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節(jié)媽媽都要做的三種食物,軟糯可口好吃極了,全家都愛吃
沒了煙火氣,人生就是一段孤獨的旅程。青團又稱清明果、艾米果、艾粑粑等是中國南方部分地區(qū)清明節(jié)時的食品之一。青團不知道什么時候成了“網(wǎng)紅”,在平日也是很暢銷的特色小吃。青團之所以叫青團,是因為它的表皮是青色的,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里。內(nèi)陷可以是豆沙,肉松,咸蛋黃等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的青草香氣。下面分享三種不同做法。
蛋黃肉松青團
食材清單
艾草葉200克,糯米粉400克,粘米粉200克,玉米油20毫升,細(xì)砂糖20克,咸蛋黃9個,肉松200克,沙拉醬40克,小蘇打3克
做法:
1:艾草洗凈,鍋中燒水,水開后放入艾草,加入3克小蘇打(讓艾草保持翠綠顏色)煮兩分鐘左右,撈出過涼水后放入料理機打成泥備用。
2:取一個大碗,加入糯米粉,粘米粉,糖、艾草汁和玉米油揉搓成光滑的面團,分成大小均勻的小劑子搓圓備用。
3:個咸蛋黃上鍋蒸十分鐘左右,取出壓成泥,放入肉松和沙拉醬拌勻,分成大小均勻的小劑子搓圓備用。
4:面團按扁包入咸蛋黃肉松餡、虎口收緊后搓圓,放入烤盤中,西屋蒸烤中加滿水,選擇蒸汽模式,預(yù)熱五分鐘,青團放入烤箱中層,溫度100度,時間12分鐘即可,出鍋記得趁熱刷油防粘哦!
艾米果
需要準(zhǔn)備食材
面粉,糯米粉,艾草,腌菜,臘肉,蕎頭,豆干,鹽,生抽,辣椒粉。
詳細(xì)做法:
1.把艾草摘洗干凈,放入鍋中焯水煮10分鐘左右,撈出艾草放入破壁機攪打至軟爛。煮艾草的時候可加少許食用堿,這樣煮的艾草顏色保持碧綠,煮久也不易變黃。
2.把艾草糊倒入面粉和糯米粉中,攪拌成絮狀,再揉成稍軟的面團,蓋好醒面粉20分鐘。這里艾草、面粉和糯米粉都不是固定的量,大家要根據(jù)面團濕度酌情增減,但是需要注意,面粉和糯米粉的比例為3:1,這樣和面皮蒸熟后口感較軟,放涼了也不發(fā)硬。
3.弄好面團后開始處理餡料。把腌菜洗干凈擠干水分,蕎頭、豆干切碎,臘肉用溫水浸泡變軟后,切成小塊,再進行剁碎。
4.鍋里不需下油,倒入腌菜炒掉些水分再撈出,然后再倒入臘肉,炒出油,把蕎頭和豆干一起倒入臘肉中炒香;加入1勺鹽和2勺生抽翻炒均勻,最后倒入腌制菜,加入少許辣椒粉翻炒,這樣艾米果的餡料就做好了。
5.接下來開始包艾米果。包好餡,捏出好看的花邊能讓人更有食欲感哦。把包好的艾米果放入鍋中,蒸10分鐘即可。這樣蒸的艾米果軟糯咸香非常好吃,而且蒸久也能保持碧綠不變黃。
艾葉粑粑
食材:艾草 80克,糯米 200克,小麥淀粉 50克,紅豆沙 200克。
制作方法:
1.艾草摘回家清洗干凈,燒開小半鍋清水,將艾草放入煮沸2分鐘至稍軟。放入破壁機里打成艾草漿。再將艾草漿燒開。
2.將糯米粉和小麥淀粉混合均勻,再將艾草漿一點一點地倒入鍋里。
3.然后用手抓成一個光滑的面團 .
4.將艾草糯米團分成30克一個,搓圓。
5.將紅豆沙分成20克一個的小團,再搓園備用。
6.取一個艾草糯米團壓扁,包入一個紅豆沙餡料,然后用虎口包住,一點一點把它封口收緊,搓圓。
7.再放在盤子里,輕輕壓扁。依次將糯米粑粑全部包好。
8.取一平底鍋刷上一層薄油,將艾草粑粑放入鍋里,加蓋小火慢烙。
9.烙好一面,翻面烙另一面,直到兩面微黃起鍋裝盤。
艾草粑粑出鍋了,外皮軟糯可口,皮薄餡厚,香甜可口,不粘牙,好吃極了。
先關(guān)注,再分享,十年餐飲從業(yè)經(jīng)驗,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幫到你。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配圖,如有侵權(quán)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