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輸家解決沖突丨P.E.T.父母效能訓練工作坊第二期第6周課程紀實
P.E.T.父母效能訓練
引 言
仲夏來臨,第二期P.E.T.課程馬上進入了尾聲,本周課程我們共同學習了P.E.T.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運用第三法解決沖突。
只有在烏托邦的理想世界中才不存在沖突,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只要人們共同生活或在一起工作,沖突便無可避免。
面對無處不在的沖突,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從課程里找答案,在Louice的帶領(lǐng)下,學員們重新認識了“沖突“并學會了采用技巧性的方法來處理和解決沖突,領(lǐng)略了“第三法”這種“雙贏”哲學的魅力,學習了具體的方法和技巧以便實施。
?課程主題:
解決需求沖突
?課程內(nèi)容:
1.沖突的性質(zhì)
2.無效的沖突解決方法
3.無輸家解決方法
4.六步驟問題解決方法
5.探索需求
6.運用第三法解決整個家庭問題
SUMMER 2023
金支點P.E.T.父母效能訓練,養(yǎng)育一個富有責任感的孩子。
家校合力是“最完美的教育”。在西斯達城市森林學校家長學校校長Louice的帶領(lǐng)下,金支點P.E.T.父母效能訓練工作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家庭、父母,為他們提供了更多向內(nèi)探索的路徑,支持父母在養(yǎng)育中安住心,傳播愛,。
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就是一個生命影響另一個生命的過程,第三期P.E.T.父母效能訓練工作坊暑期招募中,期待更多有愛的家長加入。


教育的根是從家庭中延伸出來的,所以家長比學生更需要系統(tǒng)、持續(xù)地學習,通過學習,自我成長,通過踐行,切實的改善了家庭關(guān)系,親子關(guān)系,讓家庭更和諧,生活更幸福。讓我們一起跟隨家長助教楊杰嬌看看第六周的課程吧。

提到?jīng)_突想到什么?
有人喜歡沖突嗎?
P.E.T第二期第六次課,Louice校長(講師)帶領(lǐng)我們打破對沖突的舊有認知:
1、沖突是一件壞事情 NO!
2、幸福的家庭是沒有沖突的 NO!
3、把沖突隱藏起來,以避免孩子受傷害 NO!
沖突不是壞事情?沖突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還能無輸家,雙贏?
沒錯,這就是本次課帶給大家的禮物——面對需求沖突,巧用“第三法”。
先聽聽大家上一階段的學習使用心得。
“上次學習了面質(zhì)性我信息,運用后問題很快就解決了,好像不需要換擋(詳細了解請見上一篇)。”
說來聽聽。
“假期間孩子到姥姥家,站在沙發(fā)靠背上,我第一時間希望孩子下來。之前我可能會說:趕緊下來。這次我用到面質(zhì):孩子,我看到你站得這么高,好擔心啊。因為這樣我需要一直看護著你。沒想到話一說完孩子就下來了?!?/p>
很好,問題解決了也要用上換擋——肯定性我信息。來,現(xiàn)場演練下。
“當你聽到我的需求后立馬下來了,我很安心,好開心啊。”
隨時運用隨時復盤,更加清晰了。
“自從用了P.E.T技術(shù),孩子不像之前那樣反駁我了,我改變了,和孩子更好商量事情了。”
“上周晚自習前,我一進教室,看到衛(wèi)生還沒打掃完,這么亂,當即憤怒了:怎么這么亂。話一出口,我就意識到了,立馬換了面質(zhì)性我信息:我們一會兒要上晚自習了,現(xiàn)在衛(wèi)生還沒有打掃完,我擔心一會兒沒法按時上課。孩子們先是很驚訝,然后很快把衛(wèi)生打掃完了。我也發(fā)送了肯定性我信息,表達了今天孩子們打掃衛(wèi)生很快,我很開心?!?/p>
能夠重建關(guān)系是需要勇氣的,有時候?qū)Ψ讲贿m應需要一個過渡,比如:孩子們,最近老師在學習,剛才的話我重新說一遍。這種過渡表達對親子關(guān)系同樣適用。
老師學習,全班受益,可愛的老師,幸福的孩子們。
為大家的不斷精進,越來越得心應手點贊。
來到今天的主題——需求沖突。讓我們在游戲中真實感受下。
學員兩兩被叫出去,一人一張紙條,臉上洋溢著神秘的笑。
老師一聲指令,教室迅速進入“混亂”的場面,一場激烈的爭奪戰(zhàn)開始了,搶椅子的,坐在椅子上不讓的,懇求勸說的......難道是要搶凳子?
游戲時間到,有的心滿意足,有的垂頭喪氣,任務沒完成。
打開紙條一看“請把椅子搬到教室后面”、“請把椅子放倒”、“請坐在椅子上”。
“假設(shè)我們先把椅子搬到教室后面,再放倒,然后坐在上面,怎么樣?”Louice講師發(fā)問。
好啊,都心滿意足了。大家臉上頓時洋溢出喜悅的神采,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三方都滿意的。
看看大家的體驗反饋:對抗,只管自己不管他人,對抗,沖突,防備,不知所措,害怕......中間缺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溝通。缺乏溝通的背景下,是沒有真正地贏家。
而通過溝通,我們可以尋找到一種雙贏的解決辦法,這也就是我們說的——第三法。
第三法的運用僅限于需求沖突,對雙方有具體實際的影響(上一階段所學“錢、時、精、身、事、物、系”),如果沒有實際影響,停留在“我認為”層級,屬于價值觀沖突。下一階段再詳細討論。
既然有第三法,先看看我們過往的第一法、第二法為什么不管用。
游戲體驗:兩兩組合,一人代表父母,一人代表孩子。

第一輪:七八歲的孩子開始游戲上癮,媽媽不接納孩子一直玩手機,沖突之下,媽媽無論如何都要把孩子的手機拿過來。
游戲開始,媽媽們開始各種招式,有直接奪過來的,有語言威脅的,有暴力發(fā)脾氣的,有談條件給好處的......
看看孩子們,個個耷拉腦袋,垂頭喪氣。
感受如何?
父母:雖然贏了,感覺也不好。當時感覺爽,事后會自責。親子關(guān)系緊張,日后面對更多問題要花費很多時間。
孩子:對家長不信任。不自信、不自主。膽怯、懦弱。
表面上父母贏了,實際雙方都感覺不好。
第二輪:孩子大了,威逼利誘都不再有效,父母好說歹說,就是沒有能拿回手機,考慮到親子關(guān)系,放棄了。
孩子贏了,開心嗎?聽聽反饋。
父母:沒有滿足需求,影響親子關(guān)系。解決問題花費時間更長。心情不好,懷疑自己,挫敗。
孩子:感到內(nèi)疚懺愧。影響心情,不信任父母。自我管理能力弱。自私,不考慮他人。
看起來似乎有一方贏了,其實都不開心。贏了事實,傷了關(guān)系,這是親子關(guān)系中雙方都不希望看到的。
還有一種隱藏的2.5法。
孩子想買1000元錢的玩具,媽媽只想支付500元,最后折衷買了700元的玩具。雙方都退讓一步,但雙方都沒有滿足。
不能共贏的,傷害親子關(guān)系的方法都不是我們倡導的。
讓我們再來詳細認識下第一法,第二法如何發(fā)揮破壞性作用。
第一法也稱為權(quán)威法
父母動用自己的權(quán)威,通過獎勵或者懲罰達成自己的目的。
溫馨提醒:并不是權(quán)威都不能使用。
知識型權(quán)威,如教授、設(shè)計師、醫(yī)生,擁有專門的知識技能,往往容易受到大多數(shù)人包括孩子的尊重。這種權(quán)威是對方信服的,自愿的?!狾K
職能型權(quán)威,如警察、法官、飛行員。因工作崗位賦予了行使權(quán)威的權(quán)力?!狾K
契約型權(quán)威,如合同、承諾等,基于共識、理解、契約,雙方接受?!狾K
除了以上三種,我們在家庭關(guān)系中常常動用的是第四種權(quán)威——權(quán)力型權(quán)威?;诹桉{于他人之上的權(quán)力,支配、強制、令他人做他們原本不想做的事。這種權(quán)威的使用往往損害關(guān)系。
正如游戲中演示的那樣,父母動用自己的權(quán)力,強行奪走了孩子的手機。當有一天孩子的力量強大時,權(quán)力型權(quán)威就會失效,不僅關(guān)系惡化,還沒有達到真正影響孩子的目的。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孩子小時候很“聽話”,長大再也“不服管教”,不學習,泡網(wǎng)吧,和父母對抗,離家出走,不上學等。不是孩子變了,是你的權(quán)力型權(quán)威失效,過往孩子未被滿足的需求報復性地爆發(fā)出來。形成“難以收拾”的場面。
看起來一時爽,帶來的是將來更大的隱患。還有一些人說,我的孩子沒變,始終十分乖順。習慣了父母做主,長大沒有主見,唯唯諾諾,曾經(jīng)還有適婚年齡的男孩看到喜歡的女生讓父母幫忙去追。曾經(jīng)為了輕松,老了也不得清閑,抱怨、擔憂,管得了一時,管不了一世。自己種下的果子只能自己咽。
第一法帶來的結(jié)果不是我們想要的。
那么第二法呢,充分滿足孩子的需求不就可以了嗎?
第二法又叫驕縱法
人和人相處,有沖突是必然,因為需求不同,價值觀不同。一味的退讓縱容帶來的是孩子的理所當然。你們就應該滿足我,就應該聽我的,不會站在他人立場考慮問題,不懂合作,不理解他人,不懂感恩。當有一天父母無法滿足孩子時,孩子就會呈現(xiàn)貪婪型的索取,所以我們看到有一些孩子長大了一不滿意就打罵父母,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一味的縱容反而養(yǎng)成了自私自利、不孝順不尊重父母的孩子。
養(yǎng)育孩子最終為了分離,懦弱、依賴、不懂合作本不是我們養(yǎng)育的本意,一個自主、自信、自立,懂得合作、寬容他人的人才能更好地生存。
而“第三法”就是幫助我們面對需求沖突時無傷害地共贏,也讓孩子學會面對沖突,學會合作,共贏。
“第三法”六步驟
1、根據(jù)需求定義問題
2、集思廣益解決方法
3、評估解決方法
4、決定雙方都能接納的解決方法
5、執(zhí)行解決方法
6、評估結(jié)果
讓我們跟隨戈登博士早期和孩子的對話感受第三法的妙用。

“媽媽,我不想上學?!?/p>
……
短短二十分鐘時間,通過傾聽,我信息表達、換擋、提出方案,評估方案,確定最終雙方滿意的解決方案,孩子開開心心上學了。
第三法需要:
耐心;
信任;
我信息、積極傾聽、第三法六步驟的綜合運用。
可以說,第三法是前面階段所有技術(shù)的綜合運用。讓我們在生活實際問題中不斷練習,強化,將P.E.T.的技術(shù)扎根到生活中。
為了讓第三法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準備階段至關(guān)重要。
準備階段做得好是第三法運用成功的前提,對方能夠更順暢地接受,確定你扔來的不是“石頭”而是“玫瑰花”,因此愿意和你溝通。
比如,通常你和孩子溝通事情是不是總有一方輸,并不愉快,孩子面對你的溝通愿意接受嗎?
要想溝通順暢,需要在“無問題區(qū)”時做一些鋪墊?!斑^去媽媽和你有沖突時溝通總是不愉快,媽媽最近學習了一種新的方法,既能滿足你的需求,又能滿足我的需求。這種方法叫第三法,我希望你可以和我一起試試?!庇辛虽亯|,就有了溝通的良好開始。

練習起來:
青春期的孩子在午餐準備好之前總是自己先做一些吃的,結(jié)果吃飯時吃得很少,媽媽認真做的飯剩下很多,很沮喪,媽媽決定和孩子好好談談。
“中午吃飯前你會自己做些吃的,中午吃飯時就吃得少,我做的飯剩好多,我很沮喪?!?/p>
NO!NO!NO!
我信息表達,沒錯啊。
告訴孩子你想跟他討論的問題,告知需要的時間,讓孩子心中有數(shù)。
“關(guān)于零食的問題我有點擔心,想跟你聊聊,大概需要半小時時間,你看你什么時候有時間呢?”
“可以啊,我寫完作業(yè)吧”
確定溝通的時間、地點,可執(zhí)行。
“好的,那我們九點半聊?”
“好的?!?/p>
“你看是在你的房間,還是去客廳?”
“我的房間吧”
達成共識
“好的,我九點半來你的房間找你。”
好的準備階段是一種投資,看似有壓力,卻會在稍后的第三法溝通中獲得更多的接納作為回報,讓第三法的溝通易于完成,價值不容小覷。
準備工作完畢。
下一步:界定需求。
需求≠解決辦法
我們所面對的很多問題其實都是在解決辦法層級,需求往往隱藏其后。
比如:
我想要一塊餅干,背后的需求可能是“我餓了”“我希望和你分享”“我希望得到你的愛”等;
我想要你九點鐘上床睡覺,背后的需求可能是“陪伴”“安靜”“關(guān)注”等;
同樣的行為背后的需求并不相同,需要我們通過溝通界定需求。
記住這個好問題:
“這會為你帶來什么呢?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呢?”
當我們找出真實的需求,就會有滿足需求的更多方案出來,最終找到雙方共贏的解決方案。

為了幫助我們更便捷地界定需求,普及一下馬斯洛需求層次五個層級:
1、生存(食物、水、住所、睡眠)
2、安全(保護、秩序、結(jié)構(gòu)、免于恐懼)
3、社交(愛、情感、互動、友誼、親密)
4、成功(能力、有用、才干、精通、自尊)
5、自我實現(xiàn)(個人成長、發(fā)展新技能)
這是人類共通的需求。每個人都有資格滿足自身的需求,每個人的需求都值得尊重。因此,運用第三法尋找到能夠滿足雙方需求的解決方案是從人的共通性出發(fā)的,尊重到每個人本身。無論你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是真實的人,都應該被尊重,需求都值得被看見,被滿足。
同時,當?shù)蛯蛹壍男枨蟮玫綕M足時,才能激勵我們?nèi)M足高層級的需求。一個孩子的需求如果卡在某個層次,更高層次的需求往往無法激勵到她。比如一個沒有安全感,經(jīng)常被恐嚇的孩子是沒有動力社交的,也沒法積極投入自己的學業(yè)。

了解了人類共同的需求和成長規(guī)律,你還要運用你的權(quán)威,忽視孩子的安全和愛的需求,直接跨越到成功嗎?馬斯洛需求層次論告訴你,這種違反人本性的教育方式注定是失敗的。
回歸到P.E.T.,基于需求與感受,基于真實的人和人之間的溝通,基于滿足雙方需求的共贏模式,能夠助力每個人的自然發(fā)展,最終生發(fā)內(nèi)驅(qū)力,激發(fā)內(nèi)在潛能,長出本自具足的自我。
需求界定,六步驟法登場。
第三法六個步驟具體如何使用?
當他人的態(tài)度或信念并沒有直接或?qū)嶋H影響到我時,面對沖突,怎么辦?還有另一層面的沖突——價值觀沖突。
本周四最后一課,讓我們揭曉答案。
P.E.T.父母效能工作坊
第三期暑期招募中
工作坊時間:2023年7月29日、7月30日、8月5日、8月6日(每天時間9:00-17:30)
工作坊地點:鄭州西斯達城市森林學校博學樓閱覽室
招生人數(shù):16人精品小班教學。
報名時間:6月20日起,16個名額有限,報完即止。
課程費用:
西斯達教師:西斯達城市森林學校家長學校給予家庭教育專項津貼補助,享受公益價(詳詢金支點—點點),美國P.E.T.總部GTI統(tǒng)一認證授權(quán)、全國統(tǒng)一編號的P.E.T.專利教材,課程證書,以及會務與茶歇費等。
西斯達家長:西斯達城市森林學校家長學校給予家庭教育專項津貼補助,享受公益價:1200 元/人(不含課程證書)、1380元/人(含課程證書),兩個費用均含講師授課費,美國P.E.T.總部GTI統(tǒng)一認證授權(quán)、全國統(tǒng)一編號的P.E.T.專利教材,以及會務與茶歇費等。
非西斯達家長:正價2800 元/人,全國統(tǒng)一。含講師授課費,美國P.E.T.總部GTI統(tǒng)一認證授權(quán)、全國統(tǒng)一編號的P.E.T.專利教材,課程證書,以及會務與茶歇費等,兩人同行享優(yōu)惠2500 元/人。

更多集團新聞、校園資訊請關(guān)注學校公眾號或登錄西斯達教育科技集團官網(wǎng)、鄭州西斯達城市森林學校官網(wǎng)。