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O人物介紹】BEN拉克希米·薩加爾

本名:拉克希米·斯瓦米納坦(Lakshmi Swaminathan)
通稱:拉克希米·薩加爾(Lakshmi Sahgal)
生卒年:1914.10.24(英屬印度,馬德拉斯管轄區(qū),馬拉巴爾縣,Ponnani taluk區(qū),Anakkara村)~2012.7.23(印度,北方邦,坎普爾)
角色:陸軍將領
能力:LV.4,A3D1P1L2
特性:保守派、媒體人物、政治關聯
現實派系:印度國民軍(INA)-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CPI-M)
TNO派系:全印度復興陣線 - 左派(A-Khil Hind Barhana Habl - Left Wing,AHBH - Left Wing,社民)&革命社會黨 - 左派(Inqalabi Socialist Majlis - Left Wing,ISM - Left Wing,社民)&印度國民軍 - 薩加爾派(Azad Hind Fauj - Sahgal Clique,AHF - Sahgal Clique,AHF - Sahgal Clique,社民)
現實最高軍銜:印度國民軍上尉
TNO最高軍銜:不詳
現實最高職務:自由印度政府婦女事務部長
TNO最高職務:自由印度政府副總統(tǒng)兼全印度復興陣線副總書記(開局)&自由印度政府總統(tǒng)兼全印度復興陣線總書記(贏得大選+AHBH未分裂)&自由印度政府總統(tǒng)兼革命社會黨總書記(贏得大選+AHBH分裂)
備注:這個黨派確實應該翻譯成革命社會黨而不是社會革命黨。
現實履歷
拉克希米上尉于 1914 年 10 月 24 日在馬德拉斯出生,原名拉克希米·斯瓦米納坦 ,是在馬德拉斯高等法院從事刑法工作的律師 S. Swaminathan和 A.V. Ammukutty(原名,結婚后改姓斯瓦米納坦)的女兒,她的父親是一名社會工作者和獨立活動家。
拉克希米就讀于皇后瑪麗學院,后來選擇了學醫(yī),并于1938年接受了馬德拉斯醫(yī)學院MBBS學位。一年后,她在婦科和產科得到了她的文憑。她在位于Triplicane Chennai的政府 Kasturba Gandhi 醫(yī)院擔任醫(yī)生。
1940 年,她在與飛行員 PKN Rao 的婚姻失敗后前往新加坡。在新加坡逗留期間,她遇到了蘇巴斯·錢德拉·鮑斯( Subhas Chandra Bose ) 的印度國民軍的一些成員。
1942 年,在東南亞英軍向日本投降期間,拉克希米幫助了受傷的戰(zhàn)俘,其中許多人對組建印度獨立軍感興趣。此時的新加坡有幾個民族主義的印度人在那里工作,包括K.P. Kesava Menon、S.C. Guha 和 N. Raghavan,他們組成了一個行動委員會。然而,他們的印度國民軍,或稱Azad Hind Fauj,沒有得到日本占領軍關于他們參與戰(zhàn)爭的堅定承諾或批準。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蘇巴斯·錢德拉·鮑斯 (Subhas Chandra Bose) 于 1943 年 7 月 2 日抵達新加坡。 拉克希米聽說鮑斯熱衷于招募女性加入該組織,并要求與他會面,受命成立一個婦女團,被稱為詹西女王團。女性積極響應加入全女性部隊,拉克希米·斯瓦米納坦博士成為 拉克希米上尉,這個名字和身份將伴隨她一生。
INA于 1944 年 12 月隨日軍進軍緬甸,但到 1945 年 3 月,隨著戰(zhàn)爭對他們不利,INA 領導層決定在他們進入英帕爾之前先撤退。拉克希米上尉于 1945 年 5 月被英國軍隊逮捕,一直留在緬甸,直到 1946 年 3 月她被派往印度——當時在德里的INA 審判加劇了民眾對殖民統(tǒng)治的不滿并加速了殖民統(tǒng)治的結束。
拉克希米于 1947 年 3 月在拉合爾與原印度國民軍上校Prem Kumar Sahgal結婚?;楹?,他們定居在坎普爾,在那里她繼續(xù)行醫(yī),并幫助印度分治后大批抵達的難民。他們有兩個女兒:Subhashini Ali(這個名字疑似在紀念鮑斯)和 Anisa Puri。
Subhashini 是一位著名的共產主義政治家和勞工活動家。根據他的說法,拉克希米是一個無神論者。電影制片人沙阿德·阿里是她的孫子。
1971年,拉克希米加入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并代表該黨參加了聯邦院。在孟加拉國危機期間,她在加爾各答為從孟加拉國涌入印度的難民組織了救濟營和醫(yī)療援助。她是1981 年全印度民主婦女協會的創(chuàng)始成員之一,并領導了該協會的許多活動和運動。在 1984 年 12 月的瓦斯悲劇之后,她率領一支醫(yī)療隊前往博帕爾,在 1984 年反錫克教騷亂后努力恢復坎普爾的和平,并因參加 1996 年在班加羅爾舉行的反對世界小姐比賽的運動而被捕。 2006 年,92 歲高齡的她仍在坎普爾的診所定期看病人。
2002年,四個左翼政黨——印度共產黨、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革命社會黨,以及全印度前進集團?-提名薩加爾為總統(tǒng)選舉的候選人。她是A.P.J. 阿卜杜勒·卡拉姆( A.P.J. Abdul Kalam ) 的唯一競爭對手,后者取得了勝利。
2012 年 7 月 19 日,薩加爾心臟驟停,并于 2012 年 7 月 23 日上午 11 點 20 分在坎普爾去世,享年 97 歲。她的遺體被捐贈給Ganesh Shankar Vidyarthi Memorial醫(yī)學院進行醫(yī)學研究。



TNO劇情(未實裝,根據已有文本編寫,1.1.2a)
在第二次印度獨立戰(zhàn)爭中,拉克希米·薩加爾首次嶄露頭角。薩加爾加入了占西王后團以后,迅速在軍中升階,并成為眾人的指揮官,后續(xù)的戰(zhàn)爭中,薩加爾便驕傲地指揮著她的部隊。戰(zhàn)爭結束后,許多人以為薩加爾的事業(yè)就到此為止了,而這只不過是一個開始。
整個五十年代,自由印度陷入了經濟疲軟,薩加爾與丈夫普里姆認為這不利于他們的軍事事業(yè),于是他們做出了另一種更好的選擇——成為雇傭兵而戰(zhàn)。久而久之,許多拿不到足夠薪水的自由印度將領也效仿起薩加爾的做法。待到經濟復蘇,自由印度的大部分軍隊都變成了雇傭軍。鮑斯認為這是個刪繁就簡與節(jié)省開銷的機會,就接受了這些私人軍事承包商。
邁入六十年代,鮑斯被診斷出腫瘤的消息為時代拉開帷幕,內塔吉鮑斯罷免了他原先的副手辛格將軍,薩加爾獲得了一個政治上的利好。家喻戶曉的薩加爾指揮官此時已經是高級部長,而沒過多久,她就被任命為鮑斯的副手。薩加爾已經獲得如此顯赫的地位,逐鹿政壇的時候到了。她提倡民主社會主義,卻又表現為一種相當沙文的形式,很快就吸引了國內的溫和派與社會中的親軍事派這兩個派別。
而現在,薩加爾控制了局面。她一道譴責共榮圈、團結協定和OFN,并宣揚印度是一個超級大國的信念,因此,她贏得了更多民族主義者的支持。而且由于她愿意與拉赫曼談判,所以也贏得了少數民族的信任。但是,印度國民軍和辛格仍在暗中謀劃,薩加爾的改革最終能成功嗎?
拉克希米·薩加爾,為印度獨立事業(yè)挺身而出進行斗爭的杰出女性,指揮著繼承了詹西女王名號的女性部隊并成為自由印度政府的婦女事務部長。以統(tǒng)一全印度為目的的戰(zhàn)爭失敗后,自由印度政府退守孟加拉,這帶來了自由印度和當地孟加拉人之間的緊張局勢和印度國民軍的日益腐化。
直到這時,拉克希米和她的丈夫同時作為軍人和政府官員的身份并不能讓他們獲得重視,但機會終于到來——五十年代,印度國民軍總司令莫漢·辛格執(zhí)行的軍事戒嚴政策帶來了更大的沖突,盡管這些措施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孟加拉民族主義者和穆斯林的反抗,卻為鮑斯帶來了把辛格踢出決策層的借口。很快,拉克希米·薩加爾取代了辛格的位置,成為了自由印度的二號人物。
在自由印度的政治家中,拉克希米領導著AHBH的左翼,堅定地要求實踐AHBH成立之初的社會主義綱領。多年以來,自由印度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成為了空談,除了徒有其表的高度國有化之外,沒有半點可以和社會主義產生聯系的政策。當鮑斯的權力因為他本人的健康狀況和AHBH內部分裂而搖搖欲墜時,拉克希米找到了機會。
通過在鮑斯前往日本東京動手術期間代理自由印度總統(tǒng),拉克希米團結了自由印度的左翼力量,并通過她在印度國民軍的影響力分散了辛格的基礎。隨著1964年大選臨近,自五十年代中期以來被鮑斯確立為二號人物和重要盟友的拉克希米開始競爭總統(tǒng)的位置……
由 Calcutta Wire 高級編輯 Bijay Sherazi 撰寫
加爾各答的街道染紅了,不是因為流血,而是社會主義言論和意識形態(tài)。無數印度人曾經認為絕對沒有機會的候選人拉克希米·薩加爾 (Lakshmi Sahgal) 在自由印度 政府中占據領先地位。對許多人來說,這標志著衰退的開始,轉向被誤導的社會主義以及與西方帝國主義政府的合作。印度只能希望我們在這個領導力薄弱的時期幸存下來。
雖然這位作家通常試圖保持公正,但我不能不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因為我相信當我說出我將要說的話時,我是代表數百萬印度人的聲音。 薩加爾只代表困難和被誤導的想法,對印度來說這是一個可怕的轉變,沒有人真正滿意。我在街上與許多人交談過,甚至拉克希米·薩加爾的選民也說他們沒想到她會獲勝,現在后悔他們的選擇。在此期間,我將繼續(xù)努力寫作,我希望我的報道能幫助印度人了解情況并做出正確的選擇。
事實上,拉克希米·薩加爾過于樂觀了。錢德拉·鮑斯致力于打擊印度國民軍的影響力并扶持她成為二號人物,并不意味著自由印度的人民群眾廣泛地接受了社會主義。相反,即便鮑斯的世俗化改造持續(xù)了二十年,自由印度的人民仍然被印度教保守主義和類似的東西困擾,這種基礎是導致鮑斯的AHBH為了保住權力而轉向保守化的主要因素,而不是像拉克希米·薩加爾認為的那樣:只是鮑斯和一小撮人背叛了社會主義理想。
但不管怎么說,自由印度在名義上是一個民主國家,任何人都必須尊重選舉結果。盡管拉克希米·薩加爾的勝利不受到歡迎,但她始終記得AHBH最初的理想。自由印度不該是這個樣子:軍事統(tǒng)治、獨裁、腐敗橫行,那不是錢德拉·鮑斯承諾的未來。
第一階段國策樹預覽:
"出賣世界的女人"
"三個解放"
"政治解放"
"經濟解放"
"社會解放"
"街頭的和平主義"
"逐步淘汰日軍訓練方法"
"進口關稅"
"補貼制造"
"與孟加拉人和平"
"改革法庭"
"慢而穩(wěn)贏得比賽"
"印度槍"
"工業(yè)化阿薩姆"
"會見民族主義領袖"
"擴展福利法"
"在地毯下掃除虐待"
"難民救濟營""印度飛機"
"支持工會"
"推土機"
"土地改革"
"當地城市名稱"
"一臺潤滑良好的機器"
"幫助低種姓"
"將“自由”置于自由印度"
"印度制造"
"在自由印度自由"
"軍事問題"
"我們?yōu)橛《榷鴳?zhàn)!"
"......但我們也在為寶藏而戰(zhàn)"
"印度訓練方法"
"展望未來"
"咬住子彈"
"終于自由了!"
令人震驚的一幕出現了!為了團結她的支持者并將自由印度從日本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拉克希米·薩加爾推動了大幅度的自主改革,這些改革不僅有助于讓自由印度減少對日本的依賴,同時對于陷入兩難境地的印度民族主義也無疑是一針強心劑。眾所周知,自由印度的印度民族主義者一直無法解釋他們?yōu)槭裁刺柗Q要擺脫英國和西方帝國主義的殖民卻又投靠了另一個殖民國家,現在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盡管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鮑斯可能出于必要而與日本結盟,并且相信日本至少可以結束亞洲的帝國主義,畢竟他們在當時與該地區(qū)的所有殖民大國交戰(zhàn)。不過從那以后發(fā)生了很多變化?,F在日本自己是一個龐大殖民帝國的領袖,幾乎不像鮑斯所說的解放先鋒。拉克希米·薩加爾雖然很長時間以來是自由印度的成員,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對日本帝國,尤其是共榮圈的幻想破滅。對于薩加爾來說,如果印度如此絕望地依賴其在東京的盟友和恩人,那么它就永遠不會自由。盡管他們所有的反帝國主義承諾都為人民爭取自由和榮耀,在印度共和國分裂出去之后,她和她的許多支持者就不太相信這種論調了。隨著她的選舉勝利,多虧了首先帶領他們進入這個領域的人,薩加爾終于能夠讓“自由的印度人”這個詞不僅僅是陳詞濫調。
在位于加爾各答的大樓向全國發(fā)表講話時,薩加爾將宣稱,為了讓印度真正自由,它必須擺脫所有有害的外國影響,無論如何它來自西方或東方。隨著她的話傳遍全國,每一個自由的印度人都知道,他們的新道路將是一條不同的道路,也許是一條更加危險的道路,但這是他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很快消息就傳到了西印度和日本,盡管他們的反應明顯不同。
自由印度不是日本的工具,不該效忠于另一個新的超級大國。薩加爾宣布脫離共榮圈給自由印度帶來了致命打擊,對這一背叛行為感到憤怒的日本轉而聯系印度共和國,希望借助一個和他們目前沒有直接沖突的大國的力量來消滅不聽使喚的走狗……不過,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對自由印度實施初步工業(yè)化、軍事自主化、社會福利改革和與民族分離主義停戰(zhàn)后,拉克希米·薩加爾繼續(xù)推動她的改革。倒向印度民族主義只是一種偽裝,確切地說是為了生存下去的必要偽裝。如果自由印度被打垮,或是她提前完全失去了人民的信任,任何美好的愿景永遠只能也只會是空想。
第二階段國策樹預覽:
"人民的保護者"
"切斷連接"
"猶豫不決的伙伴關系"
"繼續(xù)改革"
"政治改革"
?"留下辛格"
"讓辛格出去"
"鮑斯的支持"
"少數派民主"
"更多投票站"
"針對德里的宣傳"
"批判共榮圈"
"反帝國主義"
"降低對共榮圈的依賴"
"所有自由印度都必須自由"
"經濟改革"
"反向市場政策"
"制定社會主義政策"
"工業(yè)化"
"看看過去的嘗試"
"鮑斯的建議"
"加入我們自己的懷抱"
"工廠資源"
"工廠機械"
"工廠勞動"
"工業(yè)印度"
"社會改革"
"與人民交談"
"孟加拉興趣"
"納迦轟炸戰(zhàn)役"
"分離主義威脅消除"
"聯合自由印度"
"住房開發(fā)"
"改善的醫(yī)療保健"
"饑餓者的食物"
"與貧困作斗爭"
"一個滿意的印度"
"成功的改革"
"看看其他問題"
"雇傭兵"
"高薪"
"招聘驅動"
"大槍"
"讓 INA 放心"
"自由印度的保護者"
"改革貿易政策"
"東方"
"緬甸站在我們這邊"
"更好的交易"
"我們在共榮圈中的影響"
"西部"
"說服尼泊爾"
"改善加爾各答港口"
"惡魔化德里"
"鞏固我們的位置"
"顯示辛格的極端主義"
"民主社會主義之路"
"譴責資本主義"
"贏得少數派投票"
"乘風破浪"
"會見將軍"
"與人民見面"
"讓所有人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現在自由印度只能靠自己了,他們擺脫日本的鉗制時也失去了最重要的外國援助。然而,日本的殖民帝國本來就并非穩(wěn)如泰山,事實證明日本正在把東南亞解放者的地位變?yōu)樾碌闹湔?。從共榮圈中找到對日本的統(tǒng)治產生反感的國家是非常容易的,況且薩加爾已經在邁出決裂的這一步之前確保了自由印度的自主地位。通過挑動共榮圈內的反日國家保持經濟聯系,自由印度得以繼續(xù)和德里的印度共和國對峙并持續(xù)推行工業(yè)化和社會改革。
這些探索是艱難的,但等到自由印度擺脫了痛苦的過渡期,共榮圈諸國和德里政權都會見識到什么是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自由印度將要帶來的,是一個擺脫任何帝國主義奴役的印度——不,印度自己就應該成為一個超級大國——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印度國家的保護,由于恐懼奴役和歧視而爆發(fā)的民族分離主義叛亂將成為歷史。與西方式民族主義不同,拉克希米·薩加爾構建的印度民族主義,更加傾向于國家而非民族。在多民族國家內生搬硬套民族主義,只會帶來分裂。
自從布哈林失敗以來,社會主義失去了影響力,以至于拉克希米·薩加爾的勝利一度被視為災難。但是,她的執(zhí)政成果已經證明民主社會主義遠勝于軸心國集團的法西斯主義和針鋒相對的極端民族主義或是保持著過去風貌的獨裁。沒有人可以否定自由印度的人民的生活,但愿那些洋洋得意的家伙認識到其中的差距。
第三部分國策樹預覽:
"自由印度的建設者"
"火砧"
"成長之錘"
"印度工程"
"提高標準"
"修復民用工廠"
"新建工廠"
"與當地工廠進行交易"
"勞動的戰(zhàn)利品"
"戰(zhàn)爭的建造者"
"發(fā)動引擎!"
"滅火"
"學習我們的課程"
"再試一次"
"更健康的方法"
"全速前進!"
"趕走官僚"
"更加努力"
"努力工作獎勵"
"印度烈焰"
"愛的鐵砧"
"印度之美"
"創(chuàng)建國家公園"
"關注環(huán)境"
"提升紀念碑"
"空中之花"
"更多公務員"
"招募新人才"
"社會主義制度繼續(xù)"
"基礎設施項目"
"加爾各答工廠"
"更好的補給線"
"增加基礎設施資金"
"長途旅行變得容易"
"印度光輝"
"進入未來"
長期以來,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自由印度的社會主義者。他們究竟是社會民主主義——只在資本主義的框架下進行修補但絕不尋求真正成為社會主義——還是民主社會主義——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過渡到社會主義?拉克希米·薩加爾用實際行動給出了回答:印度的社會主義者應當以過渡到社會主義作為目標,壯大無產階級的力量,從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削弱反對派的生存土壤。不改造土壤,再多的變革都只能維持一代人,只有徹底改變自由印度的人民,社會主義才能在印度生存下去。
軍方的影響被削弱了,剩余的支持者由于民族主義心理得到了滿足而沒有采取新的行動;分離主義者得到了自治和福利;勞動者得到了應有的待遇,他們的權利獲得了保障;最重要的是,自由印度不再是日本的傀儡。拉克希米·薩加爾已經在自由印度確立了社會主義,或許她不會像現實中那樣成為更激進的共產主義者,但一個紅色印度的出現已經極大程度地改變了被共榮圈籠罩的黑暗亞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