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謝宇弒母,在古代屬于“十惡不赦”,會如何處罰

人民日報5月30日發(fā)布《死刑!吳謝宇案二審宣判》一文稱:吳謝宇對一審提出上訴,法庭依法保障了吳謝宇及其辯護律師各項訴訟權利。2023年5月19日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查明的事實與一審一致,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對吳謝宇以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數(shù)罪并罰,決定執(zhí)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三千元,對吳謝宇的死刑裁定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消息大快人心也讓人五味雜陳,一個所謂的北大才子悲觀厭世產生了自殺的念頭,父親病故后覺得母親繼續(xù)活下去已經失去了意義,處心積慮謀劃幫母親“解脫苦?!?,用啞鈴杠活活把母親打死后藏尸潛逃,期間還不忘以母親陪同出國交流學習,需要生活費、學費、財力證明等理由騙取親友人民幣144萬元用于個人揮霍,害得舅舅傾家蕩產妻離子散,被捕后卻求生欲滿滿,提出上訴希望得到諒解,種種行為讓人脊背發(fā)涼。

歷代君王為了皇權更迭弒父殺兄很多,但是弒母少見。秦始皇再恨母親也只是把她遠禁庸城,最后被大臣勸諫還是把趙姬接回奉養(yǎng),可見在古代“孝”分量重。隋文帝制訂《開皇律》首創(chuàng)“十惡不赦”罪: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和內亂等,規(guī)定違反“十惡”之條要從嚴懲處,不得赦免。直到清朝末年修訂《大清新刑律》后才正式廢除,“十惡不赦”罪在我國歷史上存在了1300余年之久。
如果回到古代,吳謝宇弒母屬于犯了“十惡”的“惡逆”:殺害或毆打祖父母、父母、叔伯、兄姊、丈夫等尊親的行為。在推崇“百善孝為先”的古代,謀害侮辱尊親一直是至惡之罪,犯“惡逆罪”的犯人可以直接亂棍打死,或者立刻執(zhí)行死刑,即使大赦天下也絕不赦免?!笆異骸爸邢鄬^輕的“不孝”:不孝敬祖父母和父母。如父母過世子女需守喪三年,違者犯“不孝”之罪,懲罰力度相對較小,但依舊會給犯人造成心理陰影。

四歲讓梨的孔融,就是被曹操以“惡逆罪”處死的,還株連了全家。但孔融并沒有真正弒母,只是說了一段大逆不道的話:親爹有什么值得孝敬的,生孩子不過是為了解決當時的生理需求罷了;生自己的母親更不要說了,不過是一件裝東西的容器,孩子生下來后,容器也就沒有什么用了。這話讓早對他懷恨在心的曹操抓了把柄:你自恃才高口無遮攔,總逼著我還權漢獻帝,那我治你一個忤逆罪,砍了你的腦袋。
古代弒親逆子所受的極刑之一是“剝皮揎草”和“磨骨揚灰”,從犯人的頭皮灌入水銀剝下完整的人皮,塞滿燈草制作成人樣游街示眾,將犯人骨頭磨成灰撒掉。這種極刑早就廢除,但重典治惡的做法還是值得肯定。明清時代流行程朱理學,弒親案處罰越發(fā)嚴重,不僅兇手處以極刑,連地方官員都要被牽連。如果地方出現(xiàn)弒親大案,縣太爺輕則撤職待審,重則充軍發(fā)配;而當?shù)亟讨I(教育局長)輕則流放,重則處以極刑。

傳說雍正繼位后曾經被“弒父殺母”傳聞搞得焦頭爛額,為了洗刷清白,他拿一起兒子殺害生母案件大做文章,不僅凌遲剝皮了這個逆子,還處斬了縣教諭,縣令被絞殺,學政斬監(jiān)候,知府流放,巡撫革職,官員從下到上一擼到底。又說該地出了逆子說明風氣不正,讀書人應該好好反省,而不是想著出來做官,該省鄉(xiāng)試停考一年。為了洗刷當?shù)匕傩盏膼u辱,把縣衙鼓樓截角,等出了孝子申報朝廷獲得旌報后,才能恢復被截的鼓樓角。
儒家一直強調“以孝治天下”,贍養(yǎng)雙親孝敬父母乃中華傳統(tǒng)美德,歷朝歷代也把孝道寫進法典中,用國家強制力保障孝道文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法理越過禮教,刑法也剔除了孝道文化的影響。這就是為什么吳謝宇弒母后能一審二審后去申訴,法庭必須依法保障吳謝宇及其辯護律師各項訴訟權利,這也是維護罪犯的基本人權??上诵缘娜笔Х蔁o法預防,需要弘揚公序良俗重建道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