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洛麗塔》兒時情感傷害帶來逐步變態(tài)

前言:之前就聽說過洛麗塔這個詞,但未曾看過此書,對洛麗塔的印象就是【只喜歡小女孩】
這次活動我把所有的活動書幾乎都翻遍了,看前言或序文的文風來判斷到底是不是我所喜歡的類型。此次活動書籍非常多,戀愛腦的我糾結了半天選定了這本《洛麗塔》。
而吸引我選它的原因除了知道此書講的是愛情以外,還有它序文里最后一段的那句:
“《洛麗塔》無疑會成為精神病學界的一本經典之作?!?/p>
而我最近剛好在拜讀心理學家兼精神病學家---卡倫霍妮的《我們時代的神經癥人格》馮川的譯制版本。
-
起因:
童年未曾順利的戀愛對象戛然而止給主角幼小的心靈造成了一定的打擊。而并未得到開導且他自己的思維未得到解脫,后來這個傷害就變成了一個無止境的漩渦。童年未達成的目標,成了成長過程中一個根深蒂固的倒刺,魂牽夢繞。
長大之后的主角發(fā)覺了當年那個幼小的不曾順利的戀愛對象的形象,對自己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從而利用一些渠道開啟了滿足自己這一喜好的觀察,此時的主角有理智的克制自己,對于相關法條款也了然于心。偶有年齡謊報的短暫約會,在展現(xiàn)出熟女風范后被主角放棄。
主角選了一個在他眼里看起來帶有很多孩童氣息的人結婚,雖然她有二十多歲,可是很多行為方式像極了他所喜愛的年紀的人??蛇@次婚姻沒多久她就顯出本來面目?
但是我懷疑可能主角用自己的想象塑造或者延伸強調了一些這個另一半符合自己內心條件的部分,而她可能并沒有所謂的現(xiàn)出原形,只是因為朝夕相處破壞了主角把內心中理想形象加載在她這的模樣。
因為妻子說話小聲而讓這個婚姻能勉強維系著,在主角因故得到一筆錢準備帶著妻子去其它地方的時候,妻子不明的身份費了他一番心思,卻在即將忙完的時候妻子告知自己外面有男人。
這是文中的第二次感情傷害,和第一次不同的是,第一次是女孩被動的離開他,那女孩并不存在感情過錯。而第二次是妻子主動出軌背叛他,很可能在他心靈里烙印下普通年紀的女人會出軌背叛的傷痕,雖然他本身很嫌棄妻子,可是他字里行間強調了他為了保持婚姻壓抑克制了自己對那些孩童的喜歡,可是妻子卻肆無忌憚放飛自我,接著還帶著第三者回家收拾東西。接著主角離婚且病了,然后加入了一個探險隊去加拿大北極?自然界的生活讓他好起來,然后回到文明世界就又精神錯亂了。
不知道是否和他短暫學過精神相關有關,我記得前文有提到一點點他本來想讀這類但是最后還是選了個文學類科目。主角戲弄療養(yǎng)院的醫(yī)護人員為樂,編造夢境塑造自己,成功地糊弄了醫(yī)護人員。
主角因緣際會下轉去了一位墨西哥婦人的家,在他參觀讓他覺得想要趕快逃離的住處后,發(fā)現(xiàn)了這里有一個超越了他第一段情傷里那位完美形象的小女孩。他記錄下了所有和她接觸的點點滴滴,最初的出格舉動是為了這位洛麗塔舐掉眼里的沙子。而后就是無時無刻的窺探與觀察,假借說話觸碰。以及墨西哥婦人送洛麗塔出門后,她飛撲回來親了并被載走,以及一封婦人想要主角離開住家,否則就是答應和婦人長相廝守當洛麗塔的后爹。這一切開啟了主角內心肆虐的邪氣思想,冠冕堂皇得到觸到洛麗塔的機會來臨了,并且在腦內謀劃了如何除掉婦人,但是一踏入這第二段婚姻,主角居然就開始發(fā)現(xiàn)了墨西哥婦人的閃光之處,并且循規(guī)蹈矩地進行著身為丈夫應盡的義務,并在腦內幻想著第二任妻子能留點自己和女兒獨處的時間,錯過了一次除掉這位婦人的機會,然而在婦人發(fā)現(xiàn)了主角的日記后,香消玉殞。
接下去主角去載走他的洛麗塔,并在途中得到了洛麗塔的親吻----是洛麗塔先動的手。然后在暫住的旅店里開啟了這場不堪關系的開端,描述里依然是洛麗塔先動的手。
孩子還在萌芽時期,很容易對于各種禁忌行為感到好奇而想要挑戰(zhàn)與嘗試,而這一切正中下懷,讓主角多年夢寐以求的渴望成了現(xiàn)實。
而一切暫時逃不開,因為自己成了洛麗塔目前唯一可以依賴的人,就算她有暫時想清楚不該繼續(xù)這樣的關系,但以她十二三歲的年紀無法輕松的獨立生存擺脫一位被稱為后爹的老男人。然后主角夸贊了西西里人……因為他們支持這些不堪的行為。而主角和洛麗塔一路旅行到各地并持續(xù)著不堪的關系,某次野外風景地還被人目睹了一切。
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規(guī)矩律法和標尺,在普通社會被烙印為不允許關系的事情在別的社會環(huán)境下是可行的,甚至是被贊許的,那到底孰是孰非。
后來主角因為窮而停下了這漫長的旅途送洛麗塔去女校讀書,而此時的洛麗塔似乎已經厭倦了和主角的不堪關系,開始坐地起價地開始向主角索要費用,而主角開始擔心洛麗塔在攢夠錢后會逃離自己,并偷走了洛麗塔一開始攢到的錢。
在一次逃跑后,主角的精神問題似乎加重了。之前的字里行間都已經有所展現(xiàn),但現(xiàn)在他自己似乎已經意識到了自己有了幻覺甚至比幻覺更加嚴重的問題??次淖置枋鰬撌潜缓ν胫惖陌Y狀。
直到洛麗塔終于順利逃跑后來又不明所以的出現(xiàn)并打了一場網球。
《洛麗塔》通篇盡顯的是一個作家對于細枝末節(jié)的描述能力夾雜著精神癥狀呈現(xiàn)出來的扭曲而詭異的心態(tài)。而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無時無刻存在的“焦慮”。
在卡倫霍妮的《我們時代的神經癥人格》里譯者馮川所寫的譯者序中提到了一個論點:”各種文化沖突以焦慮為中介,在人格中產生了一整套復雜的病態(tài)防御機制和內在動力,它們支配著整個人格,最終變成一種生活方式?!?/strong>
按照我的理解就是主角的那場戛然而止的戀愛關系,在過程中帶來了焦慮,因為似乎當時奇怪的環(huán)境下并不允許倆人有過多的接觸,他們竭盡所能想要逃離所有人去獨處,但幾乎都失敗了,或者在臨門一腳上未能達成所愿。以至于后來永遠無法如愿以償后,根深蒂固了那個烙印在內心深處的形象。坊間一直有大部分人其實喜歡的都是同一類的傳說,無論是樣貌外在的類同或者性格的類同。而主角則拘泥于十二三歲的和那段感情形貌相近的洛麗塔。本文的關鍵點就在于年紀,也就是這個年紀的人是不被主角所在的社會和普羅大眾所允許的,也就是焦慮的源頭。如果他喜歡的年紀是二十或者其他允許的年齡層,他就可能會減少相應的焦慮,更不至于為了喜歡的人和喜歡的人的家長結婚來接近。當然他本身作家的氣息濃郁,多情浪漫幻想的天分也會給這一切添油加醋進入一個無限循環(huán)中。他在野外生存探險,且沒有看得入眼的洛麗塔的環(huán)境里,有著很強的探究心態(tài),對于周遭事物的鉆研興趣遠超那幾個同行之人,說明他把心力放在正途的時候是很有一番建樹的人。
而主角的精神問題一直斷斷續(xù)續(xù),文中描述了大約有五次左右的他精神問題重復發(fā)作,進入療養(yǎng)院。在卡倫霍妮的另一部著作《我們內心的沖突》中寫道:人格的混亂與沖突,是一切神經癥的根源。而《洛麗塔》中,主角對外極力掩飾著內心對于洛麗塔的向往,因為這是不被允許的,從而反復煎熬加重了他對于十二三歲特定形象的執(zhí)著,外加第一段滿是不滿卻不停忍耐的婚姻的出軌給他帶來了不小的打擊,文字間沒有對此過多著墨,只說進了療養(yǎng)院并順利欺騙了醫(yī)護人員。但對于心中喜歡的特定洛麗塔形象又增加了一筆,畢竟她完美且沒有出軌。得不到永遠是最好的,就算后來主角得到了一個替代品,但他對于洛麗塔的包容和禁錮控制,除去內心添油加醋的幻想形象,應該所剩的并不多。而很有可能這段關系的持續(xù)是建立在他的精神問題之上的,僅僅是執(zhí)著著幻象不放,走不出來最初那段感情未能達成的漩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