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時期的胡商:沿著絲綢之路而來的異域商人和文化使者
唐宋時期,中國國力強大,經(jīng)濟繁榮,文化發(fā)達,同時奉行對外開放的政策,吸引了許多外國人前來。
這些來中國的外國人之中,除了求學(xué)、游歷、宗教活動、官方派遣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來經(jīng)商,他們被中國人稱為“胡商”。
在唐宋傳奇和明清小說中,有許多關(guān)于胡商的故事。
那么這些胡商在唐宋時期的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
1.胡商從哪里來?
在唐宋時期,胡商以阿拉伯人最多,其次是波斯人,還有西域的回紇人、昭武九姓胡人。
東南亞的越南南方(占城)人和印尼(三佛齊國)人等。
東亞主要是日本人和新羅(朝鮮、韓國)人。
胡商來唐朝主要是通過兩條路。
一條就是沿著絲綢之路,從大食、波斯,沿著河西走廊,來到長安,再前往洛陽、成都、揚州等大城市。


另一條就是海陸,即“海上絲綢之路”。阿拉伯商人和波斯商人從當(dāng)?shù)氐母劭诔霭l(fā),漂洋過海,經(jīng)過印度洋,穿越中國南海,在廣州、泉州登陸,然后再北上揚州。

從海上而來的胡商們最喜歡住在廣州,其次是揚州。
唐朝時期的廣州,已經(jīng)是南方的大都會,被稱為“天子之南庫”。為了管理漂洋過海而來的胡商,唐朝政府在這里設(shè)立了市舶司。
胡商之所以去揚州,是因為揚州是大運河的重要水利樞紐,也是唐朝鹽鐵轉(zhuǎn)運使駐地,是江南最繁華的城市,有“揚都”之稱。
到了宋朝時期,泉州取代了廣州,成為東南沿海第一大港口。胡商們又蜂擁而至,泉州城“海商輻輳,夷夏雜處”。

除了西亞的胡商外,東亞地區(qū)的日本人、新羅人也來到中國。日本商船常去溫州、臺州一帶經(jīng)商,最喜歡中國鑄造的銅錢,每次回國都把大量的銅錢帶走,導(dǎo)致當(dāng)?shù)爻霈F(xiàn)“錢荒”。
新羅人聚集的地方被稱為新羅坊。
東南亞主要是占城人和三佛齊國商人。
占城,即今越南南部。
三佛齊國,都城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巨港。
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卷2》記載:“三佛齊國在南海之中,諸蕃水道之要沖也。東自阇婆諸國,西自大食、故臨諸國,無不由其境而入中國者?!?/p>
2.胡商做什么生意?
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胡商自然不是偉大的理想主義者白求恩大夫,他們來中國只有一個目的:賺錢!
可中國幅員遼闊、物產(chǎn)豐富,無物不有,要想在中國賺錢,必須販賣中國沒有的商品才行。
那么什么貨物中國不出產(chǎn)呢?
大部分都是一些奢侈品,如香料(如麝香、龍涎香、乳香等)、龍腦、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琥珀、玳瑁、瑪瑙、硨磲、蘇方木等,還有一些高級精巧的手工藝品。
當(dāng)然,這些奢侈品普通老百姓是買不起的,都賣給王公貴族、巨商大賈。
胡商在中國主要從事香藥業(yè)、珠寶業(yè)、飲食業(yè)、質(zhì)舉業(yè)等。
香藥業(yè)
曾有一個胡商,不遠萬里從中亞的撒馬爾罕背著一皮囊麝香長途跋涉到了長安,出售之后,居然一夜暴富。
1077年,北宋的廣州、明州(寧波)、杭州三地的市舶司記載,僅僅胡商販來的乳香就達到35萬斤。
這些香料中國極少出產(chǎn),物以稀為貴,因其可以散發(fā)種種令人心曠神怡的香氣,所以王公貴族、巨商大賈爭相購買。香料成為他們臥室、書房、廳堂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元開《唐大和上東征傳》記載:(廣州)“江中又婆羅門、波斯、昆侖等船,不知其數(shù)。并載香料珍寶,積載如山?!?/p>
西域胡商很多從事暴利行業(yè)——珠寶業(yè)。
他們經(jīng)營珠寶業(yè),自然對珠寶有很強的鑒別能力。
至于當(dāng)時的具體情形,我們無法得知,只能從后世的文人筆記小說中略窺一二。畢竟,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嘛。
《廣異記》中有個故事:一個士人要出售一個綴珠,說這個綴珠是周武帝冠冕上的,開價一千緡。胡商笑他不識貨,出價五萬緡購買。
《廣異記》中還有一個故事:武則天時,西國獻上清泥珠一枚,武則天見其色青,不知其貴,便贈給西明寺的和尚。后來一位胡商在寺中見到,想高價買走,武則天才得知這是一枚能夠清澈濁水的奇物。
《宣市志》中也有個故事:韋弇因家貧曾在廣陵賣寶,要價不高,胡商也笑他不識貨,說他所出售的寶貝價值數(shù)千萬。
在這些故事中,胡商們見多識廣,對鑒定珠寶十分在行,而且秉承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童叟無欺。
不過,也有一些胡商欺行霸市、坑蒙拐騙,結(jié)果鋃鐺入獄。
《唐國史補》中記載:“藩商有以欺詐入牢獄者”。
《太平廣記》中記載許多胡商因價格問題而毆打顧客,或者因為爭購寶貝而彼此互毆。
因為胡商對鑒定珠寶十分在行,所以除了販賣寶貝之外,還有許多他們求購寶貝的故事,甚至在許多民間故事中也有胡商從某個普通之物或者荒廢的宅院中發(fā)現(xiàn)寶貝的故事。
除了珠寶業(yè),胡商還在中國長安、洛陽、揚州、廣州等大城市開設(shè)酒店。
這種充滿異域風(fēng)情的酒店,多分布于長安西市和城東曲江一帶,吸引了許多士人前去光顧,并留下了許多詩篇。
李白《少年行二首》: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何處可為別,長安青綺門。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p>
楊巨源《胡姬詞》:“妍艷照江頭,春風(fēng)好客留。當(dāng)壚知妾慣,送酒為郎羞。香渡傳蕉扇,妝成上竹樓。數(shù)錢憐皓腕,非是不能留?!?/p>
這些胡姬高鼻深目,皮膚白皙,能歌善舞,熱情奔放,店中甘甜美味的葡萄酒,撩人心神的異域音樂,對唐朝人來說是一種難得的異域風(fēng)情體驗,所以無不趨之若鶩,前往胡姬酒肆飲酒作樂。


至于這些胡姬的身份和民族,后世專家推測應(yīng)該是西域、中亞或者西亞一帶的女子。
隨著胡商大量來到中國,他們的飲食習(xí)慣也隨之傳入,并迅速流行起來。
胡人喜歡吃胡餅,并在長安、洛陽等地開設(shè)店鋪,讓許多唐人也喜歡上了這種異國美食。
《原化記》記載了一個故事:一個賣胡餅的老胡商,身患重病,當(dāng)時一個士子對他悉心照顧。老胡商深深感動,將自己珍藏的一顆寶珠贈送給他。
所謂質(zhì)舉業(yè),其實就是借貸業(yè)。
《通鑒·卷22》記載:胡商“舉質(zhì)取利,安居不欲歸”,就是說胡商通過放高利貸,發(fā)了大財,都不想回國了。
唐文宗時期,龍武大將李惎之子就向回紇商人借貸11400貫錢,并沒有及時償還,唐文宗知道后大怒,為了防止唐朝財產(chǎn)流失,下令禁止唐朝官民向胡商借貸。
但只有商業(yè)就有金融業(yè)的存在,所以一直到唐朝末年,胡商仍然有很多人從事借貸業(yè)。
……
胡商向中國販賣奢侈品的行為,讓統(tǒng)治階級奢侈腐化,同時導(dǎo)致大量的金銀銅錢外流。
啟程回國前,胡商們大肆采購中國的絲綢、瓷器、藥材、金銀、銅錢等物,販運回國。
古羅馬的博物學(xué)家老普林尼的在《博物志》中記載,“賽里斯(中國)產(chǎn)絲,馳名宇內(nèi)。絲生于樹葉上,取出,濕之以水,理之成絲。后織成錦繡文綺,販運到羅馬”。
但胡商帶來了中國沒有的外國物品,同時也把外國的文化藝術(shù)、科技、各種美食引進中國,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讓中華文化更加多姿多彩,璀璨絢麗。
唐朝詩人元稹在《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法曲》中寫:
“自從胡騎起煙塵,毛毳腥膻滿咸洛。女為胡婦學(xué)胡妝,伎進胡音務(wù)胡樂。
火鳳聲沉多咽絕,春鶯囀罷長蕭索。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p>
3.胡商在中國的生活
由于胡商在中國大多從事珠寶業(yè)、質(zhì)舉業(yè),所以富商很多,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
唐朝有句俗語:“窮波斯,病醫(yī)人?!币馑际钦f這兩件事不可思議:波斯人怎么可能窮呢?醫(yī)生怎么可能得病呢?
可見當(dāng)時波斯胡商在唐朝人的眼里都是富人的形象。
唐朝人甚至把波斯、大食想象成“蠻國人多富”(賈島《送人南游》)、“常聞島夷俗,犀象滿城邑。” (陳陶《番禺道中作》)
唐朝時期,對胡商管理較松,所以很多胡商和唐人混居。
但宋朝時期,法律規(guī)定胡商不得居住在城內(nèi),只能只能居住在港口附近或者城郊。
胡商聚集的地方被稱為“藩坊”,由胡商自治,推舉德高望重的胡商進行管理。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胡商們突破法律限制,開始搬入城中和中國人混居。比如宋朝時期的泉州就出現(xiàn)了民夷雜居的情況,甚至還有胡商為了建高樓和當(dāng)?shù)馗畬W(xué)學(xué)生發(fā)生了沖突之事。
廣州蒲姓巨商在城內(nèi)建造高樓大廈,地方官也不聞不問。
岳飛的孫子岳珂在《桯史》中記載,他十歲時曾到廣州蒲姓胡商家中做客,他看到:
“番禹有海獠雜居,其最豪者蒲姓,號白番人,本占城之貴人也。既浮海而遇濤,憚于復(fù)反,乃請于其主,愿留中國以通往來之貨。主許焉?!瓪q益久,定居城中,居室稍奢靡逾禁,……富盛甲一時。紹熙壬子,先君帥廣,余年甫十歲,嘗游焉。
……有樓高百余尺,下瞰通流。謁者登之,以中金為版,施機蔽其下,奏廁鏗然有聲。樓上雕鏤金碧,莫可名狀。有池亭,池方廣凡數(shù)丈 ,亦以中金通甃,制為甲葉,而鱗次全類今州郡公宴燎箱之為而大之,凡用钅丕鋌數(shù)萬。
中堂有四柱,皆沈水香,高貫于棟,曲房便榭不論也。嘗有數(shù)柱,欲羾于朝,舶司以其非常有,恐后莫致,不之許,亦臥廡下。后有窣堵波,高入云表,式度不比它塔,環(huán)以甓,為大址,累而增之,外圜而加灰飾,望之如銀筆。
……絕頂有金雞甚鉅,以代相輪……他日郡以歲事勞宴之,迎導(dǎo)甚設(shè),家人帷觀,余亦在,見其揮金如糞土,輿皂無遺,珠璣香貝,狼藉坐上以示侈。帷人曰:此其常也?!?/p>
這個蒲姓胡商就是后來南宋泉州蒲壽庚的祖先。
安史之亂后,唐朝人痛恨胡人,認為他們發(fā)動了叛亂,摧毀了大唐的繁華,所以民風(fēng)為之一變。
公元760年,平盧節(jié)度副使田神功攻克揚州,殺死波斯商人數(shù)千人,大掠財資。
乾符六年(879年)九月,黃巢攻克廣州。
當(dāng)時廣州是唐朝最大的對外貿(mào)易港口和重要的財賦供應(yīng)地之一,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眾多。
據(jù)阿布·賽義德·哈桑在其《中國印度記聞錄》記載:黃巢義軍占領(lǐng)廣州后,大肆屠殺阿拉伯、波斯、猶太商人,達二十余萬。但此說法不見于中國史料。
隨著明清的海禁,胡商在中國如同海市蜃樓一般消失了,只留下文人筆記中的幾篇傳奇故事,供后人讀之,為之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