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注解篇~【第八十六章】夬?(下篇-通說及講解)

【前言】
《紅樓莎》第八十二回敘林黛玉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這雖是一句家常諺語,卻包含著事物對立面的矛盾斗爭在關鍵時刻非存即亡的不可調和的哲理?!秹坟粤⒘x于“果決”,正是從陰陽矛盾激化的角度,強調陽剛必須以 “決斷”性的氣魄制裁陰柔,換言之,即“君子”應當清除“小人”,“正氣”應當壓倒“邪氣”。
卦辭的基本意義,是喻示君子“決”小人的三方面要領:一是公正無私,宜于在“王庭”上公開宣判“小人”的罪惡;二是諭人戒惕,即以孚誠之心號令來人戒備“小人”造成的危害;三是以德取勝,說明此時不利于濫用武力,而要通過頒告政令來宣揚美德、使人誠服。準此三端,則處“夬”必能“利有收往”。
就六爻之象分析,本卦一陰高居五陽之上,恰如“小人”竊位得勢、凌駕于“君子”,必被決除。顯然,卦中陰陽爻的力量對比是十分懸殊的:以五陽之剛健盛長,制裁一陰之孤立困窮,足見陽勝陰敗、正存邪亡是必然的結局?!跺鑲鳌分赋?“剛長乃終”,即明此理。
然而,陽剛雖處優(yōu)勢,卻不可掉以輕心,故爻辭時時發(fā)出處“夬”艱難的誡意:初誡“不勝”而往必有“咎”,二誡時刻“惕號”,三誡剛壯過甚有“兇”,四誡剛決不足則“次且”難進,五誡居中慎行才能“無咎”??梢姡M管以“五陽”的強盛要徹底清除“一陰”,也非輕而易舉;那么,當“陰”盛之時若欲對之制裁,其艱難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了。
此中作《易》者所流露的“君子”戒防“小人”的用心,實甚深切?!墩壑小芬鞄自唬骸耙允⑦M之五剛,決衰退之一柔,其勢若甚易。然而圣人不敢以‘易’,而忽之。故于《夬》之一卦,丁寧深切,所以周防戒備者無所不至?!?/p>
【通說】
《夬》卦為陽已過盛而將消之象,故六爻爻辭無一吉、利字樣,老子所謂“木強則折”,又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易經(jīng)》多有趾、首等等字樣,蓋卦兆、爻象與龜兆之頭、腹、足之占卜相關。
《說卦》所云“兌為羊”,可能與本卦上卦《兌》體的“牽羊”、莧羊相關。
《象傳》的“夬,決也,剛決柔也”,《說卦》與之相同?!断髠鳌贩帧洞笙蟆?、小象》?!洞笙蟆丰屫韵蟆⒇圆?,《小象》釋爻辭。而細揣《彖傳》實亦分為《大彖》、《小彖》。《大彖》亦釋卦象、卦才,如本卦“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小彖》則釋卦辭,如“揚于王庭”以下。
《象傳》云“澤上于天,夬”,《序卦》的“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與《象傳》相同;并且《呂氏春秋》亦與之相一致?!秹窞榧敬喝轮?,《呂氏春秋·季春紀》云:“是月也,命司空日:時雨下降,下水上騰……修利堤防,導達溝瀆”,此猶“澤上于天,夬”。又云:“是月也,生氣方盛,陽氣發(fā)泄,生者畢出,萌者盡達,不可以內”(納,納藏陽氣),此猶“居德則忌”。又云:“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發(fā)倉窌,賜貧窮,振乏絕,開府庫,出幣帛,周天下,勉諸侯,聘名士,禮賢者”,此猶“君子以施祿及下”。
【講解】
越是容易的事情,越要小心;越是認為輕而易舉,越要慎重去考慮。在此我們通過學習《夬》卦了解如何做決斷。
《夬》卦的卦辭為“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一定要有正當性,要名正言順。當看上去只有一個人做錯事時,大家往往把所有責任都怪在他身上,但我們應該想今天為什么是自己做對了,說穿了就是因為他做錯了,否則錯的就是你。我們應該把他當作一面鏡子,自己自律自我約束,以誠信號召大家,持續(xù)做對的事。我們解決事情,要收到大家都很愉快的結果。
《夬》卦的《大象》為“澤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我們解決事情真正的目的為何,不是為了報仇、不是為了爭取利益,而是為了改變,讓事物運轉發(fā)揮其正當?shù)墓δ堋N覀円宄?,物質的東西保留太多,對自己是沒有好處的,但修養(yǎng)品德是無止境的,當然也不能標榜自己。
初九為“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決斷初期要有勇敢的決心,但有勇無謀容易被利用,不會取勝還可能闖禍。
九二為“惕號,莫夜有戎,勿恤”。計劃充分,合理執(zhí)行,就不必憂慮。
九四為“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要有原則,把承上啟下的工作做好,要好自為之。
九五為“莧陸夬夬中行,無咎”。秉持中道而行,為公不為私,才能讓大家同心協(xié)力。
上六為“無號,終有兇”。水池沒有滿就不會溢出來。
【預告】
下一章姤?(上篇-原文及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