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兒》
?寵兒的開頭這樣寫道:124號透著惡意,充斥著一個嬰兒的怨毒。房子里的女人們清楚,孩子們也清楚。多年以來,每個人都以各自方式忍受著這惡意,這就把讀者拋入了一個封閉獨立的空間
124號是個門牌號,這是一所位于藍石路上灰白兩色的房子,是現(xiàn)實與幽靈共存的空間,這里上演著一出出“鬧鬼”的惡作劇“鏡子一照就碎,蛋糕上出現(xiàn)了兩個小手印。。。一鍋鷹嘴豆堆在地板上冒著熱氣;蘇打餅干被碾成”碎末,沿門檻撒成一道線?!边@些惡作劇加上房子里鬼魅的特征,慘白的樓梯,顫動的紅光?單調(diào)的色彩?無不構(gòu)筑起怨毒的情緒,這與房子里發(fā)生往事有關(guān),然而房子里的人卻不愿面對過去,房子里居住的黑人一家只剩下母女二人 ,兒子多年前已逃離兇宅,祖母貝比薩格斯也已辭世,目前賽絲失去記憶,生活在貌似平靜的麻木中,小女兒丹芙離奇地失去了聽力,不愿回憶往事的母親和無法聽到真相的女兒不得不面對房子里另一個隱身的家人,寵兒的鬼魂,忍受著這個娃娃鬼無休止的惡意捉弄,雖精疲力竭但無法脫身
《寵兒》的素材取自20世紀70年代,莫里森在蘭登書屋做編輯時的經(jīng)歷,在編輯《黑人之書》時,一張剪報吸引了她,一位名叫瑪格麗特?加納的黑人女奴帶著幾個孩子,從肯塔基州逃到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當(dāng)奴隸主帶人追到她的住處時,她抓起斧子,砍斷了小女兒的喉管,接著她企圖殺死其余幾個孩子,她決定把這個故事作為創(chuàng)作素材。
主人公賽絲做了跟瑪格麗特同樣的行為,面臨奴隸主的追捕,在她的孩子們可能失去歷經(jīng)艱辛獲得的自由時,賽絲計劃用手鋸送孩子去另一個世界,但最終只殺死了剛剛會爬的女兒,賽絲以寵兒的名字把她埋葬了,死去的寵兒陰魂不散,在124號鬧騰,于是出現(xiàn)了小說開頭的情景。一天,寵兒突然以一個十八歲姑娘的模樣出現(xiàn)在124號門前。寵兒是奴隸敘事,也就是對奴隸制下黑奴生活經(jīng)歷的自傳性敘事,但是與其他奴隸敘事題材的作品不同的是《寵兒》著重探索的是昔日黑奴們的“內(nèi)在體驗”,從而在更深的層次揭示反人性的奴隸制對黑人民族心靈的戕害
小說的主體敘述時間和地點是1873年的辛辛那提即美國歷史上的南方重建時期 ,莫里森強調(diào)的是奴隸制的后果,奴隸制在制度結(jié)束后依然存在的余威,莫里森對奴隸制的揭露最開始是從最仁慈的角度寫起,生活在甜蜜家園的的黑奴們很幸運,有一個開明的主人加納先生,但是加納一死,學(xué)校教師的到來打破了黑奴們的美夢,讓黑奴們進一步意識到他們是被定義者而不是下定義的人,在學(xué)校教師眼里,黑奴只是一群動物。為了驗證這些黑奴需要照料和指導(dǎo),以使他們遠離他們?喜歡的野蠻生活,學(xué)校教師觀察他們的行為,指導(dǎo)他的侄子們把黑奴的人類特征和相應(yīng)的動物特征對照記錄,學(xué)校教師的社會實驗是奴隸制話語對黑人民族的物化和他者化的一個比喻,在這種話語中,黑奴被迫居于一個灰色的區(qū)域,介于人和動物之間的模糊地帶,假設(shè)的動物特性把黑奴們排斥在人性之外,進一步否定了黑奴人的地位。對黑奴的物化也導(dǎo)致了其家庭的毀滅。賽絲的婆婆貝比薩格斯一生目睹了黑人的“男男女女像棋子一樣任人擺布,并且沒有人因為棋子中包括他的孩子而停止下棋”她的孩子全部被賣或者失蹤,人的地位和正常家庭地位的喪失使得黑奴們也被剝奪了人類關(guān)系中最重要的東西——愛。對于母愛來說尤其如此。在奴隸制度中,黑人女性只是不花成本自我繁衍的財產(chǎn),她們與母親和孩子的感情紐帶被割裂。
賽絲幼年時無法與在田間勞作的母親生活在一起,母親去世后她也就被剝奪了做女兒的機會,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她希望通過母親的資格獲得某種主體地位,但是在把黑奴作為交換物體的社會,賽絲同樣無法堅持自己的母親地位,乳汁是母愛的象征,賽絲在幼年時得不到母親的乳汁,深知沒有屬于自己的乳汁必須掙扎著叫喊著得到它是什么滋味,深知它對于女兒的重要性,最終促使賽絲逃離甜蜜家園的不是遭到的毒打,而是被學(xué)校教師的侄子按在地上奪走乳汁,這一行徑不但與強暴無異更侵犯了賽絲的母親地位。
母性和奴隸制矛盾的危機突出表現(xiàn)在殺嬰上,這一舉動源于對孩子的愛,她堅信自己是在幫助孩子逃脫不可言說的命運,賽絲認為如果我沒有殺她她就會死,我無法忍受這樣的事發(fā)生在她身上,賽絲對于孩子的愛只能通過奪取其性命使她逃離扼殺生命的環(huán)境來完成,這是殘酷的反諷,賽絲的行為也是為了捍衛(wèi)自己做母親的權(quán)利和主體地位,賽絲把孩子視為自己身上唯一未被玷污的地方,依然潔凈美麗,在辛辛那提,她初償了自由的味道,她要保護自己的神圣之地,哪怕這意味著謀殺這樣的絕望之舉,這種行為表明賽絲堅持對于孩子的所有權(quán),堅持自己的主體地位,這是母愛與奴隸制矛盾的體現(xiàn),是其要做定義者的?體現(xiàn),這無疑是對奴隸制的罪惡最深刻的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