有善良的傾向。
被迫接受的塵世之音從兩個方面影響著白堊的善良:“善良+虛無”成為非同尋常的包容,讓他對自身的痛苦沒有怨言,對世界更加溫柔、索求更少、讓步更多?!吧屏肌?“塵世之音的泄漏”使得他遠離人群,除了密探老爺爺。
但是,如果按照這個方向推演,他和老爺爺應該會遠離人類社會,找一個角落靜靜地死去,根本不會來到夕照區(qū)。
那就意味著,這三個特點還不夠,缺失了一樣關(guān)鍵,這個關(guān)鍵將會把白堊拉向其他人,它會給白堊求生的意志,它應該是屬于白堊的小小的欲望。即便這意味著塵世之音會給人帶來風險,白堊依然愿意為了獲得這樣東西而努力活下去。
是什么呢?
我曾見許多人。人內(nèi)心幽暗,不須拉特蘭教宗屈尊告知我。然而人心又有光芒,如此耀眼,幾乎使我目盲。我無法忘懷。
啊……我不知道多少次引用安多恩的這句話了,主要是真的很好用,接下來在《明日方舟》把相關(guān)問題都聊透之前,應該還可以用很久。
白堊可能也是基于類似的理由。
但白堊又不同于安多恩,因為安多恩的動機是完全屬于他自己的——潮石鎮(zhèn),他要去救人,救人能使他感到寬慰,這是安多恩出發(fā)的理由。白堊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歷,不過,他的跋涉開始得更早,白堊在還是個小孩的時候就走上了荒野,他不需要出發(fā)的動機,因為他沒得選。
而在路上,他們完全有可能看到相似的人和事:人心的幽暗與光芒。幽暗的方面他在劇情里直說了:沒有村子愿意收留白堊和老爺爺,甚至有些還會把感染者關(guān)進地窖里等死?!安⒉皇且驗橛斜匾?,而僅僅是因為很方便”。
而人心的光芒則以很不明顯的方式體現(xiàn)了——他收下的小收藏品。
白堊? 其實我曾經(jīng)想記住很多人的......
白堊? 所以,我需要一些紀念,保證我不會忘光。
這次活動中,他本來想把車爾尼的簽名、芙蓉的空藥瓶、黑鍵的硬幣留作紀念。白堊沒有在其他地方說過自己想要什么,這些小物件就是他透露過的“想要”?;蛘哒f,他想要的其實是保存那些細碎的美好回憶。
那么,我們就可以大膽猜測,這些便是他在苦難中活下去的盼頭,正是這些散發(fā)著光芒的事物支撐著他去對抗“塵世之音”的虛無。
白堊需要的不多,正如同他失去控制前對黑鍵說的:他不奢求反抗的勝利,僅僅是有反抗的機會、能稍微減少點犧牲,他就很滿足了。同樣,在對抗荒野上的苦難和內(nèi)心的虛無時,存在于未來的點點微光足以鼓舞他前行。他像是燭火追逐著磷光閃閃的飛蛾,為了避免燙傷對方,他小心翼翼地保持著距離。
此時,我們再來看白堊最后的犧牲。
《光影》的表演非常微妙,演奏的三人都想要犧牲自己,拯救剩余兩人。車爾尼的動機是犧牲命不久矣的自己,成就代表著未來與希望的年輕人,但是被女伯爵格特魯?shù)路恋K了。
黑鍵也想犧牲自己,但他顯然還沒有想清楚,他的奉獻源自自輕,他認為“他們比自己更值得活下去?!彼攒嚑柲岷俺觥昂阪I,不要做傻事!”是很準確的,這確實不是深思熟慮之后的判斷。
而白堊呢,他是因為虛無而自殺,從而救下剩下兩人嗎?不是的。
但他并不痛恨這樣的生活。
他在漫長流浪生活中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詛咒命運并不會讓生活變好。
他只能從當下能做的事中找出自己生存的意義。
……
現(xiàn)在,他認為是時候了。
沒有誰比誰更值得活下去,但是,他已經(jīng)交到了朋友,得到了友情,他滿足了。
今天陽光正好,是一個死去的好日子。
“沒有誰比誰更值得活下去”,這就是體現(xiàn)白堊比黑鍵洞見更深的地方。白堊并不是因為逃避而放棄,也不是因為自輕而委屈自己,而是因為滿足而體面退場。
從字面意思來看是這樣子,但是我們可以繼續(xù)深挖:真的滿足嗎?如果是能夠被滿足的欲望,又怎么能成為人唯一的心靈支柱呢?白堊這么努力地在荒野上生存下來,他是如此向往生命中遇到的美好。只不過,比起那些美好,他更重視車爾尼和黑鍵。
這樣來看,白堊的死,是不是更有厚度、情緒更復雜一點呢?
白堊本該如此地立體,他的笑容讓人如沐春風,而他的卑微惹人心生憐愛。那么,為什么……為什么……
為什么他的被塑造得這么???
為什么這需要我們通過推理獲得,
而不是從故事里自然地感受到?
文案的職責——請把角色當人
接下來我要開噴了。
文案和大綱有什么區(qū)別?
我不是科班出身的人,也沒有相關(guān)工作經(jīng)驗,僅僅作為一個讀者來看待這個問題。正如前面所說的,我期待的是“因為虛構(gòu),所以美麗,雖然虛構(gòu),但是有真實感。”
為了避免人身攻擊,接下來我們只考慮“文案”和“大綱”這兩個內(nèi)容,而不考慮對應的負責人。對比兩者,也許我們可以說,大綱更注重雕琢出“美麗”的部分,它關(guān)乎人物的動機、重要經(jīng)歷、社會環(huán)境設定,以及簡單推演出:在這個環(huán)境下,有過這樣經(jīng)歷、懷著這些動機的人們之間會產(chǎn)生怎么樣的故事。當我們嘗試總結(jié)出這段故事發(fā)生了什么的時候,整理出來的便是本文所指的“大綱”,是故事的骨架。
而文案則負責“真實感”的部分——事情朝著大綱規(guī)定好的方向發(fā)展,但在這個過程中,各個人物具體說了什么、想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和反應……這些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詞句斟酌,便是本文所指的“文案”。文案的職責并不只是把大綱的信息“符合邏輯地”傳達給讀者,還更需要觸動讀者的情緒。是讓讀者“感受”到這個角色,而不是“了解”到這個角色。
而“文字味同嚼蠟,但信息完整呈現(xiàn)”是可能的,也是這次活動劇情前半部分呈現(xiàn)的效果。我們確實可以通過目前的文案基本掌握背后的大綱,理解每一個角色的動機和思考,然后就像前文那樣推導不自然或缺失的部分。但這并不是文案好,交代信息只是文案最最基本的任務。前面推理出的白堊形象歸功于精彩的是大綱,文案沒有添色分毫,相反, 還在添亂。也就是所謂“8分的劇情寫成5分的故事”。
結(jié)果,白堊這個角色的塑造有超過一半是來自第八關(guān),而當我們被白堊的死前絕唱打動后,我們無法回憶起他生前的細節(jié)。
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情況?為什么說文案在添亂?
我也想知道,但目前水平有限,我和“樹懶君”暫時的結(jié)論是,前面的文案并沒有把角色當人,而只是作為交代信息的木偶來擺弄。而且,被這樣對待的角色不只是白堊。
值得注意的是,我不是說目前的安排有任何不合理的地方,劇本是完全合理的,因為大綱是經(jīng)過打磨的,我想要指出的是,文案因為鋪墊和措辭方面的安排不當,導致閱讀過程中(尤其是第一次)的不適。
接下來我將以芙蓉、車爾尼、和黑鍵為例,展示文案究竟有多糟糕,這次的文字細節(jié)是多么不堪入目。(不以白堊為例是因為白堊太薄了,沒東西可以聊。)
芙蓉:心善的強硬?還是下作的無禮?
我們通過檔案知道,芙蓉的異格包含著一點轉(zhuǎn)變:
那個總是以最強硬的態(tài)度要求身邊所有人的芙蓉卻也不知道在何時“消失”了。
但我們再來看看黑鍵和芙蓉的互動,下面這一段摘自芙蓉初次確定“假愈”和白堊黑鍵有關(guān)后,把黑鍵帶到門外單獨對話的橋段。
芙蓉? ?所以,我希望你能盡快離開夕照區(qū),離開維謝海姆。
黑鍵? 音樂會呢?
芙蓉? ?音樂會——說什么傻話?
芙蓉? ?假如假愈現(xiàn)象是由某種法術(shù)引起的,你們的合奏大概率會將其增強——
芙蓉? ?難道說......這就是你的......
黑鍵? 停。
黑鍵? 實話實說,我非常討厭這種無端受到懷疑的感覺。
芙蓉? ?這不是你說討厭就能解決的問題!
思考一個問題:芙蓉為什么會無端懷疑黑鍵?
她作為薩卡茲、作為感染者、作為經(jīng)驗豐富的羅德島醫(yī)生,她是最明白這種懷疑對人的傷害,更別說不久前她才深陷這樣的懷疑,還是黑鍵幫她解圍的。為什么她會這樣對黑鍵說話?難道芙蓉是從萊塔尼亞回來的瞬間完成成長和異格的嗎?就算是“態(tài)度強硬”的芙蓉,也不應該說出這樣的話。而且,這句話一定要說嗎?除去這部分也不影響故事發(fā)展。
說到芙蓉被圍攻,我們也來看看那一幕。當時白堊為了幫芙蓉解圍,擋在了她和醉酒的居民之間。因為芙蓉失言,醉酒大哥因為覺得被挑釁而發(fā)起攻擊,導致大提琴被流彈打穿。對于被損壞大提琴,芙蓉只說了一句:“啊,這大提琴……面板破得這么嚴重,還能修嗎?”,并沒有表示歉意或者提出補償。當然,就算說了,白堊的話肯定會接受歉意并謝絕補償?shù)?,這不影響劇情發(fā)展。但是芙蓉不主動提出的話,就像是她害怕提起的話白堊會要求她賠償一樣。難道芙蓉不會道歉嗎?
說到“道歉”,就不得不提最影響閱讀流暢程度的例子了。芙蓉在勸阻車爾尼未果,被大媽烏爾蘇拉帶到外面介紹夕照區(qū)的歷史,說明音樂會的重要性。這是塑造車爾尼的關(guān)鍵片段,解釋了車爾尼不愿意取消音樂會是為了夕照區(qū)的未來,而不是為了自己。他要靠自己的資源,在死前、在職業(yè)生涯的最后捧紅夕照區(qū)的音樂新星。
信息的交代方面依然沒有問題,問題在于對話的結(jié)束。芙蓉接到行板的電話說是密探老爺爺失蹤了。聞訊,芙蓉在沒有告別的情況下就離開了烏爾蘇拉大媽和賣小吃的大叔。在這次活動之前之前,對芙蓉的描寫雖然不多,但我們可以明確她并不是一個沒禮貌的人,即便再緊急,也就是多說一句話的事情:“發(fā)生了緊急情況,抱歉,我要先走了!”
另一方面,如果芙蓉真的因為某些事件(比如雷姆必拓的意外)變得有點“救人強迫癥”,來不及說什么,那么大媽和大叔作為一個正常人,看到面前平日禮貌大方的芙蓉走得這么慌張,是不是應該說些什么?至少打個圓場?比如“她走得真急呀?!被蛘呒由弦粌删渥T福骸跋M麤]出什么大事?!边@樣,這個對話就完整地結(jié)束了,而不是生硬地轉(zhuǎn)到下一個場景。
沒有根據(jù)就懷疑別人、害怕承擔責任、不會道歉。這些顯然都不符合芙蓉的設定,如果我們承認了這些文案細節(jié),就相當于承認這些對芙蓉形象的抹黑。
難道“心善的強硬”就不能塑造嗎?各位有想過為什么芙蓉這么執(zhí)著于健康餐嗎?難道是她不知道自己的飯菜難吃?
讓我們回頭看看《陰云火花》。在故事的開頭,感染者工人阿石向澄閃要高度數(shù)的酒喝,澄閃不給,說是對身體不好,阿石的的說辭是,“反正得了這個病,遲早都得死,死前......”。但澄閃馬上打斷他:“?不準這么說!……請注意身體,好好活著!不要總是把那個詞掛在嘴上!”
澄閃的這段發(fā)言和芙蓉的營養(yǎng)學研究異曲同工,她們不是不關(guān)心病人的快樂,而是更重視健康。回到《塵影余音》,“及時行樂”和“心懷希望”這兩點的沖突本來就應該是芙蓉和快餐大叔的討論的核心,它們有共同的出發(fā)點,就是為感染者著想,但現(xiàn)在看看芙蓉吃了一口就不吃的快餐,這不又是給芙蓉抹黑嗎?

“健康餐難吃”這一點都沒把握好,就更不用期待文案能處理好芙蓉的另一個特點了:“姐姐”。
要進一步加強芙蓉和炎熔之間的牽絆,其實一點都不難,只需要點出,“芙蓉選擇長笛作為新法杖是為了和炎熔的鋼琴二重奏”就可以了。因為木管樂器并不是外行人拿起就能吹出聲的,芙蓉肯定是練過的,只不過還沒練到家,所以才不好意思在妹妹面前展示。
如果多了這么幾句心理活動,明明可以補充這方面的心理活動,但為什么要兩次強調(diào)芙蓉選這個長笛僅僅是用作法杖呢?而且,這是不是就可以在炎熔基本沒戲分的情況下表現(xiàn)姐妹情深?而不是在吃飯的時候說什么,“哎呀,不好意思,一說到小炎熔,我的話就多起來了。”
車爾尼:送別音樂會究竟意味著什么?
上面提到一句,借烏爾蘇拉大媽之口,我們可以得知車爾尼舉辦送別音樂會的目的和重要性。夕照區(qū)之所以成為今天的夕照區(qū),正是因為音樂。但是,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東西在氣氛烘托、側(cè)面描寫方便展示這場音樂會的意義。
快活的音樂人只存在于開頭的一幕,他們拉著芙蓉跳完舞之后,就消失了。再也沒有人唱唱跳跳,也沒有年輕樂手出來對車爾尼的音樂會表示期待,更沒有達官貴人前來物色新的資助對象,甚至車爾尼舉辦送別音樂會的直接原因——礦石病惡化,自認為命不久矣——都只是烏爾蘇拉大媽一句話帶過。
從去年開始,先生的身體就一直不怎么好,一直到今年初春都是這樣,要不然,也不會想著辦什么告別音樂會了。可是從昨天開始,先生看起來反而好了不少。
這句話包含的信息很多,這不單是在說明音樂會的重要性,而且還是在鋪墊“假愈”。但是這句話太不顯眼了,對于重復看的讀者來說,這顯然是鋪墊,但對于初次看的讀者來說,根本不會留意,鋪了個寂寞。于是乎,兩條重要信息都沒傳達出去。
沒強調(diào)音樂會的重要性會帶來什么后果呢?就是解釋不了為什么車爾尼最后為什么要冒著這么大風險都要開這個音樂會。
主角團明明知道,女伯爵格特魯?shù)碌挠媱澕s等于是要毀掉整個夕照區(qū)。同時,車爾尼知道格特魯?shù)碌臑槿?。黑鍵生長于陰謀之中,熟悉陰謀家的嘴臉。曾經(jīng)跋涉過的白堊和羅德島干員芙蓉都見識過大地上的陰謀和險惡——芙蓉甚至經(jīng)歷過卡西米爾活動。
為什么他們會認為拔掉休息室的音響、并贏過格特魯?shù)碌膯翁糁?,就可以安心開音樂會了?
為什么沒有人懷疑,格特魯?shù)略谡急M優(yōu)勢的情況下,怎么會來單挑?
當然,格特魯?shù)乱彩恰皯K遭塑造”的例子,明明是一個情緒飽滿、內(nèi)心矛盾(音樂——仇恨)、同時精于算計和陰謀的角色。她的計謀可以瞞過女王的密探、讓黑鍵飛不出她的五指山;她對音樂的敏銳可以讓她慧眼識珠,選中車爾尼;她仇恨之濃,足以讓她拋棄一切。
目前來看三點都沒表現(xiàn)出來,結(jié)果被看作無腦賣慘、無能狂怒的小丑。她的失敗塑造也影響了音樂會的意義的表現(xiàn)——也就影響到車爾尼的塑造。
黑鍵:敢愛敢恨?還是幼稚紈绔?
芙蓉和車爾尼還算是戲份偏少,車爾尼甚至還有一段作曲時的高光。要真說被糟踏得最慘的,自然得是黑鍵和白堊。
黑鍵和車爾尼的第一次對話,基本毀掉了我對這段重要關(guān)系的第一印象。
車爾尼? 要不是你后來反應過來,這一段就徹底被你搞砸了。
黑鍵? 徹底被我搞砸了?
黑鍵? 不,我覺得您可能聽得不是很真切......
車爾尼? 我就坐在這兒,你說我聽得不真切?你覺得我聽力有問題?
……
車爾尼? 只是什么?我看只是被人捧習慣了吧。
黑鍵? 被人捧習慣了?!您完全不了解我的處境,我要求您收回——
黑鍵在三句話之內(nèi)被車爾尼破防了?這直接刷新了《明日方舟》的“最速破防記錄”。
黑鍵可是在陰謀中求生存的傀儡,他在認識到“代理”們的陰謀之后并不能讓他們察覺,黑鍵多少都是需要一些城府的,而不是這一幕那樣喜怒形于色。
而且,車爾尼的《晨暮》可是黑鍵選擇長笛的理由,車爾尼多少也算是黑鍵尊敬的人,黑鍵怎么可能會覺得車爾尼“聽得不是很真切”?黑鍵至少應該先從理性上嘗試說服對方,比如讓車爾尼指出問題所在。
說到不占理的時候,黑鍵還可以用巧妙的諷刺回擊,比如提出是不是因為自己的貴族身份干擾了車爾尼的音樂判斷。黑鍵在秘錄里顯然是懂得這些“更優(yōu)雅的罵戰(zhàn)”的。然后車爾尼會覺得被冒犯,或者因為時間太緊而不耐煩,于是會譏諷道:“我看只是被人捧習慣了吧?!庇纱耍恍枰黾右粌删浯綐屔鄳?zhàn),黑鍵就會顯得沒那么無理取鬧,而又回到大綱的方向上。
更甚,“您完全不了解我的處境”,這完全是破防的表現(xiàn)了,第一天見面的人沒有義務了解你的過往。是的,看完后面的內(nèi)容之后,我們可以知道這是黑鍵的逆鱗,他生氣是正常的,但是,這時候我作為讀者還沒有讀到,就像車爾尼一樣。所以,只會覺得黑鍵很low。
這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黑鍵破防太快,導致車爾尼也缺少了表現(xiàn)機會,因此,后來他們坦誠相待的時候就少了一分味道。這又是一次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敗筆。
最離譜的是,在車爾尼表示白堊表現(xiàn)更好時,黑鍵還接著說:“你說什么,我難道連他——”
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連他(都不如)”?難道黑鍵打心底里看不起白堊?明明是黑鍵自己邀請白堊組隊的。這同時也是一句很傷人的話,為什么黑鍵事后沒有道歉?為什么他們的關(guān)系依然那么要好?
和芙蓉對黑鍵的懷疑一樣,這句話一定要寫嗎?可不可以用“……”代替?《長夜臨光》里面瑪恩納叔叔就有好幾處值得推敲的沉默。為什么一定要強加這句話呢?
如果我們接受了這樣的文案,就相當于接受黑鍵這個無理取鬧的形象。但黑鍵是這樣的人嗎?他只是直率、反抗不合理的常規(guī)和敢愛敢恨,所以活動劇情還是秘錄中,他才會頂撞貴族、偏袒平民。但他并非一個無理取鬧的公子哥——也沒有必要塑造一個這樣的角色。
單個角色都塑造不好,更別說表現(xiàn)兩個角色的關(guān)系是如何推進的了。最關(guān)鍵的例子是白堊和黑鍵的關(guān)系——為什么他們?nèi)绱艘灰娙绻剩?/p>
并不是因為天降竹馬,因為他們是后面才想起來的。而即便如果是“天降竹馬”的橋段,那也應該有相應的鋪墊——先是覺得熟悉但說不出口,然后再是認出來。哪怕有一個表情差分的安排、一個“……”,也會好接受很多。而實際上的第一次鋪墊,是黑鍵表示白堊哼的歌很熟悉,那時就已經(jīng)到了他們買完琴了。
另一種可能性,若黑鍵幫白堊插隊是因為他素來喜歡用貴族頭銜幫平民,就像是他在秘錄里那樣,那么依然很奇怪,白堊-黑鍵的關(guān)系不應該從一開始就在最高點,無話不談。這樣的關(guān)系設置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導致在經(jīng)歷完一同練習、一同買琴、分別回憶起過去、一同大戰(zhàn)源石蟲、一同登臺演出之后,他們的關(guān)系沒有辦法更進一步加深。這對于兩個剛認識沒幾天的人來說太奇怪了。
白堊沒有給我留下很大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和黑鍵沒有太多有深度的互動。他們一個是貴族,一個是流浪者(先別管為什么他在夕照區(qū)有個房間);一段“塵世之音”是暴虐和破壞,另一段是寂寥和空虛。他們本應有更多認知和價值上的沖突,但是沒有。
我甚至可以想象,某一天他們練完琴,準備入睡了。黑鍵躺在床上,白堊躺在地毯上,他們開始聊起天,黑鍵或許還會不經(jīng)意間說兩句,“這床不太行呀”之類的。白堊就會說什么,“這比在荒野上露宿街頭安心多了”。由此,他們開始分別講起各自的過去。這樣,當時間來到黑鍵的秘錄,當黑鍵重回這個房間、躺在地毯上時,便能會想起這一幕,從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這地板有多硬。
這很難嗎?以前我們閱讀《明日方舟》的故事是通過各種小細節(jié),比如他們的沉默、他們的游移、他們的語氣,來揣測和把握人物,這次,我們竟然要捏著鼻子把大綱摳出來,然后通過大綱推測角色們應該說什么,不應該做什么。這樣還不如把大綱直接給我,我自己腦補完。
如果承認文案的可靠,上面這些問題都很難回答。然而,只要放棄為文案說話,就會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可以解釋一切——文案沒有把角色當成人,而只是推進劇情的工具。工具沒有心、只會交代信息和情報、只會解釋因果而不會表達感情。
角色塑造出問題的例子還有很多,不好一一展開??偟膩碚f,大綱能照顧的地方中規(guī)中矩,怎么跳脫也還呆在優(yōu)秀的框架之內(nèi),但大綱照顧不到的細節(jié)則一塌糊涂。應該寫的道歉沒寫,不該寫的傷人的話語卻寫了,真讓人懷疑文案負責人的品德——這似乎有點過界了,還是不要討論具體的人了。
若不是最后幾關(guān)換了文案,高潮部分的文戲根本不敢想象。但顯然,那不是一個不向角色投入感情的人能寫出來的,尤其是車爾尼寫《光影》的那一段,當然,還有兩篇秘錄也像是其他人寫的。
但換文案也沒用,最后依然回天乏術(shù)。因為傷害已經(jīng)造成,每個角色的形象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形和變薄,情緒的爆發(fā)就變?nèi)趿?。無論是白堊,還是女伯爵格特魯?shù)?。這也就怪不得玩家會拿這兩個悲情角色開地獄玩笑了。
符號化、標簽化
不把角色當人除了會影響人物塑造之外,會帶來什么后果?會讓人物和設定變成漂浮在空中的、不接地氣的符號和標簽。
最直接的結(jié)果就是,“塵世之音”的設定掉格了,成為了執(zhí)著于超自然表現(xiàn)、而沒有落到實處的耍帥設定。然而, 《明日方舟》的超自然事物從來都不是浮在空中的,相反,圍繞著這些超自然事物的討論最終都是會落回現(xiàn)實的。
源石病——歧視和由此引申的剝削的具象化。
海嗣——物競天擇中和人類文明你死我活的競爭者、個體完全向集體奉獻的反烏托邦。
歲獸——對人生、對世界超凡脫俗的哲學討論,是中國一直都有的命題。即便是大姐令,她的強大主要是通過精神層面的逍遙表現(xiàn)的,她沒有參與凡人的打斗,她擊碎的是歲獸們的心魔,歲相。
拓拉的“王之軍勢”——“我就是我自己的可汗”的具象化,是迷茫的年輕人厚積薄發(fā)的頓悟,是拓拉超越自身對“弱小”的恐懼的體現(xiàn)。
耶拉——得天獨厚、但同時封閉國家的地理環(huán)境。
即便撤去這些超自然元素,故事依然可以正常進行。這便是《明日方舟》獨特的題材選擇,也是其故事精彩的重要原因。但嘗試回想一下,“塵世之音”在這次活動是被怎么引入的?
那是黑鍵在車爾尼面前碰壁,第一次回去找女伯爵格特魯?shù)碌囊荒?。在四五關(guān)之間的劇情關(guān)之前,作為讀者,我們沒有任何關(guān)于“塵世之音”的具體信息。它就像是忽然從天上掉下來的無法反抗的設定。這還不是無關(guān)緊要的設定,故事的推進全靠白堊身上那一段殘缺的塵世之音。
白堊“破損塵世之音”帶來的傷害只是設定上的傷害,而沒有任何實感,只能按照設定給出的方法解除,除此之外,無法反抗。就像勇者被告知,魔王毫無緣由地要侵略人類,所以必須去尋找圣劍一樣,因為沒有其他武器能傷害魔王。
太硬了,這和以往的故事都不同。
而且,因為沒有細節(jié)鋪墊,到了車爾尼揭露兩段“塵世之音”的性質(zhì)的時候,更加是生硬。在車爾尼把白堊的“塵世之音”總結(jié)為虛無之前,作為讀者,我完全感受不到他的虛無。如果有一些過度的包容、甚至逆來順受的情景,都是很好的,能同時表現(xiàn)白堊的善良和虛無。但并沒有。
那么,“塵世之音”是不是就沒有現(xiàn)實指代呢?不是。8分大綱怎么可能會忽略這部分呢。
這次活動劇情中,大多數(shù)主要角色都在做一件事情——反抗命運。“塵世之音”就是強加給黑鍵和白堊的命運,既是因為血脈,也是因為陰謀。
白堊反抗的是“虛無”,甚至應該說是比虛無還慘,因為虛無是一片廢墟,什么都沒有,是零。但白堊是負數(shù),殘缺的“塵世之音”會傷害他身邊的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錯誤”。因此,他的命題就是我們最開頭的時候說的:
當生命籠罩著虛無和對別人的傷害時,
一個善良的少年可以如何活下去?
白堊交出了他的答卷,是溫柔的、不失赤子之心的,就像是病弱的孩子一臉滿足地追逐著螢火蟲,靠近,而又保持距離。
甚至我們可以說,白堊并不是單純地在反抗“虛無”,“虛無”并不是獨立于白堊之外的一個東西,同時它也是白堊性格的重要部分——演變成他的包容,這份包容使得他最后愿意放棄自己來保全他珍視的。他是在利用“塵世之音”給他的影響,來反抗“塵世之音”施加給他的命運。
包容、接受自身的“缺陷”。拓拉跋涉多久才最終在大騎士領(lǐng)接受了自己對“弱小”的恐懼。從這個角度來看,白堊在立意上是拓拉的延伸。
或者說,白堊本應呈現(xiàn)這樣的形象,然而,他被糟糕的文案符號化了,從一個“見識過世界的、只需要一點點的光亮就能撐過無盡黑夜的溫柔少年”,變成了爛大街的、臉譜化的鄰家?guī)浉?。他本身明明是在展示一種反抗虛無的生存姿態(tài),如今卻被覆蓋了一層濾鏡——俗套的帶刀CP。
本來,白堊可以給痛苦中的玩家讀者帶來一絲慰藉的:虛無感、喪失前進的動力、感覺自己拖累了別人,這些情感對于這個時代年輕人來說都是很常見的。白堊活下去的身姿本應能給讀者帶來一絲情感上的力量。
白堊? 黑鍵,不要忘記,我們是那場慘無人道的實驗的幸存者,我們活了下來。
白堊? 當我們要詛咒自己的命運時,我們不能忘記這一點!
白堊? 我們重新相遇,重新成為朋友,并且在舞臺上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合奏!
白堊? 我們難道不幸運嗎?
白堊? 我們已經(jīng)太幸運了......還有比我們更幸運的人嗎?沒有了,再也沒有了!
苦難存在不假,但我們也可以不用這些苦難定義人生,還有“看得見、摸得著”的美好,那些事物是可靠的。
白堊? 黑鍵,你要活下去,你要走過漫長的夜晚。
白堊? 你要去反抗那些不公的命運,并且孜孜不倦地為他人付出。
白堊? 只有這樣,當你坐下來的時候,才會想到我。
白堊? 我會問你,黑鍵,你今天過得如何?
白堊? 然后,你會挺起胸膛告訴我,你又度過了充實的一天。
白堊? 你會向我傾訴你在行善過程中遭遇的障礙,以及抱怨命運始終不愿青睞于你。
白堊? 但是沒有關(guān)系,我會傾聽你的一切。
白堊? 因為你是那么努力,你當然可以去抱怨一下。
白堊? 只有這樣,你才不會被這片大地上的苦痛所淹沒,你才能在你的生活中獲得安寧。
白堊? 記著,黑鍵,我們曾經(jīng)一同反抗了不公平的命,而我們得了勝!
白堊? 所以,想到我的時候,你應當笑,而不是哭。
白堊就像黑鍵的哥哥一樣,為黑鍵抗下命運的兩次重錘;但同時他又是柔弱的,他的渴求是如此卑微,是因為他實在無力追求更多,白堊的闊達與包容,本質(zhì)上是一種無可奈何,他的反抗,是一種自我安慰。
白堊,就是這樣:柔弱的堅強。
戲里戲外
一般來說,我是不想要評價鷹角、不評價創(chuàng)作者的,我只想討論故事。但是,這次我花這么長的篇幅、抽離出來在第四面墻外討論文案,是因為我和“樹懶君”發(fā)現(xiàn)了一些貫穿戲內(nèi)外的東西——白堊被殺死了兩次,戲內(nèi)的兇手是“塵世之音”,戲外的是這次的文案。
圍繞著這個觀點,可以輕易地找到很多重合的點。
白堊無法反抗“塵世之音”,正如同他無法反抗戲外的那支編寫故事的筆。
白堊的最后,被象征著“虛無”的“塵世之音”所吞噬,在戲外,他的形象也因為文案標簽化的、淺薄的塑造而被消解,他的形象無法撐起他死前的話語,由此引起讀者潛意識里對“偉光正”的反感,因而成為一系列地獄笑話的主角——價值被消解,這同樣是被“虛無”吞噬的表現(xiàn)。
而白堊死后,還要被“塵世之音”玩弄,操控著他說一些他不想說的話。白堊這個軀殼最后的臺詞是“塵世之音”偽造的,白堊這個角色的臺詞何嘗又不是另一種詛咒寫成的呢?
另一個角度來看,白堊在戲內(nèi)死了,如此絕境在戲外也無法挽救,因為已經(jīng)沒有更多塑造他的機會了。
“塵世之音”,或者說巫王的詛咒并不只是被施加在白堊身上,黑鍵也有類似的遭遇,因此也有類似的戲內(nèi)戲外的對照。
黑鍵誕生自巫王的血脈,正如他的形象誕生于這次活動的劇情文本。這是一份詛咒、是污點,那些拉跨的塑造會伴隨著他作為角色的一生,直到他被世人忘記。但同時,因為白堊的犧牲,黑鍵得以存活下來,他還有被再次塑造的機會。盡管他的未來依然背負著這份詛咒,但他仍有機會反抗,經(jīng)由同人創(chuàng)作者、或者另一個文案之手,去反抗他的過去。
但是,只要這個文案負責人依然有機會負責之后的劇情,巫王的詛咒就依然會籠罩在黑鍵的頭上,下次他仍然有機會被“慘遭塑造”。他需要在未來的劇情中和這份命運和詛咒對抗,無論是來自巫王的詛咒,還是來自這位文案負責人的。
這次活動還在一個更大的層面實現(xiàn)了自指——正如同泰拉世界上的“美德”并不是理所當然的,我們也應該銘記,即便劇情的精彩已經(jīng)持續(xù)了半年,但“優(yōu)秀的文案”也不是理所當然的。拉特蘭為了維持美德的存續(xù),付出了多少,那位6星策劃、那位大綱負責人,那些愿意位劇情打磨分出時間和資源的管理層也就付出了多少。
鷹角內(nèi)部難道不知道這次劇情拉跨嗎?難道那位大綱負責人不清楚文案沒有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嗎?怎么可能。單純地讀一遍就能感受道這些文字的別扭。
不知道是誰——反正不可能是這個文案負責人——借車尼爾之口很好地概括了這次文案的表現(xiàn):
車爾尼? 但你的演奏,有時刻意炫技,有時敷衍了事,整體上就像......
車爾尼? 一邊心不在焉地應付工作,一邊又在細枝末節(jié)處做些花活,來向別人證明你不是不行,只是不愿意做。
車爾尼? 我很嚴肅地認為,這是一種對音樂的褻瀆,我絕對不能接受這種態(tài)度。
我很嚴肅地認為,這是一種對《明日方舟》的褻瀆,也是對角色和讀者的不尊重,我絕對無法接受這種態(tài)度。黑鍵證明了他不是故意的,但文案呢?
如果這是更高層的負責人要求加上的臺詞,這就像是在指桑罵槐一樣,只是不知道這個文案負責人看不看得懂??赡芸床欢桑蝗挥衷趺磿呀巧珜懗扇绱四九?,還畫蛇添足地加上那些下作的字句呢?
從這個角度來看,高潮部分的救場、以及車爾尼這個“類meta發(fā)言”,就像是無力回天之后,那些愛惜自己作品的人作出的“柔弱的反抗”——就像是白堊那樣:雖然無法反抗成功,雖然不能扭轉(zhuǎn)局面,但至少給那些對《明日方舟》有信心、深挖到底的讀者一點希望與存續(xù)。
這同樣是一種無可奈何,同樣是一種自我安慰,就如同戲內(nèi)的白堊一樣。
白堊? 如果你真的明白,那就不要為此感到悲傷,黑鍵,我最親愛的兄弟。
白堊? 我們原本應該一同死在這里,讓整個音樂廳的人為我們陪葬。
白堊? 但我們抗爭了!
白堊? 在別人看來,這種抗爭微不足道,但對我們自己來說,這樣的抗爭讓我們有機會為了對方付出一切。
所以,我一開始說是不想更新了,是因為越挖細節(jié)越讓我難受。但當我和“樹懶君”讀到這一層,我又覺得,或者我也可以抗爭一番。
白堊? 黑鍵,你要活下去,你要走過漫長的夜晚。
白堊? 你要去反抗那些不公的命運,并且孜孜不倦地為他人付出。
白堊? 只有這樣,當你坐下來的時候,才會想到我。
白堊? 我會問你,黑鍵,你今天過得如何?
白堊? 然后,你會挺起胸膛告訴我,你又度過了充實的一天。
我們只是讀了一段糟糕的文字而已,甚至稱不上是苦難,又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呢?這算是我們對白堊的死的緬懷——當然,我是指故事外的死亡。
繼續(xù)消解他戲內(nèi)的死亡吧!別讓這個“文案負責人”以為自己如此糟糕的文字也能打動人。敏感的讀者被打動是因為他們的敏銳、感受到了故事背后的大綱、大綱中白堊的精神,而不是文案的文字有多傳神。
還能再反轉(zhuǎn)嗎?
既然已經(jīng)反轉(zhuǎn)了一次了:“不是故事糟,而是技術(shù)層面出了問題”。那么,自然可以懷疑后面還有反轉(zhuǎn):“會不會不是偶然出現(xiàn)了問題,而是這個問題也是創(chuàng)作的一部分,是創(chuàng)作者們故意搞砸的呢?”
我們來驗證一下。
這次的文案糟糕得如此刺眼,甚至讓我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關(guān)于文案負責人的清晰“印象”——不尊重角色,無法掌握《明日方舟》的精神內(nèi)核,在細節(jié)處敷衍了事,畫蛇添足,不愿承擔責任,不會道歉,甚至思想下作。
然后還有一個高大的“形象”——大綱負責人,他心思細膩,能夠通過三兩個設定立起一個個有厚度的角色。他料事如神,在文案拉跨的情況下,能夠給出足夠的指引,使得文案只需交代對應的細節(jié)就能保證故事在邏輯上合理且完整。他還對角色懷有感情,會借車爾尼之口映射文案負責人,對方可能還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就把那句話加入自己的工作中。
咖啡店主? 翹首企盼的群眾,強撐病體的音樂家,碰了一鼻子灰的貴族......
咖啡店主? (小聲)真動人啊。
心懷怨氣的讀者,滿腹才華但依然無可奈何的大綱策劃,被罵了卻不自知的庸才。
真有這么巧合嗎?有沒有一種可能,這里的“大綱負責人”和“文案負責人”都是鷹角“創(chuàng)作”出來的呢?他們并不比黑鍵白堊真實,都是高于現(xiàn)實的虛構(gòu)人物。
當代藝術(shù)家理應能預料到觀眾的反應,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考慮到這些反應,由此,藝術(shù)家和觀眾共同完成這部作品。如果說這次的創(chuàng)作者們就是這么一群藝術(shù)家,能料想到讀者不同程度的反應,并在讀者腦海中塑造出“大綱負責人”和“文案負責人”兩位角色。這么看來,確實有可能是有意為之的先鋒藝術(shù)。
但我認為不可能是刻意把故事寫爛,然后整這么一出,畢竟這也太先鋒了。而且,這可是在砸自己招牌呀——《明日方舟》的故事部分在我看來,最招牌的特點莫過于腳踏實地、植根現(xiàn)實,而又帶有一點點童話色彩和希望?;蛘?,這只是疫情環(huán)境下,工作不好開展所導致的無奈讓步,給相對寡淡的故事填上一層額外的意思。
然而,正是因為這個“植根現(xiàn)實”,使得《明日方舟》相關(guān)的創(chuàng)作和真實模糊不清——誰又能保證羅德島上每一位雇員都了解并認同阿米婭的方針和精神呢?你以為已經(jīng)到了現(xiàn)實,可能依然仍在創(chuàng)作的虛構(gòu)空間之內(nèi)。
最后
總結(jié)一下,本文通過文本挖掘了故事的大綱,并通過大綱賞析了白堊這個角色以及這次活動的主題。同時,本文也指出了文案處理方面完全無法接受的地方,同時討論了這些處理造成了什么影響。最后還進行了一些故事之外的發(fā)散——只代表我自己的想象,和鷹角內(nèi)部的實際情況完全無關(guān),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大家看個樂就好,我只是選了一個最解氣、人民群眾最喜聞樂見的“正義爆殺”劇情來牽強附會而已。
說到底,我還是不喜歡聊游戲運營和公司管理的內(nèi)容,評論區(qū)里希望大家也克制一下。
最根本最根本的動機,不過是希望能夠為白堊這個角色正名,也希望能幫助部分讀者解釋閱讀時,心中難以名狀的不滿吧。這兩點達到了我就心滿意足了。

如果有想要細致討論的、覺得文章哪里沒說清楚的、有不同意見的,歡迎在評論區(qū)留下你的觀點。鑒于這個話題容易引發(fā)爭吵,想試運行一個新機制。
建議各位在回復前,先寫下“【隔熱】”,再寫想說的東西,尤其是感覺自己把握不好語氣的時候。有了這兩個字就相當于疊好盾了,就假設是帶著善意來討論的了,那我也回報以最大程度的耐心。
不然遇到不合適的評論,這次刪評就沒有警告了。(以往一般都是有警告的,除非阿瓦隆系統(tǒng)發(fā)神經(jīng)亂刪,那超出我的處理范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