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型挑戰(zhàn)——在循環(huán)的生命中突破極限
在廣袤曠野中,有一處深淵,淵底竟有人在跑。這人一襲紅衣,正是我們前面見過的紅衣人。他跑得很慢,卻出了一身的汗,他知道自己無法再快了。采藥的伯伯帶著娃娃們下山,正巧打量著淵底,目光掃過他,他心中的羞恥感冒了頭,正猶豫著要不要不顧身體的感受提速。
這時,一道藍光從淵口閃過,他知道是那個藍衣人。
“只有你能體會內(nèi)在的變化,又何須在意外在的看法?”他已翻過了幾座山,聲音卻從山那邊徐徐傳來。
紅衣人精神為之一振,隨即收斂心神,調(diào)整呼吸,繼續(xù)勻速向前跑去。
?
你為了什么而跑步
?
“師父,我怎么才能心安理得的跑得慢、跑得短?”小沙彌看著老和尚問。
“視乎,你為了什么而跑步?”
?
在我作為耐力型挑戰(zhàn)者的生涯中,總是比周圍人跑得慢的、甚至最開始,也是比別人短的。因為快慢并不是我跑步的關鍵,我所要達到的目的與運動員是不一樣的。還記得我們的初衷嗎?——獲得一個適合冥想的體魄,擺脫痛苦,獲得內(nèi)心真正的寧靜,不是嗎?如果我們愿意,甚至還會收獲更多,但那些都是我們行為的顯化而已,對嗎?
事實上,修行恰恰需要我們摒棄競技,讓內(nèi)心純凈如一。在跑步的時候帶著覺察,你將知道:我此刻正在跑步,我邁了左腳,我邁了右腳,我用到了這塊肌肉,一切都很好。
從你成為毅力型挑戰(zhàn)者的那天,你便開啟了覺察之路,即使如今你已經(jīng)開始了——耐力型挑戰(zhàn),但實際上,本質也是如此。你需時時刻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時時刻刻保持純凈的心態(tài),時時刻刻面帶微笑,時時刻刻覺察到自己的感受、所見、所想、所為。
與體能不匹配的高速往往令我們無法——在慢跑中冥想。同時失去對自我的覺察,不能保證良好的呼吸、肌肉的協(xié)調(diào),無法發(fā)揮一次跑步的真正效果。接下來我們將有一次書面上的體驗。
?
耐力型挑戰(zhàn)的時間
什么時間最適合跑步冥想呢?與毅力型挑戰(zhàn)時期有所不同的是,耐力型挑戰(zhàn)者的時間將會安排在傍晚,也就是——晚餐前。
如果你打算在晚飯后跑步,最好在結束晚餐2小時后。飽飯后胃內(nèi)的食物在消化過程當中需要大量的血液,而跑步會增加下肢的供血,劇烈的運動使一部分的血液到運動系統(tǒng)中,從而會導致胃腸內(nèi)缺血。胃內(nèi)供血不足引起胃腸蠕動過慢影響消化,容易導致消化不良,這時就會出現(xiàn)肚子不舒服、脹氣等,長期這樣可能導致胃下垂。
但縱使注意到這一點,選擇在飯后進行有氧冥想也會影響到你的冥想效果,因為前面我們也探討過,適合冥想的時間是晚餐后4小時。如果選在深夜跑步,這樣我們比較難固定一個時間進行有氧冥想,那為什么不在用餐前做這一切呢?
在跑步前請確保自己不口渴、不饑餓。如果下午消耗的能量比較多,可以在16:00前后補充一次下午茶,如果能無糖就再好不過了。補充能量的目的是為了——防止你在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低血糖的現(xiàn)象。
為了更好的將這一切敘述下去,我們先預設你已經(jīng)選擇了每天下午18:00開始跑步。
那么,請為自己準備一條毛巾以便在跑步中擦汗。然后找一個適合跑步的場地,在跑步前我們將要開始拉伸。
?
耐力型挑戰(zhàn)前動態(tài)拉伸
1、踝關節(jié)環(huán)繞
站立,背部挺直,雙手叉腰
左右腳依次向后半步,腳跟起,腳尖點地由外向內(nèi)繞環(huán),活動踝關節(jié)
2、前弓步壓腿
雙腳站立,左腳往前邁開一大步,并且彎曲呈90度,身體同時往下壓并保持伸直。右腳維持不動,同樣保持伸直,需要注意兩腳的全腳掌都要著地。然后雙手交叉放在膝蓋上,雙眼目視前方。堅持數(shù)秒后換右腳,動作不變。
3、側弓步壓腿
雙腳站立,右腳往身體右側跨出一大步,然后左腳彎曲至90~120度,右腿保持伸直。身體同時往下壓,盡量保持伸直,也可微微前傾。雙手放在兩側的腿上或交叉放在彎曲的腿上,堅持數(shù)秒后換右腳彎曲,左腳伸直,其余不變。
?
耐力型挑戰(zhàn)者——隨步呼吸法
當你已經(jīng)成為一名耐力型挑戰(zhàn)者,除了跑步之外,對你而言更重要的是一個如數(shù)息法、順吸法那般,能夠幫到你在跑步中鍛煉心肺功能,同時在不遠的將來找到冥想的感覺的一種科學方法。
這種方法就是在跑步中快吸快呼,請讓整個過程都保持安靜,就像你在冥想時那樣,所有的吸氣和呼氣都通過鼻孔而不是嘴來進行。如果你的呼吸急促、短淺,很可能是因為你還在進行胸式呼吸,這樣的呼吸是不夠完整和充分的,因為你只使用了肺部容積非常小的一部分,這將使你這次的跑步行為事倍功半。
耐力型挑戰(zhàn)者的專屬呼吸法便是隨步法,可以這樣理解,在跑步的時候,你需要用到我們上節(jié)所講到的腹式呼吸,并在你每邁出一步時都在心中數(shù)一個數(shù)字。在初期這個數(shù)字也許是1,2,3。此時你可以讓呼吸配合著步頻,呼氣時留意所邁的步子,心中默默數(shù)著數(shù)字,吸氣時留意所邁的步子,心中默數(shù)著數(shù)字。
吸氣,123
呼氣,123
就這樣呼吸著跑下去,起初或許你只能跑1公里,或者500米,沒關系,這只是個開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呼吸急促的情況,你需要做的是再一次把速度放慢,慢到你可以接受、你的身體可以承受。如果你能、也愿意繼續(xù)做這件事,你可以重復這個動作3個月,想一想,這對你來說困難嗎?只要你真的去重復3個月,我敢保證,3個月后一定是日月已換新天地。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
為什么要用鼻呼吸?
你一定有所困惑,用鼻呼吸有什么必要性嗎?
在我們的體內(nèi),脈絡的數(shù)量有上千條,其中有三條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中脈是一個中央通道,對應脊柱。左脈和右脈的終點分別在左右兩個鼻孔,而通過鼻孔呼吸時將會按摩到左脈和右脈。現(xiàn)代生理學研究已經(jīng)證實了一個體驗:呼吸會在左右鼻孔間交替。在過去的人生中,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感受:你總是有一個鼻孔在主導呼吸,并且這個主導的角色還會交替,有時候是以左鼻孔為主呼吸,有時候會是以右鼻孔為主呼吸。如果你對此感受并不深刻,可以做一個小測試,將你的食指放在鼻孔下,感受熱氣流。是不是一個氣流比另一個大?
對于健康人而言,兩個鼻孔主導的角色每90分鐘到120分鐘會交替一次。當氣體在左右脈交替流動的過程中,將會按摩到中脈。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呼吸控制法旨在讓呼吸在這三條脈上流動,帶來愉悅的安靜狀態(tài)和更高的意識形態(tài)水平。
?
有氧冥想鍛煉心肺,打造深層次冥想的體魄
在耐力型挑戰(zhàn)階段,我們將來強化三條脈絡上的覺察,并體會到由覺察帶來的高層次的進化——科學證明,冥想可以增厚人大腦中的前額葉。這個前額葉又是什么東西呢?它是人類最近250年才進化出來的,掌管我們的理性、思考的部分,又被稱為理性腦。相比已經(jīng)進化了2億年的情緒腦和進化了3.6億年的本能腦,理性腦是人類進化走向更高層級的表現(xiàn),但由于進化時間相對更短,它對我們的主導作用排在情緒腦和本能腦之后。在我們的大腦里大約有860億個神經(jīng)元,而本能腦和情緒腦占據(jù)了八成。通過用鼻呼吸有氧冥想按摩三條脈絡,促進前額葉增厚,換句話說:讓你更快更穩(wěn)獲得真正的理性與平靜。
堅持這樣的練習——在跑步中冥想,這樣的練習將在未來幫助你進入更深層次的冥想?;蛟S你已經(jīng)聽說,冥想也是要求一定‘根基’的,類似于大家說的‘悟性’,可是這個所謂‘悟性’是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習得的。
就如我們前面所說,促進前額葉增厚,并強化心肺功能,練就一個更適合深度冥想的身體,更深層次的冥想進一步增厚你的前額葉皮質,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挑戰(zhàn)能帶給我們的遠遠不止這些,它能讓人在處理問題的時候精神充沛,甚至變得積極,更容易進入專注狀態(tài),更容易做出成果。這些收獲,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我們最初想要達到的——一個療愈的效果。
但前提是,你要發(fā)自內(nèi)心的想把腿邁開,并甘愿流汗。
那究竟要跑多久、多遠、多長時間呢?這是個好問題,你可以順便問問自己的身體。
找到一種韻律
耐力型挑戰(zhàn)者需要找到一種運動中的協(xié)調(diào)感,這種協(xié)調(diào)感令你的動線形成一種韻律。你會發(fā)現(xiàn)不論我們在做什么事,哪怕在打掃房間,如果能令自己處在這種韻律中,就不感到疲憊。你可以嘗試找到這種韻律,而這種韻律也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習得,但這些都是6種風格形態(tài)成型后的練習了。
耐力型挑戰(zhàn)后靜態(tài)拉伸
1、拉伸腿筋:
雙腳站開比肩寬,當你向前傾時彎曲膝蓋,雙手抓住腳踝(或腳),然后輕輕地拉伸你的腿。若覺得這樣拉的不夠,也可以嘗試兩只手抓住同一只腳踝。拉伸到一個感覺緊張的點,保持拉伸10-30秒。
2、小腿肌肉拉伸:
首先我們要找到一個臺階、一塊磚,總之要讓腳有一個著力點,能把腳尖墊起來的就可以。接著腳尖搭在上面,腳跟落在地面。
?
做這個動作時腿是完全伸直的, 重心壓在拉伸的前腳上。 隨著牽拉感減弱,重心逐漸向前。這個動作將拉伸到腓腸肌,如果跑完步不拉伸它,你的小腿將會越跑越粗。如果重心前壓超過腳尖都找不到牽拉感,說明小臺階高度太低,換一個高一點的臺階就可以了。根據(jù)跑步長度,每條腿拉伸5-10分鐘。
3公里以內(nèi),左右腿各拉伸5分鐘
3公里以上,左右腿各拉伸10分鐘
?

對于耐力型挑戰(zhàn)者而言,動態(tài)拉伸和靜態(tài)拉伸必不可少,它們是挑戰(zhàn)的一部分。在運動中專注隨步呼吸,找到物我兩忘的感覺和狀態(tài),當然一定會有走神的時候。就像我們在做毅力型挑戰(zhàn)時那樣,任它來,由它去,你只觀察,再引導回呼吸就可以了。這部分挑戰(zhàn)后,你將迎來力量型挑戰(zhàn),在這個挑戰(zhàn)環(huán)節(jié),你將學會核心肌群的鍛煉與利用,并在通往初階覺者的路上學會在冥想中調(diào)用它們。
?
課后練習:
在走路時,嘗試找到這樣一種感覺:
每次抬腿是腹部力量在拉動,每次蹬腿是臀部力量在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