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了,我就要自己來做自己的老板
#年輕人要不要嘗試新興職業(yè) #這類話題有很強的積極意義,但是要尤其注意,現在所謂的新興職業(yè)往往都和以前的傳統雇傭模式不一樣了。對于要嘗試這些工作的大學生來講,他們最需要的是一個心態(tài)上的轉變:沒有雇主了,所有的一切都要我自己來承擔,我就是一個個體工商戶。
簡單總結起來就是很多大學生在學校里面的文化氛圍是:“畢業(yè)了,就會有個老板要害我?!?/p>
老板怎么害他呢?
不給福利還要加班,懷孕了產假給的不夠,社保交的不多… 諸如此類。很喜歡收藏網上或真或假的勞動法解讀,聽著學校里面很可能一輩子都沒正式去社會上找過工作的老師來給他們科普遇到了勞動糾紛應該怎樣去找執(zhí)法部門來讓老板付出代價…
這沒錯,甚至可以認為是社會的進步,大家的勞動保障意識提高是件很好的事情。但是現實卻很尷尬。社會上能提供給大學生坐辦公室的崗位整體供應嚴重不足。
大家在就業(yè)市場上會反復聽到一個數字:我國八成的城鎮(zhèn)就業(yè)崗位是中小企業(yè)提供的。也就是說大多數的大學生畢業(yè)后不會變成公務員或者進入正規(guī)的大企業(yè),而是去中小企業(yè)就業(yè)。而這兩年中小企業(yè)的情況大家也看得到,確實很難為大家提供很好的工作崗位。
那么剩下的就只能是自己做老板來雇傭自己。媒體上描繪的生活都是很美好的,報個班做個職業(yè)收納師,可能就是有百萬的利潤,做幾年就是財務自由了??墒乾F實中這類情況有時還是真的,不過不是靠做職業(yè)收納師,而是靠 “培訓” 那些想做職業(yè)收納師年入百萬的人來讓自己真正的年入百萬。
而對很多年輕人來講,他們做類似這樣的 “自由職業(yè)” 就是沒有固定的雇主,往往需要注冊成個體工商戶,來自己做自己的老板。
然后他們會發(fā)現自己在大學里學習的勞工保護很可能會被自己反過來用。你自己做老板會給自己全額繳納社保嗎?你這個月沒賺到錢,總不見得去勞動仲裁,要你自己給自己賠錢交社保吧?這個時候你需要學習的就是關于個體工商戶如何給自己合法的 “緩交” 社保了。懷孕了你給自己放產假嗎?休產假自己不工作,誰來給自己交社保呢?
一切都反過來了。你在學校里學習的那些對付自己老板的手段很可能被你自己用來 “壓榨” 你自己。就像現在大學生畢業(yè)了注冊成個體工商戶送外賣也是很典型的 “自主創(chuàng)業(yè)”,真要他拿出錢來單獨給自己只交個工傷保險,他都可能要猶豫很久。問起來就是覺得自己每天交個三塊錢的意外險再加上騎車小心點可能就足夠了。這里面的知識不難學習,但是心態(tài)的轉換是沒那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