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壤上竟然有玻璃?難怪不能種菜
近日
“月球樣品001號”在國家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吸引不少人關注和熱議
大家紛紛前往國博一睹真容



將嫦娥五號月壤顆粒放大數(shù)十倍后
可以發(fā)現(xiàn)含有褐色、黃色等顏色的“玻璃”狀物質

美國阿波羅登月是50多年前的事情
吳剛伐桂更是神話傳說
月球上的玻璃很顯然不是人工產(chǎn)物
那么它是如何而來?
這種“玻璃”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通過望遠鏡,我們能看到月面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環(huán)形山,這些環(huán)形山大多是由早期小行星撞擊而成。月球由于沒有大氣層的保護,這些小天體撞擊月面的速度高達每秒十幾公里到幾十公里不等,撞擊產(chǎn)生高溫高壓,能夠熔融二氧化硅,產(chǎn)生大量的天然玻璃狀物質。
?
其實,目前月球仍然時而遭受小行星的撞擊,只不過頻率不如早期高,但每次撞擊都會產(chǎn)生玻璃狀物質。
其實早在1844年,英國科學家達爾文從澳大利亞獲得了一塊奇怪的玻璃質石塊(后來被命名為達爾文玻璃),當時對它的起源主要有兩種解釋:一是地球起源說,認為它是火山噴發(fā)的產(chǎn)物,或者隕石撞擊地球的產(chǎn)物;二是月球起源說,認為它是月球火山噴發(fā)或被隕石撞擊后飛濺出來的。

后來的科學研究推翻了地球火山噴發(fā)說,而澳大利亞大范圍和廣泛存在的玻璃狀石塊分布,也間接否定了地球隕石撞擊說,月球起源說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同。

圖注:世界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產(chǎn)生的核火球
在核試驗場中,也能形成大量的玻璃狀物質。1945年,人類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沙漠地區(qū)上空爆炸,上億度的高溫把托舉原子彈的鐵塔熔化,地面上的沙子被吸入火球內部熔融,最后像雨滴一樣落下來。

據(jù)說當時人們并沒有注意到這種綠色的玻璃石,后來才注意到有一些玻璃狀礦物不尋常地散落開來,人們甚至收集這種綠色玻璃石碎片作為紀念品。在地面核試驗中都會形成類似的玻璃石。
月壤中的成分主要有
橄欖石、輝石、鈦鐵礦、斜長石等礦物
不含任何有機養(yǎng)分并且干燥
自然條件下
月球“土特產(chǎn)”不適合種菜
但是根植于骨子里農業(yè)大國的信念
讓我們似乎又看到了轉機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近日在采訪中提到不排除人工培植可能
讓我們共同期待未來中國航天探索月球的征途
一同解密月球南極水冰的奧秘
爭取早日在月球種上玉兔愛吃的“??”
來源?| 中國航天報、騰訊太空、我們的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