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及第”科舉文化展亮相姜堰
清代的便攜式油燈、考生號舍用的號爐、五子登科墨盒,宋代的抄手硯……近日,姜堰舉辦“三元及第”科舉文化展。
此次展覽由江蘇省文物局主辦,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姜堰區(qū)博物館承辦,主題為“家國之夢與大運河文明傳承”?;顒庸舱钩?1件(套)館藏文物,由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提供,分“寒窗苦讀 貢院赴考”“春風得意 金榜題名”“金玉良緣 洞房花燭”“運河文明 流動科舉”四個篇章,從古代士子個人角度出發(fā),帶領(lǐng)觀眾體驗古代文人寒窗苦讀、金榜題名、洞房花燭的完整人生歷程,展現(xiàn)科舉與運河相互影響下誕生的璀璨文明。
中國科舉制度稱鄉(xiāng)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試的第一名為會元,殿試的第一名為狀元,合稱“三元”。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連續(xù)考中第一名,被稱為“三元及第”,又稱“連中三元”。“三元及第”是科舉制度下讀書人渴望得到的最高榮譽,獲得過這一稱號的也寥寥無幾。
姜堰區(qū)博物館館長陳煒介紹,中國1300多年科舉歷史長河中,曾產(chǎn)生過800多名狀元、十萬余名進士、百萬余名舉人。他們在改變自身命運的同時,胸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在各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一部科舉史,是無數(shù)古代士子追求家國之夢的奮斗史和勵志史,更是華夏文明的傳承史。大運河作為科舉時期最重要、最便利的交通方式,與科舉制度的發(fā)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梢哉f,運河文明對科舉文明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不少市民帶著孩子來現(xiàn)場參觀學習,了解科舉文化,增長歷史知識,大家紛紛表示從展覽中獲益匪淺,希望今后多多舉辦這樣的文化活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